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吸纳“第一岛链”创新型成长型企业 □黄忠平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顺着规律走,就事半功倍。要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能源等产业发展规律研究透,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前瞻谋划、科学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加快培育能源产业新支柱,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强核补芯”
做大做强石化优势产业。石化产业是惠州市的优势产业。在中海壳牌、中海炼油的带动下,大亚湾形成了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的年生产能力,是国内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要发掘石化产业优势和潜能,在做大做强上游的同时,做长做精中下游新材料、精细化工,在产业全链条配套、融合、深加工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能源产业新支柱。新能源是惠州的潜力产业。要抓住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机遇,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LNG等清洁能源产业,拓宽大亚湾石化区发展空间,在周边谋划建设新材料园区,同时用好稔平半岛空间大、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传统能源高效化、非化石能源规模化,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惠州电子产业总量稳居全市各行业首位,是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手机、电视生产基地。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缺核少芯、融合滞后的突出短板。当前,信息化已进入ABC三位一体发展的新阶段,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和云计算(Cloud)融合发展。我们要瞄准产业创新前沿,引进更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强筋壮骨、“强核补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
加快建设孵化器和加速器,让更多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
善于把握创新要素流动规律,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惠州紧邻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这一广东创新发展的“第一岛链”,创新要素承载空间大,创新产业转化基础实。要发挥惠州所长、承接深港所需,加快建设孵化器和加速器,积极吸纳“第一岛链”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在其即将发力时争取整体引进,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紧抓人才这一创新第一资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
始终尊重市场规律,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度保障。要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根本要求,“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让市场在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在放开事前审批的同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市场活动提供秩序,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邱若蓉通讯员邓闽榕)日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安监局召开途经惠州市辖区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