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爱心齐行动 扶贫济困暖人心 惠州市近年涌现诸多公益慈善项目,其中9个项目获评今年“惠州慈善项目奖”

惠州日报 2018-07-04 17:13

▲市雨天使蓝丝带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举办“星孩”集体生日会。

▲市护苗特殊儿童训练中心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专门开设瑜伽课程,让“星孩”父母从日常康复训练中抽身,使身心得以放松。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仲恺高新区心星园残疾人技术培训就业服务中心的学员在学习裁缝技术。

6月29日,2018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惠州“慈善幸福行”暨乡村振兴“千企帮千村”活动仪式在市行政中心举行。仪式结束后,“助残·梦起飞项目”等9个项目获主办单位颁发“惠州慈善项目奖”牌匾。一大批扶贫济困项目的涌现,再次彰显了惠州人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推动了惠州市慈善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传递了扶贫济困正能量。

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惠州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有效载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幸福行”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涌现具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扶贫济困项目。今年,主办单位从多个参评项目中评选出36个单位、个人、项目,授予“惠州慈善奖”,其中9个项目脱颖而出,获评“惠州慈善项目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在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下发扬光大。《慈善法》的实施,让惠州市越来越多慈善机构可以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地做慈善,有效鼓励了更多人更持续地做慈善,惠州市慈善事业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据市慈善总会统计,近5年来,惠州市共有62个项目获评“惠州慈善项目奖”。这些获奖项目及其执行单位的涓涓慈心、孜孜善行,展示了大爱无疆、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怀,也诠释了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积极奉献力量的高贵品格,成为惠州市慈善领域的标杆和典范。

获奖项目1助残·梦起飞

实施单位:仲恺高新区心星园残疾人技术培训就业服务中心

成功推荐60多名残疾人就业

仲恺高新区心星园残疾人技术培训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9月,是目前全省首家初具规模的民营残疾人技术培训就业服务机构。该中心推出的 “助残·梦起飞”项目成效明显,至今已成功推荐60余人实现了公开就业和庇护就业,中心创办人徐小花已个人垫支资金近百万元。

该中心成立和项目设立的初衷,旨在为残障人士增能,寻找一条社会融合实现自我价值的出路。徐小花在调研中发现,仲恺高新区残障人士有1400多名,他们均面临着融入社会、实现就业的困境。这些残障人士尤为需要增强能力培训,通过就业、创业融入社会。

为让更多残障人士受益,心星园残疾人技术培训就业服务中心面向仲恺乃至惠州的所有残障人士开放,无偿为他们提供居家自理、裁缝、园艺、网络营销、手工制作、种养技术等技能培训。该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开展免费培训和公益宣传活动,为来自农村的残障人士提供种养技术培训并帮助他们建立种养基地。

获奖项目2自闭症家长喘息服务

实施单位:惠州市护苗特殊儿童训练中心

喘息服务让“星孩”家长身心得到放松

由于自闭症康复训练的特殊性,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几乎每天像“永动机”,一年365天、天天24小时在岗,陪同孩子辗转在康复机构、专业技能课堂以及各类讲座之间。而自闭症康复训练是抢救性康复,因此,家长们即使身心疲惫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鲜有喘息放松的时间。针对此,市护苗特殊儿童训练中心自今年4月2日起正式启动“自闭症家长喘息服务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专业特教组织孩子上课、志愿者走进课堂代替家长辅助等形式,让家长从课堂、康复训练中抽身出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喘息活动中。此外,该中心每周六组织插画课堂、集体歌唱、美容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自闭症儿童家长身心得以放松,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对孩子的康复训练。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启动以来,已为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服务2000人次。“项目实施以来,相关喘息活动得到家长大力支持,使"星孩"家长心态得到及时调整,为"星孩"康复训练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该负责人说,同时,自闭症儿童通过周末课程加强了各项常规训练,在午餐进食、午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为今后的幼儿园融合奠定了基础。

获奖项目3慈航“爱心父母”

实施单位: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

“爱心父母”结对帮扶70名困境儿童

市慈航公益协会自2007年至2014年间,连续8年联合惠城区妇联发动“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帮扶困境儿童653人次,项目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妇联颁发的“爱心父母大联盟金奖”。

