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管控 提升滨海城市景观风貌 2018年中青班第四组

惠州日报 2018-07-12 11:51

惠州海岸线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具备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本报资料图片

惠州地理区位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良好,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大力推动了惠州海洋经济发展。2016年,惠州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020亿元,占全市GDP的30%,惠州海岸带“蓝色引擎”已经启动。根据惠州市2018年中青班的学习安排,第四组全体学员前往惠东县、大亚湾区,实地调研了解有关海岸带规划、海岸带利用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等,结合工作实际对惠州海岸带的利用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如下建议。

惠州海岸带城市建设已有基础,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惠州海岸带位于珠三角东岸大亚湾、红海湾,长度281.4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二),海岛162个,具备“山、海、岛、镇、湾、坛、村”等多种景观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惠州海岸带利用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发挥组合优势。惠州海岸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众多,具备“山、海、岛、镇、湾、滩、村”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基础条件优越,但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沙滩度假产品开发为主,缺乏文化、生态、乡村、工业旅游等其他产品,旅游配套设施档次不高,导致旅游方式单调、平均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旅游产出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生态环境良好,但污染和潜在隐患存在。拥有较好的陆域生态本底和植被系统及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省级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市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有海域1、2类水质占85%以上的海域面积,但海岸带目前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

第三,城市建设已有基础,但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城市建设以工业、居住用地为主,已有一定基础,但过于依赖房地产,滨海度假楼盘占据了沿海大量空间,造成无序填海以及空置率过高,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如辣甲列岛、熊猫海滩、咸台港、大星山、亚婆角的莱蒙水榭湾的楼盘等,较大程度地影响景观风貌。

第四,规划覆盖强度高,但统筹协调性不足。涉及海岸带的相关规划众多,包括总规、控规和专项规划等类型,但协调性不足,设施缺少共享(海岸带管控范围内共有15个污水处理厂,每镇区1至3个),缺少统筹和整合。此外,陆域与海域的规划也协调不足,如《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中的东山海陆域规划为农渔业区,但其陆域一侧多为旅游发展用地,陆海功能有冲突。

建设 “西城东憩”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海岸带

针对现状,提出惠州海岸带利用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议:

第一,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滨海旅游示范作用。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浓郁滨海风情和生态、文化特色的珠三角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的示范片区,启动实施“美丽海湾”、“银色岸滩”、“生态海岛”等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塑造优美的山、海、城、乡滨海景观,让当地百姓和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海、触摸到绿色、记得住乡愁”。

第二,保护生态环境,引领产业布局和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严格保护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例如优化发展平海电厂等能源产业,改变火力发电模式,推进燃气发电;黄埠、吉隆、铁涌等地区制鞋、纺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要采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三,加强规划管控,提升滨海城市景观风貌。贯彻落实《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海岸带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绿道等开放型公共空间,把海岸带建设成为依山伴湖与拥江抱海浑然天成、都市繁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绿色海岸带。同时,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建设“西城东憩”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海岸带。

第四,优化统筹协调,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检查、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常态化、法治化、规范化地管理海岸带,成立市级海岸带保护、协调委员会,远期可考虑行政区划调整。运用GIS和RS技术等新的信息技术,对海域使用许可和海洋污染监测等实行跟踪性管控,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对陆上违规建设、海上违规捕捞等进行严厉查处,保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城市综合体致命火灾敲响安全警钟

四川省达州“好一新”商贸城火灾现场。资料图片阳江市开展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演练。阳江消防在线如今,现代大型城市综合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