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法制副主任调解纠纷省时省力 惠城150名社会律师进村(社区)参与人民调解2000余宗
东河社区法制副主任邓耀文(左一)帮忙调解了一宗纠纷,谢女士(右一)带着鲜花和画作来表达谢意。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摄
走入村居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也是法制副主任服务内容之一。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通讯员陈美君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期待更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社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巩固提升“法制副主任”“复退军人之家”等社会治理品牌,发挥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法制副主任于2012年在全市推行,作为最早试点该项制度的县区,惠城区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法制副主任”工作。目前,惠城区共聘请150名社会律师,实现全区212个村(社区)“法制副主任”全覆盖。截至9月20日,惠城区法制副主任共为参与村(社区)人民调解2000余宗,提供法律援助200多次,提供其他法律服务3000余次,满足了基层法律诉求,畅通了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推进了全区村居依法治理。
市民帮解决了案值千万元纠纷
“感谢邓律师,感谢东河社区居委会,帮我们调解了纠纷。”近日,谢女士和同事带着鲜花和两幅画作来到桥东街道东河社区,表达谢意。
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谢女士所在的公司是发包方,在东河社区小区有一宗建设工程,承包方是一家建筑公司。当时工程预算是1520万元,可结算总价为2000万元。发包方不认可新增的400多万元,双方产生纠纷,发包方于是到法院起诉。
法院起诉耗时较长,在这期间,谢女士得知东河社区有法制副主任可以调解,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东河社区,找到了该社区的法制副主任邓耀文。
邓耀文是2014年进驻东河社区的,作为社区的法制副主任,他每月有两天时间(8小时服务时间)驻点在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为社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律师公证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邓耀文接过谢女士的案子后,便开始走访了解情况。“工程建设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有工程量增加和变更是正常的。”邓耀文说,他把双方有争议的工程量一项一项摊开来讲,历经半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最终以1780万元结算。
“邓律师到工地上走访了不下10次,一餐饭都没吃过我们的。”谢女士说,“非常感谢邓律师以专业知识和法律智慧帮忙解决了问题,让我们节省了打官司的时间和精力。”
社区有律师做后盾 社区更和谐
案值千万元的案件是邓耀文担任法制副主任4年多来的一宗 “大案”,实际上,邓耀文在社区参与和处理的更多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案件,这些案件虽然不大,但也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闹大,甚至上访。“我们用法律专业知识来调解,把利弊向居民陈述清楚,再加上耐心和细心,一般调解成功率在60%以上。”邓耀文说,通过人民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对社区治理对当事人都有好处。
桥东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制副主任根据村(社区)对法律的工作需求及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会不定期地为村(社区)及群众提供专业免费的法律服务,如及时参与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和社区普法活动等。同时,法制副主任还会结合村(社区)及群众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通过以案说法、与村(社区)及群众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将深奥的法律知识娓娓道来,提升村(社区)及群众的法律素养。
东时记者从桥东司法所获悉,邓耀文担任东河社区法制副主任4年来,共为辖区居民提供非诉讼援助11宗,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6宗,协助社区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3宗,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68人次,审查各类合同30余份,修改、完善居民公约10条,开展法治宣传18场次,开展法治讲座28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000人次。
“法制副主任进驻社区,给社区调解矛盾纠纷和普法宣传提供了法律后盾。”东河社区党总支书记杨东升说,“社区有了律师之后,村民更加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而且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社区治理也告别了之前靠人情管理的情况,进入了法德同治的模式。”
律师沟通信任是服务村居基础
孙莉是惠城区第一批驻村居法制副主任中的一员,自2012年开始担任法制副主任一职,定点服务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青社区和白石村委会。
“2012年刚刚进入村居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群众搞不清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些排斥。”孙莉说,这时多沟通、取得村居干部群众的信任尤为重要。
孙莉回忆,进驻白石村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大事”,白石村20多年前安装的生铁供水管老化、影响水质,适逢中信汤泉项目建设的契机,村委会就与项目部签订协议,约定了由项目部提供部分资金,为村民接通自来水管,然后对原有的生铁水管进行报废后,再开发利用。由于安装自来水村民需缴纳一部分费用,有些村民就不愿意,汤泉项目部为了赶工期,在自来水管没有完全接通的情况下,拟强行报废水管,引发村民及一工业区各厂用水困难,双方剑拔弩张,多次发生冲突。
村委会遇到困难了,就来找律师,孙莉于是组织各方调解。通过多次沟通、设身处地为村民、村委会及施工方考虑,分析利弊,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最终促成了全村自来水管道全部畅通,也没有延误中信汤泉项目推进。
取得了村居干部群众的信任后,工作就好开展了。“通过几年的服务,现在我服务的村居干部、群众一旦碰到问题,第一时间会想到找律师,找法制副主任来帮忙。”孙莉说,可见,沟通信任是服务村居的基础。
“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来做。”孙莉介绍,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是法制副主任为群众服务的主要内容,但村居的纠纷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单靠一个律师是难以解决的。为此,她所在的律所采取团队服务的模式,以驻点的村居律师为主,其他的律师为辅,在驻村居律师没空的时候,或者其他律师更加擅长的领域,引入团队服务,更好、更高效地为村居解决实际问题。
区司法局
建微信群 村(社区)全覆盖
进入新时代,法制副主任工作也不断创新形式。惠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法制副主任工作的群众知晓率,提升律师服务质量和效率,惠城区把互联网服务模式引入法制副主任工作中,目前150名法制副主任与挂点212个村(社区)建立微信服务群,目前共计1975名群成员,实现微信群村(社区)全覆盖。
同时,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模式。为丰富“惠城普法”官方微信平台“法制副主任”栏目内容,惠城区司法局推出法制副主任原创案例——— 以案说法,不断加强网络新媒体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继续推进“春笋工程”系列活动,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法制副主任送法进校园之法童学法记”活动,助力校园普法;利用“惠城普法”微信平台公众号发布普法漫画及答题抽奖,把法制副主任宣传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开。
东时记者从惠城区司法局获悉,目前,惠城区共聘请150名社会律师,实现全区212个村(社区)法制副主任全覆盖。截至2018年9月,惠城区法制副主任共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近4万次,提供法律意见1500余条,审查各类合同5000余份,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讲座4500多场,参与村(社区)人民调解2000余宗,提供法律援助200多次,提供其他法律服务3000余次。香金群
新闻推荐
强制威慑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惠城区法院 执行和解130多宗案件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陈曙涛周泽锋)“因为法院和杨法官尽心尽力,我们数百名业主的合法权益才能这么快得到保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