2017年,慈航再次联手市妇联启动“爱心父母”项目,一批爱心父母与70名困境儿童成功结对,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帮扶,帮扶年限不少于3年。

在去年“爱心父母”项目启动后,该协会在全市范围内招募爱心父母,并与2017年3月对招募到的爱心父母进行培训,安排爱心父母到被资助的小孩家里踩点探访。经过一系列考量工作后,最终选定70名困境儿童进行有效帮扶。去年4月开始,爱心父母们开始资助帮扶的小孩,除了每个月给孩子200元资助外,在一些重大节日,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以及春节前去探访孩子,从心灵上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关爱。

据该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为了增进爱心父母与困境儿童的感情,去年5月28日,该协会还举办“守护天使·让梦启航”爱心父母与困境儿童见面会。“很多爱心父母利用周末的假期时间,自发带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去探访孩子,为孩子辅导功课;春节期间,协会也为这些孩子准备了红包以及年货,让爱心父母带去探访孩子们。”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这一年来对孩子们的帮助,很多受助的困境孩子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性格也开朗乐观了许多。

获奖项目4 “慈爱救心”

实施单位:惠州市港澳基金会

79名贫困先心病儿童免费做手术

自2014年起,市港澳慈善基金会积极参与市政府关于困难群众实施大病救助项目活动,与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接受手术“慈爱救心”医疗救助公益项目。该项目重点为贫困家庭、患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包括术后3年跟踪随访和每年一次免费体检服务。

据介绍,凡是符合救助条件的惠州市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除医保报销以外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全部由市港澳慈善基金会承担,为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带来了新生。

小骏是龙门县龙田镇长坑村人,是首位接受“慈爱救心”项目救助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小骏母亲不幸去世,一家四口生活靠低保和父亲微薄收入维持,无力到医院治疗。市港澳基金会派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家访核实后,当即提供资助,帮助小骏免费做手术。“我能与正常小朋友一样快乐玩耍了!”康复后的小骏开心不已。

据统计,“慈爱救心”公益项目开展至今,已筛查15215人次,为贫困家庭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治愈出院79人。项目组还重视术后患儿的回访工作,对有后续生活困难等问题的给予有效解决。

获奖项目5“暖星助学”

实施单位:惠州市爱相随公益服务中心

资助30名困难“星孩”接受融合教育

根据惠州市残联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的实施办法,0~7岁的自闭症儿童可获得每年2万元补助,但7岁以上自闭症儿童不在政府补助范围内。每年不少超龄自闭症家庭,因无力负担教育培训费用而放弃融合教育,导致自闭症儿童被迫辍学,病情加重。

针对上述情况,2017年底,惠州市爱相随公益服务中心牵头发起了“暖星助学”项目。目前,项目第一期已募得来自社会各界121名爱心人士的善款54.8万元,资助了5家康复机构的30名困难家庭自闭症儿童。

市爱相随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周燕青告诉记者,“暖星助学”项目重点针对不在政府补助范围内的7岁以上但接受了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围绕精神陪伴和经济支持进行项目设计,建立资金支持、成长陪伴和心理介入“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精准扶贫助学,从而支持更多自闭症儿童完成融合教育,并陪伴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获奖项目6 “马路天使”救助

实施单位:惠州市马路天使志愿服务促进会

帮扶救助30多名车祸受害者

2013年4月,市马路天使志愿服务促进会开始实施 “马路天使——— 交通事故事后救助项目”,重点关爱交通事故受害特殊家庭,对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的困难家庭进行帮扶。

据了解,在帮扶过程中,市马路天使志愿服务促进会首先为交通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抚平其心灵伤害;其次,安排律师、志愿者为无责任方受害者提供有关服务;最后发动社会爱心组织和人士对无责任方且家庭困难的受害者或家属进行帮扶。

据统计,该项目至今已累计帮扶车祸受害者30多人,使用帮扶资金15万多元。目前,该促进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救助体系——— 既有由数十名志愿者组成的交通事故事后救援小组,也有专职工作人员、交警、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小组,还有专职医生、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辅导小组等。

