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惠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惠州日报 2018-06-09 07:26

惠州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这是西湖景区。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惠州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惠州人的梦想。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进驻广东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

惠州市高度重视迎接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6月5日,在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省开展 “回头看”工作动员会结束后,惠州市随即召开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部署会。

会议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生产力、最大的竞争力,绝不能在环保问题上心存侥幸、懒政无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到广东开展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敢作敢为、敢于碰硬、标本兼治、依法依规,加大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力度,强化各类污染源整治,着力解决好环保工作中一批老大难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事关党的使命宗旨、事关民心向背,既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为了做好迎接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今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和1次常委会议,专门部署推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为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5月1日,市委、市政府在博罗县石湾镇召开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目前,惠州已成立了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协调联络组,全市上下共同落实好督察“回头看”迎检各项工作。

用法律红线守住生态底线

惠州,一座蓝天常相伴、“山水”为招牌的生态丽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惠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记者通过盘点发现:2007~2017年,惠州在经济总量增长2.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近6.3倍的情况下,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I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空气质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第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惠州荣获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并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惠州以国家法律法规为纲,结合惠州实际,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

在严格贯彻落实 《环境保护法》的同时,惠州以获批地方立法权为契机,积极开展地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

惠州先后为一条江(西枝江)、一座城(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罗浮山)、一个湖(惠州西湖)的保护进行立法,用法律红线守住生态底线,用制度红利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惠州还积极探索实施 “河长制”“湖长制”。编制实施了《惠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市290条河流、463个湖库全部设立了河长。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为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科学性,惠州开展了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工作,全面摸清全市生态环境底数,建立全市的 “绿色账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EP考核体系,实行“双体系”“双考核”,进一步优化党政生态环保考核责任体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惠州在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进行制度规范的同时,还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制定实施环境违法行为公众有奖举报制度,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引导群众检举、揭发、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从而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环保约束监督机制。

统筹 本报记者袁 畅

采写 本报记者袁 畅 黄晓娜

新闻推荐

惠州市开出服务业首张增值税发票 四大行业营改增试点如期实施

惠州市今日开出的首张服务业增值税发票。本报记者田铁流摄本报讯(记者田铁流通讯员瑞轩)今日零点02分,惠城区河南岸肥雄记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