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才需求变化 适时调整人才政策 2018年中青班第三组

惠州日报 2018-07-12 11:51

惠州要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贡献,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带着这一研究课题,惠州市2018年中青班第三组学员走访市直、县(区)有关职能部门,深入科研机构、产业园区、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学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市出台一系列引才育才聚才的政策措施,人才总量大幅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引进培养国内外院士7名、博士721人、硕士10742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7694人、高技能人才19.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百万,达100.5万。惠州市拥有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3.97%,名列全省第一。

在调研过程中,学员们也认识到,面对当前城市之间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惠州市人才数量仍然不足、引进人才政策仍显保守、人才分布仍不均衡、人才环境仍需优化,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还需大力加强。就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学员们提出如下建议:

提高人才享受科研成果收益比例,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第一,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政策进行适时调整。比如,对新引进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职称人才、博导、硕导,提高补贴标准;对本科毕业生、高级技工给予一定的补助。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享受科研成果收益比例,让人才名利双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第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力度,到人才资源集中的地区新建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大海外孵化器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就地吸纳使用海外创新人才资源。尝试实施“海外专家来惠短期资助计划”,对短期来惠工作的海外专家,市财政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改革博士和博士后月津贴和住房补贴发放方式,提高津贴标准,变“细水长流”为“重拳出击”,更有效地帮助新来惠州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解决买房置业等燃眉之急。

第三,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优秀工程师、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每年在惠州市企业中遴选一批优秀工程师、优秀高技能人才,市财政给予每人一定奖励。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村技术人才等培育力度,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探索对引进到惠东县山区、博罗县东部、龙门县工作的优秀人才,在市县人才津贴的基础上,额外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提高惠州市“三支一扶”招募名额,壮大“三支一扶”队伍。

引进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

第四,进一步强化人才载体建设。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硅谷”建设规划,争取更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到惠州市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市财政对每个新成立的博士工作站给予专项资助。大力引进与惠州市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到惠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对团队运营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按其在孵企业及“毕业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给予一定比例运营补助。

第五,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扩大安居政策惠及面,在现有房源的基础上,探索政府自建、旧房改造等方式,筹措更多人才安居住房,扩大保障范围。探索设立市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基金由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为主导,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投资后不参与企业决策,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在适当时机退出股份、收回投资。探索在各县(区)推广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 (站),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的种子在农村发芽 博罗越来越多村民投身志愿服务参与新农村建设

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博罗观背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东江时报讯“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