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会商推动粤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十年来双方已联合实施完成85个合作项目
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年度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暨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
笔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的重点任务,建立省部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齐心协力完成了85个合作项目。今年的合作会商工作,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
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平台落户
此次会议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进行的第三轮会商合作。十年来,双方联合实施完成85个合作项目,支持将一批国家级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在广东落地。
2011年,首个京外的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广州,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广州)中心挂牌运行,首家单一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落户中山;2012年,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在广州授牌;2012年以来,先后批准并指导广东省建立了中国(中山)灯饰、中国(东莞)家具等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2016年,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特色分平台——珠海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广东;2017年,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2018年,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深圳……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为广东知识产权工作改革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广东省政府建立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各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任务落地。专利快速维权一站式服务改革做法被国务院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向全国推广。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知识城成为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此外,广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南沙成立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自贸区分院和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南沙分中心,前海成立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横琴建立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强市强企群加快建设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广东在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企建设方面全面发力,广州、深圳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深圳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构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合作机制;汕头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阳江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广州市海珠区、惠州市惠城区等6县(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肇庆市广宁县、广州市荔湾区等4县(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肇庆市端州区获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区,实现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区“零突破”。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2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5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市5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个,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共26个。
同时,大力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目前共有21家高校和9家科研院所启动贯标,“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实现贯标试点全覆盖;贯标认证的企业达5340家,跃居全国第一。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和示范创建工作,至2017年底,全省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2家、示范企业50家,居全国前列;省级优势企业668家、示范企业200家。
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获新成效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广东探索高价值专利培育模式,创新成果创造和集聚效率不断提升。广东省建设各类高质量专利育成中心64家,“知识产权布局设计中心”2家。大力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成功举办首届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累计展示知识产权项目9143个,涉及专利18855件,促成交易7.2亿元;珠海横琴国家知识产权特色运营试点平台正式启用,汇桔网、高航网等一批民营化、市场化、网络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蓬勃发展。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2017年广东专利质押融资额134.6亿元,为2016年的2.78倍,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成功获得融资。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广东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设,成立了广东、佛山、深圳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另外,聚焦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设了灯饰、家电、家具、皮革皮具、五金刀剪、玩具、餐具炊具等7个产业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占全国1/3强;建设各类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6家、分中心10家、工作站10家和志愿者队伍9支。2017年,快维中心实现快速授权8124件、快速维权1431宗;维权援助中心提供援助506宗、举报投诉1348宗。
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能力提升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护航”“雷霆”等专项行动,依法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严厉查处假冒专利行为。2017年,受理各类专利案件5866件,结案5817件,同比分别增长45.27%、49.96%。不断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第121、122届广交会共受理知识产权投诉案件1030宗,被投诉企业1327家,最终认定涉嫌侵权企业641家。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不断健全重点企业和重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搭建快速反应通道,省市两级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1246家。
广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目前分别拥有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3个和5个。构建广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广州)中心加载全球专利著录项目数据突破1.1亿条;搭建五级专利信息推送服务体系,开展中小微企业专利信息推送服务。率先在全国开展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前置服务、专利复审和无效宣告受理、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服务,广东代理、代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有专利代理机构301家,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
探索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新机制
据了解,双方会商的今年工作重点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广东牵头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新机制,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协作发展改革试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务实开展“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打造“海丝之路”知识产权创新与合作论坛。开展国际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工作调研。
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广东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案件协查,加强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探索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仲裁、调解等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打造国际一流的粤港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广东建立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涉外应对支撑体系,加强对广东企业处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指导。
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港澳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推动三地相关部门开展业务协作。鼓励三地知识产权仲裁、纠纷调解机构对接合作,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和通报制度,对重大知识产权案件及时通报、同步宣传。探索建设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涉外应对支撑体系,构建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数据库和信息发布机制,指导企业海外布局,妥善处理海外纠纷。
另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支持广东率先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由广东省政府制定“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充分履行辖区内“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职责,根据线上侵权假冒线索,切实加大对线下生产销售源头的追溯和打击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撰文:粤知宣
新闻推荐
大亚湾法院强制执行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 执行行动成功腾退两层共计十余间商铺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蔡中天周泽锋)借惠州两级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2018”首场“雷霆”专项执行活动的东风,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