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构建合作领域推动惠港合作迈向纵深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座谈会召开,香港知名人士聚惠支招惠港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座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优势明显。”“希望惠州创造更多机会让香港青年朋友认识惠州、了解惠州、爱上惠州。”……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座谈会召开,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高层和骨干近50人参加座谈。大家纷纷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惠港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增信心
惠港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同饮一江水,惠港一家亲。一直以来,广大旅港惠州籍乡亲及香港各界人士在全力促进香港繁荣稳定的同时,积极支持惠州发展。座谈会上,与会香港知名人士纷纷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港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优势明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首席会长谭耀宗说,希望广大旅港乡亲高举爱国爱港爱乡旗帜,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为促进惠港两地加深合作,为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未来十年,惠州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认为,进入大湾区时代,各个城市的发展融合也在提速,未来可期亦充满竞争。惠州要快速发展,还需顺应时势,把握机遇,联姻香港,搭上“顺风车”。
“了解了惠州未来十年的规划后,我对惠州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也会继续加大在惠州的投资。”省政协常委、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广东丽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吴火豪认为,惠州提出打造国内一流城市目标,将整个城市的定位提高了,既符合实际又豪情万丈。吴火豪认为,惠州要打造国内一流城市,与港澳接轨、与深圳接轨、与世界接轨,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国内外大型企业来到惠州、扎根惠州。
谈合作
从“5+1”方面推动惠港深度合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速,惠港两地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香港有人才资金资源,惠州有土地资源,在惠港合作中,惠州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杨钊认为,惠州和香港应从“5+1”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多维度构建合作领域和方向,即从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园、教育产业园、医疗护理养生园、专业服务区、旅游度假休闲区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多维度构建合作领域和方向,提升城市地位和品位。
“这五个园区的建设都要围绕突出一个中心,即打造青年人"三创"乐园。”杨钊说,要突出青年元素,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入驻园区实现创新创科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伯恩光学有限公司总裁杨建文则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和惠州在医疗方面的合作可以更好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很重要的。香港的医疗水平在全国数一数二。”杨建文表示,惠州可与香港联手在大湾区共同打造知名医疗机构。
“我也是一名新客家人,我到惠州已经有18年了,我很庆幸有机会到惠州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惠州新动力主席楼家强说,很多香港青年朋友没有来过内地,他们多是通过朋友介绍和媒体来了解内地的发展。而在过去,惠州都在积极促进惠港两地青年朋友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不少机会让香港青年来到惠州。“希望惠州能够成为香港青年朋友了解内地的第一站。”楼家强建议,惠州应创造更多机会,让香港青年朋友认识惠州、了解惠州、爱上惠州。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荣誉会长、旭日集团副董事长兼总
经理杨勋表示,他从小在惠州长大,对惠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惠州有自身的优势,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惠港合作各项事情落实好。”杨勋说,作为社会一员,首先要做到自己追求进步,不拖后腿,才能促进整个社会进步。
香港立法会议员张国钧表示,将尽己所能把更多香港人带进惠州,让更多惠州企业“走出去”。
话未来
计划在惠打造国际影业数码产业小镇
未来十年,惠州将争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目标令大家充满期待。
“我是名副其实的 "新客家",以后退休了也要住在惠州。”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南旋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庭聪说,长期居住在惠州,习惯了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他对惠州非常有感情,在这里他有长远的居住和发展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地方大、人才多、国际视野广,各方面资源也很丰富。”王庭聪认为,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惠州要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城市,定位是十分清晰的。同时,惠州的这一定位,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建议,惠州应更加注重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发展,如邀请世界著名高校落户设立分校,建设大学城,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在此接受教育,毕业后可以留在惠州发展。
“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交通配套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荣誉会长、香港航空董事会副董事长及执行董事邓竟成表示,惠州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有利于惠港之间在高铁、公路、机场等交通网络方面形成互补,香港可以成为惠州走上世界的中转站。
“惠州提出争创国内一流城市,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我觉得是非常可行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简松年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简松年认为,除了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两大优势产业以外,惠州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集装箱港口产业。同时,惠州可以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吸引更多人和资源到惠州来。
省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泰昌玩具制品厂董事长王观强祖籍惠州,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惠州投资的港商,对惠州感情深厚。
“惠州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特别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底气。”王观强说,“我有个心愿,就是在惠州打造一个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王观强和部分港企负责人正在谋划打造一个国际影业数码产业小镇,定位是打造成为年轻人的影业孵化园区、影视文化产业的硅谷,不但拍电影,还有大量后期制作企业进驻,希望能够在惠州找到合适的地方。
统筹 本报记者周 觅
采写 本报记者周 觅 龚 妍 欧阳成
新闻推荐
惠州南至西九龙全程1小时21分 本报记者体验广深港高铁开通首日惠港直达之旅
市民在惠州南站搭乘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列车。旅客到达香港西九龙站后留下珍贵瞬间。本报特派记者王建桥摄昨日,广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