330岁传世孤本 留下无尽财富 康熙版《新安县志》首次回归“故乡”轰动鹏城

宝安日报 2018-10-15 06:10

市民在活动现场拍照留念。

市民在围观并体验古籍修复工作。

10月12日上午11时,随着飞机降落在宝安国际机场,在国家图书馆三名古籍“卫士”最严密、最精心的保护下,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海内孤本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回到宝安“老家”。在它踏上故乡土地的前一个小时,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1819年嘉庆版《新安县志》也“回家”了……在它们“回娘家”的第二天发生了什么,请跟随本报记者一探究竟——

孤本

为后人留下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康熙版《新安县志》和嘉庆版《新安县志》回到“娘家”的第二天,宝安区图书馆热闹非凡,空气中流动着古朴、浓厚的书香气,汉服志愿者们穿梭其中,端庄优雅,构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当天,“文脉深圳 数典问祖”中华古籍之美当代传承计划活动开幕式举行。距今330年,仍保存完好,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孤本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宝安区图书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展览。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古籍研究、鉴定专家,地方文献专家和修复专家,以及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等单位相关领导、深圳各区图书馆馆长和文化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当天,“大美不言 古书多情——中华典籍版本的传承与再生”主题展览展出了1-2册康熙版《新安县志》、1-8册嘉庆版《新安县志》和一本由国家图书馆带来的天禄琳琅藏品《唐文粹》明刻本之外,还有民国铅字版《宝安县志》,宝安区图书馆收藏的新中国成立后编印的县志区志文献等其他古籍约50件,展示清朝晚期到民国期间广东书院、书坊、书局、医院等机构和私人出版的抄本、活字、雕版、拓印、珂罗版、石印的各类翻译工具书、妇孺教材、公民启蒙教材、药书、道教经典、情书指南、唱本、碑帖书法等。这些反映了深圳、宝安的快速变迁。

“快看,快看,这就是我现在住的地方,原来在古代"固戍"就已经存在了。”宝安市民张怡然指着孤本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中“县境之图”上的“固戍”两个字,手舞足蹈地说,“这边还有"梧桐山""留仙洞""赤湾"……”孤本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是由时任新安知县靳文谟主持纂修,该版本县志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共有舆图、天文、地理、职官、宫室、田赋、典礼、兵刑、选举、人物、防省、艺文、杂志等十三卷。记者在展览现场发现“县境之图”上面手写的繁体字地名依然墨迹清晰:“梧桐山”“留仙洞”“羊台山”“南山”“赤湾”“新安”“黄田”“固戍”“福永”“西乡”“虎门”“宝安”,都是当今每一个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地名。

互动

让市民尽情感受古籍魅力

“我们经过各种努力,专门从国家图书馆把《新安县志》请回来,以古典书籍探寻城市文脉,从典籍找到历史的依据,有利于寻找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活动定名为"文脉深圳 数典问祖",是想回望历史,不忘初心。”宝安区图书馆周英雄在开幕式上说,“如何保护好古圣先贤们留下的古籍和地方文献,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是图书馆重要而且神圣的使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我们图书馆的文化责任和担当。”

据了解,目前文史学界已发现的与深圳有关的地方志,共有19部,绝大部分已经失传,现存完整的仅有两种:康熙二十七年和嘉庆二十四年重修的《新安县志》。康熙二十七年的《新安县志》是当今存世的有关深圳史志的最早的海内孤本。本次展览是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自问世330年之后,第一次回归故里,第一次公开在深圳亮相。

“大美不言 古书多情——中华典籍版本的传承与再生”主题展览是“文脉深圳 数典问祖”中华古籍之美当代传承计划系列活动中的其中一项。在活动当天,市民除了在现场近距离看到海内孤本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和1819年嘉庆版《新安县志》“回娘家”外,还参与了古籍修复、线装书、雕版印刷等互动活动。有的市民还带上自家“宝贝”,向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专家讨教藏品的鉴定和修复保护问题。在观展与各种互动活动中,当天,市民尽情地感受古籍的魅力。

论坛

让传统文化烙入“城市灵魂”

“宝安是粤港澳大湾区海里升起的一颗新时代的明珠,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心脏啊!”记者感叹道。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绘制的新安地图包括了新安县海陆全境和东莞、惠阳县的一部分,图南端有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南端的尖沙咀,香港、澳门都和宝安是一家人。记者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今天的宝安中心区,在古代就是大海。

中国古籍,是中华文脉之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深圳地处“新丝绸之路”的海上码头。当天,开幕式结束后,“文脉深圳 数典问祖”论坛同时开讲,内容主要以探寻深圳纸上文明为出发点,以“老深圳 大宝安”为文化基因,对老深圳的历史纸质文献的收集、保护、传承提出系统性的建设性意见,同时对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文化认同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系列活动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由宝安区图书馆主办,以探寻深圳纸上文明为出发点,以“老深圳 大宝安”为文化基因,以古籍为文化介质,探讨古籍保护的新格局、古籍修复的新旧技艺,将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视为首要任务,弘扬“古籍修复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文化纳入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通讯员 李英/文 记者 刘安邦/图

新闻推荐

粤今年拟投100亿建设农村公路 年底前实现粤东西北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5%以上

南方农村报讯“2018年广东计划投入1200亿元用于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其中100亿元将修农村公路3000公里。”1月10日,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