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主政东江革命种子扎根惠州

惠州日报 2018-10-10 08:10

主政东江时的周恩来。

1925年10月18日,周恩来电呈国民政府攻克惠州我官兵死伤数百等事。

《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2月23日有关东江行政委员周恩来撤销贪赃枉法的惠阳县长罗伟疆职务的报道。

编者按: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70周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对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红色热土,有着极具特色的近现代革命文化。红色烽火遍布惠州大地的同时,也留下了大批铭记红色历史的珍贵档案。为进一步挖掘这批惠州红色档案,发挥档案文化作用,惠州市档案局联合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推出 “挖掘惠州珍档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是备受爱戴的“人民的好总理”。其实,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主政东江时,周恩来便显露出过人的行政才干。

在这期间,周恩来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25年11月,东征军进入汕头后,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兼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潮、梅、海陆丰等25个县的地方行政工作。这是周恩来,也是中共领导地方行政工作的开端。这一年,周恩来仅27岁。

澄清东江地区吏治

在周恩来的早期革命生涯里,有一组“惠州足迹”引人注目。他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分别参与了两次东征。最终,经国共两党将士浴血奋战,于1925年10月14日下午攻克惠州城,取得大捷。

1925年11月,东征军进入汕头后,国民政府出于对周恩来的影响力和在两次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考虑,任命周恩来兼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潮、梅、海陆丰等25个县的地方行政工作,管辖现时的惠州、汕头、梅州、汕尾、河源、潮州和揭阳7地市,涵盖了整个岭东地区。

但周恩来并未马上就职,而以自己“年少识浅,身兼数职”等为由,向国民政府坚辞,请求“收回成命”。直到第二年2月1日,周恩来才正式宣布就职。

周恩来领导东江行署,以国民革命的纲领、政策为准则,首先对东江地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治。

东江历史上曾是军阀残民以逞、吏治腐败的地方,周恩来积极铲除苛政,澄清吏治,除旧布新。首先是宣布解散贿选议会;其次,针对官场上钱权交易、论价卖官的风气,大张旗鼓地加以扫荡,彻查了卖官鬻爵、贪污有据的饶平县长陈无那、澄海县长林贤瓒、普宁县长方庭芝、惠来县长陈公任等。

惠阳县长罗伟疆被撤事件,可以窥见周恩来整治吏治的决心。1926年2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以《周恩来请惩戒已撤县长》为题,报道了东江行政委员周恩来撤销贪赃枉法的惠阳县长罗伟疆的职务,称罗伟疆“自莅任以来,从未解款于财政分处,且无银报销于行署,亦无一字报告,此等玩法失职县长,何能久留?”于是委任他人代理县长、并让罗伟疆清算交代,然而,“罗伟疆不自内疚,犹通电饰辞,藉图恋栈,而改造惠州同志会,复被其蒙蔽,为之通电解释。”周恩来致电省政府,请求对罗伟疆给予惩戒。2月26日,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决议交监察院办理。

周恩来铁腕整治东江吏治,引起了极大震动,汕头报刊发表《究办卖官》的短评,赞扬此举“给利令智昏的贪官们以巨大的惩戒。”

禁绝烟赌安顿地方

东江烟患极烈,赌风蔓延,烟馆、赌馆林立。周恩来主政东江时,禁绝烟赌,为民除害,安顿地方。

原载1925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第16号的一篇呈文,颇能反映周恩来禁绝烟赌的决心。该呈文称,“惠城久经逆敌盘据,民风固塞,烟赌流毒,为祸尤烈。惟自我军克复以还,亟应扫清弊政,抚辑流亡,与民更始。乃近日以来,烟赌复渐开放,以致奸徒混迹,谣言四起,覆按东征诰诫,殊失民望。查此项收入,在惠城为数无几,如任驰禁,现当军事吃紧之际,倘有疏虞,不独使人民尽怀疑虑,影响革命前途所关尤大。因此,商得总指挥部胡参谋长谦、何总参议成濬同志,即日下令严行禁绝。除缮发布告,并分别令行外,合即备文,呈请钩部分别转呈政府存案,并行知筹饷局、禁烟局查照。自后惠城不得驰禁烟赌,借维民信,以利戎机,实为至要。”

这是周恩来以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名义与代主任熊雄一起联名呈政治训练部主任陈公博的呈文。陈公博在接到此呈文后,即转呈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于当年11月23日行文准予所请,并令财政部长宋子文分别转饬,禁烟督办及筹饷局遵照。

在禁绝烟赌的同时,周恩来还采取各种措施,安顿灾民,救济失业,恢复交通和生产等,使东江各行各业逐步走上正轨。相关资料记载,“1926年春,(周恩来)从汕头到博罗观音阁、派尾(今泰美)视察”,关心地方发展。

尤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还大力扶持工农运动。如1925年11月,惠阳县农民协会成立时,周恩来指示从抄得的逆产中,拨出千元作为活动经费,推动农民运动发展。

擘画东江地区美好蓝图

“按照周恩来的思想,革命者不能仅以铲除苛政为满足,而应当从事"积极的建设"。”广东省委党史办原主任、《周恩来与广东》主编曾庆榴介绍说,周恩来走马上任东江行政委员后,一方面致力于贯彻党纲及政策,一方面将如何扶助人民求得幸福作为己任,着手规划开发和建设东江地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关注民生”。

在周恩来就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就职通电中,除对政治建设提出目标外,在经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一以总理建国方略为依归,首重物质建设,疏河筑路,开港筑堤,先谋交通之方便,再期实业之发展。”

1926年2月22日至3月3日,周恩来在汕头主持召开东江各属行政会议,并作政治报告,讨论制定市政、县政计划及教育、实业、水利、交通等各项计划。

据记载,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东江地区各县县长、教育局长、农工商学妇女等人民团体代表124人。这次会议收到提案及计划书297件,报告书及调查表254件,涉及各地户口、财政、教育、交通、实业、治安等具体问题。有93件议案得以通过。

有党史研究专家认为,“这是一场带有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会议,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当时,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周报》曾载文称这次会议是“人民实行参与革命政治之第一步,即政府与人民合作之先声。”

然而,就在周恩来擘画东江地区美好蓝图的时候,3月16日,因种种原因,国民政府免去他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兼职。开创了共产党员主政地方先例的周恩来,随后走向更加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两次东征胜利和周恩来主政东江,让革命的种子在东江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觉醒后的东江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抗争意识高涨。1927年春,东江地区中共党员人数多达4000余人,占广东省党员人数的一半。

文:《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图:《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翻拍

新闻推荐

惠州公布第四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名录

南方日报讯(记者/叶石界)日前,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惠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