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医养结合养护院要有情怀” 专访惠州华康医院院长叶颂霖

东江时报 2018-09-29 10:49

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延伸和升级,“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被认为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什么要建立惠州华健养护院?它的建设是否会面临一些困难?它有何优势和特色?东时记者专访了惠州华康医院院长叶颂霖。

医养结合 无缝对接

东时记者:惠州华康医院建院已久,在惠州受到很多老百姓喜爱,请您谈谈华康医院的特色和优势?

叶颂霖:华康医院创办于1999年,是一家以创伤为龙头、骨科为特色的现代化三级大专科小综合综合医院,成立近20年以来,在惠州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在中医骨伤、中医、中药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广受赞誉。

医院依托“华康骨伤”的品牌优势,逐步加强了对各科高级人才、各类尖端设备的引进力度,完善了以创伤为龙头、各综合科室全面发展的科室配置,形成了中西医结合骨科专科诊疗与内外妇儿科综合诊疗并驾齐驱的服务体系,为惠州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疾病诊疗和健康保健服务。

日前,华康医院在惠州率先引进智能骨科机器人,参与“全膝置换手术”,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惠州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又迈新步伐。华康医院还在北京301医院院士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惠州首例保髋手术,下一步,华康医院与院士专家合作的 “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会逐步将高端治疗技术落地,惠及更多惠州市民。

东时记者:作为惠州第一家医养结合的养护院,“华健养护院”的优势在哪里?

叶颂霖:华健养护院与华康医院同一院区,依托华康三级医院平台,专业医疗团队,资源共享,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可以说让“养”与“医”无缝对接。

华健养护院致力于为健康老人以及高龄、失能、轻度失智、空巢、半护理、全护理及临终关怀老人提供以医疗、养老、康复为核心的全方位服务。

病有良医 老有善养

东时记者: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养护院的优势与困难在哪?

叶颂霖: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养护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康养产业,不是有钱就行了,投资者必须要有情怀、有理想、有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在建设华健养护院前,医院内部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养护院不挣钱,但我认为做养护院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能解决很多家庭的问题,让社会更和谐。虽然目前养护院每个月有所亏损,但从长远角度讲,有医养结合养护需求的老人将越来越多,这一领域的前景很广阔。当然了,要坚持走这条路,没有情怀、理想和抱负是不行的。

希望政府在“医养结合”康养之医疗土地规划和供应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并将养老纳入医保,为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养护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康养产业提供便利条件,这对百姓来说是一种福祉。同时,期待惠州落实中央和省的医改政策,促使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共建医联体,通过资源共享(包括专家和床位)、技术互助,带动整体医疗水平提升,方便群众就医。

东时记者:医院和养护院未来有什么规划?

叶颂霖:今年8月16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维保等领导视察我们医院和养护院,高度赞扬我们医养结合的办医理念,但目前我们的医养结合养护院规模太小,希望我们再接再厉,把康养产业做强做大,更好地造福百姓。

希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创办医院及养护院的经验,再创建一个新的医养结合的大型康养医院,满足更多老人的医养结合康养需求,同时为加强医院和养护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创群众满意的医院和养护院,我们率先在惠州导入国际服务质量 “金标准”德国莱茵TüV-SQS国际服务认证,还将派出医护人员,到国外学习护理老人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助推惠州“病有良医、老有善养”进程,为惠州卫生和养老事业作贡献。

相关链接

叶颂霖简介

叶颂霖,华康医院创始人、院长、华康骨伤治疗特色创始人,惠州市政协第九、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惠州市农工党市委委员。

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中医骨伤名家。他自幼随父学习中医骨伤理论及临床,系统继承了父辈的诊疗技术,大学毕业后在佛山市中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多年,师从佛山市中医院多位中医骨伤名家,博取了“正骨十四法”精华,精通中西医骨科诊疗技术。

1999年,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叶颂霖至鹅城惠州创办惠州华康医院(惠州华康骨伤医院)。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医世家治疗技术以及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特色,形成了“手法闭合复位、辅以小夹板固定、动静结合、中药内服外敷”等具有华康特色的治疗体系。注重中医整体观念、系统地进行辩证施治,同时采用现代诊疗技术,以扬中医之长,避其之短,形成了独特、先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对各种骨折、脱位、骨不连、骨畸形的矫治,特别是对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以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艺精湛,擅长运用中西医相结合诊治各种急慢性损伤、骨关节损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急慢性骨髓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骨科疑难疾病。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石楠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郭亮平 摄

新闻推荐

不做跟随者 勇拓产业发展“蓝海”

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是稳实体,稳实体的关键是稳工业。“稳”的底气,来自今年下半年有一批大项目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