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七女湖起义 作者:何志成
邓子瑜。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翻拍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已遍及全国,清廷屡向日本政府交涉,要求将孙中山逐出日本。孙中山离开日本后,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前往越南,在河内设立机关总部,以策划广东革命行动。光绪三十二年冬,湖南萍浏醴起义爆发,革命党人许雪秋准备在潮州起义响应,电告孙中山派人协助。孙中山接到电报,即派廖仲恺、乔宜斋等回国,并指示“起义须潮惠钦廉同时进行,以便牵制清军,万勿孟浪从事,致伤元气。”同意许雪秋的潮州起义计划,并派邓子瑜、余绍卿、黄耀庭往惠州,筹办惠州、阳江、阳春起义,策应许雪秋潮州起义。邓子瑜、余绍卿、黄耀庭三人于1907年3月上旬抵香港,余绍卿向香港机关总部领取1500元,往内地后不知所终,黄耀庭亦领去1000元后见风声紧张而仓卒返回新加坡,再后仅剩邓子瑜按计划执行任务。而许雪秋到潮州后,联络会党,设总部于黄冈,广集同志拟于5月25日起事,史称“丁未潮州黄冈之役”。但因走漏风声,领导者数人被捕,被迫于22日晚提前发难,但因事发仓促而最终导致起义失败。
当潮州黄冈起义情况紧急时,邓子瑜命陈纯、林旺、孙稳等集合部分同志前往惠州,计划归善、博罗、龙门分三路举事,结果只有归善有所发动,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年)四月二十二日(阳历6月2日)发动的七女湖起义,史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七女湖起义爆发后,七女湖下寮村人陈亚纯慷慨陈词,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并宣读檄文云:“洋洋中国,荡荡中华。千邦进贡,万国来朝。夷人占夺,此恨难消。招兵买马,脚踏花桥。木杨起义,剿绝番苗。军民人等,英雄尽招,正面天子,立转明朝。”参加起义军有二三百人,当日占领了七女湖墟镇,夺取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各处民众纷纷响应。是时惠州府县两城兵力空虚,人心恐慌,各商行遂联名致电广州营务处告急。
清兵连遭失败后,惠州知府陈兆棠也急电广州督署求救。粤督周馥见报,急调驻惠州东路巡防各营管带洪兆麟、李振声等部及新会中路巡防第十营管带钟子才等前往支援。时起义军率众二百余人渡过东江,转战水口、横沥等处,所向披靡。四月二十五日,进攻泰尾。四月二十七日,进兵柏塘。清军管带由柏塘拔队跟追,中午追至八子爷岭,清军四面围攻会党志士百余人。双战至傍晚,会党志士寡不敌众,乃由山仔一带沿山退走,阵亡数十名,石亚佛等被俘。清军拾获快枪七枝,小枪六枝,大小旗帜各一面,上书“革命军都督朱令”字样。罗浮山附近会党首领黄宁瑞等人亦率众响应。四月三十日,清军中路巡防第十营管带钟子才和洪兆麟分别督队捕擎党人,洪兆麟率清军到达八子岭,被林旺所率50名党人击溃,洪兆麟中枪坠马,所部死伤甚众。李振声、钟子才各部也抵御不住,省城为之震动。为此,粤督又命水师提督李准急调攻黄冈之兵从汕头驰援惠州,顺道由澳头登陆。而起义军声东击西,与清兵混战十余日,越战越勇,使清军疲于奔命。
6月27日,时在香港的邓子瑜得知潮州黄冈起义失利,惠州起义失去声援,加上接济枪械未到,势难久持,遂派人赴惠州告诉这一消息,令起义队伍退入梁化墟附近村落,将枪械埋入地下,队伍宣布解散。起义队伍解散后,大部分起义者退入罗浮山区,领导者陈纯等先逃亡香港,复赴南洋。时在香港的邓子瑜,亦被香港华民政务司勒令离境,出走南洋。
七女湖起义的组织指挥者邓子瑜,是博罗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早年因参加反清活动而遭通缉,避逃香港、新加坡。于1900年10月邓子瑜受孙中山委派,与郑士良等人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郑士良倚为左右手。三洲田起义失败后,改名“朱民”,避居新加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3月赴香港再次策划惠州七女湖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首领。七女湖起义失败后,时在香港的邓子瑜被当局驱逐出境,避居新加坡。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讨袁运动,被推为讨袁军东江别动队司令,后又参加护法之役。1918年出任广东海山盐场知事,数月后辞去知事职,参加讨伐广西军阀莫荣新。1925年秋邓子瑜在惠州病逝。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曾经这样评论邓子瑜:“惠州人从总理者,以子瑜为最久。”从而将其载入《革命先烈先进传》传世。
新闻推荐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对陈厚新、李成宽等20户住宅业申报的惠州市鹅岭南路61号怡康花园A1栋加建1部电梯规划建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