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规划“目录”和蓝图出炉 构建7大关键制度 攻坚49项改革任务

南方日报 2018-09-27 12:20

到2020年,惠州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惠环宣)惠州是一座集山江湖海于一身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一座高颜值的城市,惠州如何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因地制宜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保护好全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日前,备受关注的《惠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惠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49项改革任务将取得64项改革成果

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严格对照国家和省改革方案制订,以解决惠州市生态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惠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总体要求,分年度提出具体改革任务,具体内容共包括9大部分、7大关键制度、49项改革任务、64项改革成果,涉及牵头部门23个。

《方案》明确,到2020年,惠州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7项关键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在7大关键制度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任务”最重,占49项任务中的16项,要出18项改革成果,包括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和非法养殖场清拆后巡查管控机制、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强化环保警察队伍建设、建立生态环保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等重磅改革内容。

健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则占了8项任务,要出17项改革成果,包括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湿地保护制度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内容。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在全面对接上级改革精神的同时,还将突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其中,针对惠州存在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较为薄弱、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在落实国家和省改革要求的前提下,增加了建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环评审批制度、加强市县(区)镇(街)生态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和非法养殖场清拆后巡查管控机制、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强化环保警察队伍建设、建立生态环保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等7项内容,强力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的完善和监管能力的提升。

《方案》以严格贯穿始终。从对违规施工单位实行顶格处罚,到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一项项严厉的追责措施,彰显了惠州市委、市政府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方案》还突出地方党员干部的责任,提出完善环保责任考核机制,研究制定以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差异化的生态环保责任考核体系,将生态环保责任完成情况纳入市党政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约束性指标,逐步提高党政领导责任考核中的“绿色比重”。

“严厉的监管、执法和考核措施,为惠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链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定10项重点任务

与以往改革方案不一样的是,为更便于执行落实,惠州市环保局从《方案》中筛选了10项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工作作为落实《方案》的重点。

一是完成供排污一体化体制改革。剥离涉水行政部门承担的事务性水务工作,由市水务集团整合涉水相关资源资产集中经营管理,建立集供排污为一体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

二是建立环保警察队伍。在公安系统内设立专职环保警察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环境犯罪案件查处工作。

三是建立乡镇(街道)、村环保队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全市各乡镇(街道)、园区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环保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以上环保监督员。

四是建立环保决策咨询专家队伍。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保护、环境应急管理等领域各选取若干名权威专家,组建惠州市环保决策咨询专家队伍。

五是实施违规建筑施工单位黑名单管理。加大建筑施工场地监管力度,对违规施工单位实行顶格处罚,实施黑名单制度,改变建筑施工场地执法监管偏软的现象,确保落实“六个百分之百”。

六是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信息化作战平台。建成惠州市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实现环境监管数据、环境物联网监测数据、互联网环境舆情数据“三流汇聚”,环境信息“一站式”管理,提升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七是制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环评审批制度。对项目的环保准入管理实行环境保护分类指导和差别化环保准入,对高科技企业,省市重点项目,单位产值高、单位产值用地少和能耗低、污染少的项目予以政策倾斜,不搞“一刀切”。

八是实行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涵盖环境受体、重点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开展监测和评价,实时掌控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动态。建设空气质量物联网数据分析平台,综合分析空气质量和污染源情况,为大气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多部门协同治污。

九是完善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差异化环保考核制度。每年制订实施分县区的环保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将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严格考核。

十是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惠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为依据,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新闻推荐

惠州清理证明事项,让市民不用为办证“跑断腿” 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 将一律取消

以往在一些地方,由于证明事项多、手续繁琐,市民办证明往往要来回跑、多头跑。今后,这种现象在惠州有望越来越少。继在全市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