“目前,马路天使救助帮扶事迹被惠州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也受到交警等部门的一致赞誉。”惠州市马路天使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马相华说。

获奖项目7助“星孩”父母成长

实施单位:惠州市雨天使蓝丝带志愿服务队

400多名“星孩”父母学习专业知识

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作“星星的孩子”,看似美丽浪漫的名字背后,是他们与社会的隔阂、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残酷事实。“星孩”的融合教育、抢救性康复除需要专业的老师外,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与教育。父母能否自我成长、不断接受教育,关乎“星孩”是否能正常成长、融入社会。为此,市雨天使蓝丝带志愿服务队提出并实施“助"星孩"父母成长项目”。

据该项目负责人欧金花介绍,该项目重点为“星孩”家长免费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并筹集善款资助家庭困难“星孩”,从而帮助更多父母成长起来,带领“星孩”融入社会。

欧金花透露,目前该项目共筹集93.85万元善款,已为惠州市400多名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为300多户困难家庭送去物品,并资助近50名贫困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为20多名大龄心智障碍者提供智能康复;举办宣传倡导活动40多次,吸引2000多名志愿者长期关注、服务心智障碍群体。

“通过举办家长减压、社区融合及宣传倡导活动,不少家长学会了正视自己的自闭症小孩,不再因为怕别人知道而不愿意带孩子出去。经过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他们放下了心理芥蒂,也让孩子得到及时的、专业的康复训练。”欧金花说,该项目实施以来,让越来越多的“星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获奖项目8特殊民警子女助学

实施单位:惠州市金盾公安民警救助基金会

进一步解决广大民警后顾之忧

在惠州,个别公安英烈、因公牺牲和病故、意外身故民警的家属无固定工作,或从事低收入工作,导致这些家庭生活较为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市金盾公安民警救助基金会推出了“特殊民警子女助学项目”。

据介绍,该基金会从2016年开始,对全市公安机关英烈、因公牺牲和病故、意外身故民警子女就学进行补助。其中英烈、因公牺牲民警子女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补助2000元/年;就读高中(含高职)的,补助3000元/年;就读大学(含大专)以上的,补助10000元/年。病故、意外身故的在职民警的子女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补助1000元/年;就读高中(含高职)的,补助2000元/年;就读大学(含大专)以上的,补助5000元/年。2016年~2017年,该基金会共发放因公牺牲、病故民警子女就学补助金87人次共29.5万元。

据该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该基金会是由惠州市公安局牵头成立的省级社会团体。自从推出“特殊民警子女助学项目”以来,极大地帮助了牺牲、病故和意外身故民警家庭,鼓励了牺牲、病故和意外身故民警子女求学上进,进一步解决了广大民警的后顾之忧。

获奖项目9一元压岁钱助困项目

实施单位:惠州市慈善总会秘书处项目部

募集4万元资助10名困难患病儿童

压岁钱用来做什么?一元钱可以做什么?对不少人来说,很少会把压岁钱、一元钱与做慈善公益联系起来。而今年春节,市慈善总会秘书处项目部提出“一元压岁钱助困项目”,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进一步强化了“人人可慈善”的社会氛围。

据介绍,“一元压岁钱助困项目”由惠州慈善众筹平台创新发起,通过“互联网+慈善”的形式,旨在改善贫困家庭儿童生活环境,帮助特殊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这种应节、低门槛的倡导方式,让惠州市更多人参与到帮助困难人群的行列中来。

“参与者只需进入"惠州慈善"公益众筹平台捐赠压岁钱,最低1元,多捐不限。”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捐赠完成后,捐赠者可以获得福袋一个,福袋的内容可能是一句祝福语,也可能是慈善商家的消费礼券。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引领小朋友、年轻人等爱心人士,通过捐赠春节压岁钱的形式帮扶困难患病儿童,得到了多个公益机构和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项目在2018年2月5日设立后,惠州西子公益协会、市慈善公益协会、市山影公益协会等社会组织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项目筹资效果好,共募集资金40811.38元,资助了10个困难家庭的患病儿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曾焕添

新闻推荐

惠州“慈善幸福行”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机构认捐约6.8亿元

如何凝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广东扶贫济困日”到来之际,近日,惠州举行2018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惠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