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出炉 今年内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逾千人
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本放在首要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
如何打造“三农”工作人才队伍?
近日,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印发《市农技推广中心关于乡村振兴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提出,该市将从推动农技人员科技下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具有示范带动作用“领头雁”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该市、县级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提高农业从业人群全面素质
乡村振兴需要从根本抓起,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情况下,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群的专业技术、现代农业设备使用技能、新型营销理念等素质是关键。对此,《方案》从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村专业人员培养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其中,农业创业青年、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以及相对贫困村负责人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培育对象。该市将探索建立“1+1+N”模式,即1个农业科技服务专家组对接服务1个县(区)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定期走访、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扶持、微信群在线指导等服务措施。
《方案》同时指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完善该推广队伍的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稳定;另一方面要提升该类人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重点评价其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等方面的业绩贡献,推动其职称评审工作。此外,还将从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等中择优选拔一批全科农技人员,成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有力补充。
涉农专业的管理型和综合型人才被列入培养人才重点对象。《方案》明确,根据该市种植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将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扩大培训覆盖面,培养一批包括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学、农业经济、农业机械、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技术型、管理型和综合型人才。
根据《方案》要求,计划2018年底,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1040人,专业人员550人次;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达1960人,专业人员2750人次。
创新农业技术教育培训模式
乡村振兴就是人才振兴,培育人才的方式则更应具备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为加快乡村人才发展,《方案》提出要从多方面创新农业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模式,满足该市当前农业发展阶段中农业从业人员所需的各方面技术技能。
据了解,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借助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院校资源优势,根据该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课程的教育培训会,内容涵盖了产前、产中、加工、流通、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过程中的技术、信息、经营、模式、储运、营销等。
同时,农业技术教育培训还将通过分组交流研讨、实训观摩、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团队训练、微信群线上研讨等不同方式,增强学员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提高培训的参与性、分享性和有效性。
据悉,通过创新培训模式,该市已举办有蔬菜、柑橘、马铃薯、中草药、花卉、茶叶等特色作物培训班,以及创业青年农产品营销策略、城郊农业发展等新主题研讨班,并培育出各细分作物产业领域的众多产业振兴代表。如第一期阳光工程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副班长李运雄,其成立的惠州市惠大种养专业合作联社,如今拥有社员500多人,生产基地面积2万多亩,其中2000亩的荔枝基地被挂牌为该市农业实用技术学员培训示范基地,起到良好的带头致富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通讯员王瑞红
新闻推荐
(原标题:造电梯的也干房地产?这家上市公司要拿4.6亿修小区)快意电梯(002774,SZ)10月7日晚间公告,拟对自身拥有的旧厂房地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