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老兵”朱浴龙再出发 从主攻磁电工业到建青年创业基地
作为惠州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浴龙曾在香港多次创业,屡经挫折而不馁,最终获得成功。
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编者按
作为广东著名侨乡,惠州籍华侨华人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他们下南洋,渡万里,在异乡的土地落地生根。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又有很多人回乡创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惠州侨商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近日,惠州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让遍布海内外的惠州侨商有了新的沟通联络平台,也让更多的侨商故事得以流传。
从即日起,《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惠州侨商风采录”,敬请垂注!
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让惠州成为很多侨商返乡创业的目的地。位于仲恺高新区的宝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浴龙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作为惠州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创会会长,他曾在香港多次创业,屡经挫折而不馁,最终获得成功。在惠州创业后,面临经济危机,敢于坚持,更敢于转型,将高端文具卖向海内外,并实现多种经营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日前,朱浴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吸引更多的香港创业者来到惠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共融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王彪
坚持创业??未满18岁已成“创业老兵”
1964年,朱浴龙出生在泉州。福建华侨很多,朱浴龙的父亲和爷爷都是菲律宾华侨。由于侨民身份,1977年伴随着移民大潮到香港。当时香港没有为移民小孩提供免费读书的机会,年仅13岁的朱浴龙便开始半工半读,打工供养1个弟弟和2个妹妹读书。因为年纪太小,他进不了工厂,只能在家制作编织袋、穿珠子,补贴家用。
等到年纪稍大一点,朱浴龙进了一家生产录音带的工厂打工。年少聪慧的他很快就意识到,打工虽然能赚到钱,但一直打工是没有出路的,创业的激情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
“从很早起,我就想创业,做自己的事业。”在这家工厂两三年,朱浴龙逐渐摸清了每道工序,创业的念头越发强烈起来。很快,年轻气盛的他找到合伙人,请了几名工人,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工厂的业务是做玩具喷油,投资成本低,工序也不复杂,但是第一次创业并不成功,工厂只生存了两年就倒闭了。之后,朱浴龙又进行了几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很艰苦。在1980年、1981年总资产只有2000港币。”朱浴龙回忆道,在前几次创业期间,他还未满18周岁,不能在银行开设支票账户,只好找担保人解决问题,但种种挫折,并没有磨灭他创业的梦想。在辛苦的打工和创业之余,朱浴龙还在那几年读完了夜校,补上初中、高中的知识。回忆起这段经历,朱浴龙并不觉得有多累,反而体会到求知的乐趣。
上世纪80年代初,朱浴龙在香港创立了宝星磁电工业公司,当时公司只有几套简单的设备,主营音像制品制造,音像产品在那时算是高科技,只用了短短几年工夫,宝星的产品就打开了市场,远销世界各地。20岁出头的朱浴龙,第一次品尝到创业成功的甘甜。
但是随着香港产业的转型升级,制造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朱浴龙将发展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
1988年,24岁的朱浴龙第一次到惠州考察。经过两年的考察和深思熟虑,决定带着在香港磁带行业积累的第一桶金,来惠州投资。
危中寻机??主动转型带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8年,朱浴龙24岁第一次来惠州,那时,国内改革开放正好整十年,而香港出现用地不足、用工荒,他便到内地走访选择新的投资地。考察了东莞、深圳宝安和惠州等地后,朱浴龙经过两年的深思熟虑,决定带着在香港磁带行业积累的第一桶金,来惠州投资。
朱浴龙说,当时,很多香港的创业伙伴选择惠州,就在如今宝星集团旁边,原先有一家亚美磁带厂,也是当时和朱浴龙一起从香港来到惠州的。
1991年6月,朱浴龙在惠州市仲恺开发区成立宝星磁电工业(惠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磁带配件、注塑及从事模具研发。当时,大部分外资企业选择在惠州注册为“三来一补”企业,而宝星磁电工业(惠州)有限公司则直接注册为外资独资企业。由于曾经在国内生活过,朱浴龙对内地的发展很有信心,也看到了内地发展的潜力。“当时我就希望长期留在惠州,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发展。”
在惠州,朱浴龙一开始租用厂房,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们决定自建厂房。1998年,他们在仲恺征地近100亩,就在公司忙于新厂房建设之际,意想不到的亚洲金融风暴袭来。一时间,金融界和实业界风向变幻,很多人犹豫不前。
朱浴龙却没有被其左右,他决定按照计划投资建设新厂。“要提高竞争力,想要做好企业,企业家必须积极主动思考科技、思考创新。”朱浴龙说。引进全球最先进设备和持续创新,使他收到了丰厚的回报。2002年以来,宝星集团陆续投资引进先进的全自动注塑设备和精密模具生产设备,使企业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注重质量管理及科技创新,宝星集团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得到很大提高,客户遍布全球,包括美国在线、沃尔玛、STAPLE、索尼等在内的世界知名企业都与宝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宝星从磁电发展到现在主攻高端办公用品。这缘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国内的制造业遭遇严寒。朱浴龙的很多客户企业纷纷倒闭,这给其销售带来很大困难的同时,也让他发现了商机,得以用较低成本收购了一家文具厂,改造升级后,将产品拓展到各种订制产品,比如主要用于阿迪达斯等著名服装品牌以及一些知名香水品牌的橱窗展示架等。
“很多人不敢做产业,但实际上金融海啸再厉害也只是短期影响,各种成本上升才是逐渐浮现的长期问题。”朱浴龙说,2008年之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做实体经济很困难,好在当时的光碟销售仍保持平稳势头,朱浴龙得以带领企业转型开拓金融、地产和物流板块业务。
创新理念??吸引香港年轻人来惠州创业
如今,他的房产投资项目汇港城,引入了香港开发理念,建立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吸引香港年轻人到这里创业。目前该项目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建成,预计明年开始正式投入运营。
在他看来,这些即将来惠创业的香港年轻人,正在走他在年轻时曾走过的路。“我1991年在仲恺,只有一条从东莞到惠州的水泥路穿过,现在的创业条件比之前好很多。”朱浴龙认为,香港年轻人不能将发展局限于香港,而要将目光放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年轻一代肯定要到香港周边发展,关键是如何加以引导。
■面对面
经营企业,就是一直在创业
南方日报: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您认为需要有哪些心理准备?
朱浴龙:要有热情,要有不怕失败的雄心壮志,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创业不是没有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一定要摆正心态,要无怨无悔地向前冲才有机会取得成功,要先考虑好,没有很大的决心不如稳当地工作,一样可以有很好的事业机遇。
南方日报:您经历了多次创业失败,也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您认为创业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朱浴龙:创业失败最常见的两个原因是经验不足及资金不足。我17岁在香港开始创业,先后倒逼了两家工厂,后来又经过三四次失败,1988年在惠州与人合伙做磁带,1991年才来到仲恺自立门户。在这里,又经历了两次重大挑战,在这些挑战中采取了正确的决策,才使宝星成功地将危机转化成了实现飞跃的机遇。企业要发展,必须一直处于市场前沿。经营企业,其实就是一直在创业。
新闻推荐
同学们抢答公交安全出行知识。本报讯“刚走到公交站,看见准备坐的公交车刚刚走了,该怎么做?”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