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留自己清凉送他人 惠州市户外工作者高温下悉心维护城市正常运转
身穿长袖外套,冒着高温,工人们奋战在城市建设第一线。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烈日下坚守岗位的工人不知喝了多少水,流了多少汗。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供电技术人员在烈日下进行电网改造。本报记者周丽琴 通讯员蒋立涛 摄
▲ 工人在排水管道内填补管道间的接缝。本报记者陈春惠 摄
连日来,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控制华南,使得惠州地区上空以下沉气流为主,造成了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连日高温让许多市民感受到了“炙烤”的滋味。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要克服高温天气,坚守工作岗位,需要的是体力、耐力。昨日,记者走访了惠州市多位户外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敬业精神。他们为维护城市正常运转,保障市民正常的生活出行,默默奉献。
排水管工人
半蹲着施工,衣服被汗水浸透
临近中午,火辣辣的热气弥漫在空气中。在市区东平窑头中路排水管网改造现场,呈现出一派火热的景象。有的工人忙着用砖块砌井,有的忙着用水车清洗路面,避免扬尘。
今年49岁的施水顺从排水管井口爬出,走到树荫下,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拿起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地大口喝下。记者看到,他身上穿着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黝黑的脸上还星星点点地沾着砂浆。“这种高温天气我们都习惯了,也没觉得身体特别不舒服,做工的时候凭经验和感觉,累的时候就到旁边休息一下。”施水顺说。
稍作休息后,施水顺又小心翼翼地爬进排水管。他提起一桶填缝剂,深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直径1.5米,施水顺半蹲着腿,用小铲刮起填缝剂,顺着管道间的接缝,仔细填补。管道内难以伸展,施水顺维持着半蹲的姿势工作着。“太阳没有直接晒着,管道里比外面还凉快一点呢。”施水顺乐呵呵地说。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目前正在进行惠城辖区排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建设。位于窑头中路的排水管网改造总长340米。窑头中路属于易积水路段,每逢雨季积水,对周边居民出行影响较大。为此,窑头中路被列入惠城辖区排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10个改造点之一。该改造点于5月12日开工,目前施工方已埋好管道,预计还有一个星期就能完工。
“改造后,雨水能顺着网管流入江里,避免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我们现正抓紧时间施工。”施工现场管理员林庆丰告诉记者,现场施工人员每天工作时间为早上7时30分到11时30分,下午2时至6时。工人顶着酷暑施工,对身体来说是个挑战。为此,施工单位每天给工人们准备了绿豆汤、矿泉水等防暑饮料。施工单位还在排水管道管口处安装了鼓风机,便于管道内空气流通,降低高温天气下作业的不适感。
垃圾场工人
忍受刺鼻气味默默挥洒汗水
中午时分,气温稍有回落,在太阳直射下,位于市区火车西站附近的惠州市垃圾处理场的工人们,依旧在处理这些不停运送来的垃圾。他们冒着高温酷暑,忍受着刺鼻的气味,默默挥洒着汗水。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业区垃圾成堆,较为凌乱,气味较为刺鼻,工人们有序操作着各种机器。“我们都习惯了这个味道。”今年34岁的秦万礼是垃圾处理场的一线工人,他平时主要负责工人的调度、管理。但是他每一样工作器具都操作得很好,哪里需要人手,他是首个补位工人。“我们平时都在户外作业,天气热,肯定辛苦,但很多时候都是操作机械进行,也不会特别累。”秦万礼坦言,毕竟是在垃圾处理场工作,每天进出的垃圾几百上千吨,在作业平台上,垃圾气味确实比较浓。
为了让周边居民不被臭味干扰,垃圾处理场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覆膜。覆膜,顾名思义就是在垃圾堆上方盖上一层薄膜,防止气味泄漏。垃圾处理场的负责人王仕镜告诉记者,每当垃圾转运车过来,就有专人引导,在作业平台上将垃圾倒入垃圾场的坑口内。随后作业工人开着铲车将垃圾推平,用压实机将垃圾压紧。作业区晚上12时收工前,要用黑色薄膜将垃圾覆盖好,并压上重物防止风吹起来。“这个覆膜还是临时性质的,每天早上8时,我们上班后,要第一时间将覆膜收起来。”王仕镜说。
电力检修工人
天气越热工作量越大,再热再累也要克服
在高温天里,电力检修工也没闲着。昨日,室外温度37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惠城供电局配电运维一班的电力检修工已经工作了几个小时。室外的设备毫无遮挡,被太阳直晒着的设备温度也很高。记者刚走近变压器,就感受到了变压器冷却风扇吹来的阵阵热浪,不到5分钟,衣服就湿了一大片。不过,这样的“烧烤”体验对于运维一班班长李淘和班员黄鸿熙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只要哪里有抢修,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出动人员,尽快恢复居民用电,恢复生产。”
在高温天气下检修,往往要避开居民用电的高峰期,对电力检修工来说,他们通常要从早上7时工作到中午11时,或者从下午3时忙到天黑,或者从晚上11时通宵忙到天亮。检修时,他们还要尽量避开最高气温,因为设备的金属外壳被太阳一晒就会变得滚烫。李淘说,天气越热他们的工作量就越大,但再热再累他们也要克服。
“我们每天的工作轨迹就是"出现故障、出发维修、恢复用电、返回单位"。”运维一班的检修工们每天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各个变压器台区和杆塔之间,“疏通”着整个城市的电力“毛细血管”。2017年,为保障城区内33万居民正常用电,运维一班低压抢修3922次,夏日最高峰的一天抢修50余次。“基本上只有喝水的时间,吃饭时都在打电话沟通。”记者从惠州供电局了解到,为了减少计划停电,供电工人们开展了大量带电作业,在酷暑下穿着厚厚的绝缘服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作业。目前,惠州供电局在惠州地区日均开展35宗带电作业,今年以来至昨日,已经累计完成带电作业3136宗。
相关链接
6月初起华南降雨逐渐增多
5月30日,惠城、仲恺、博罗、大亚湾先后把高温黄色预警升级至橙色,这是今年来惠州市首度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常年5月下旬,广东已经进入龙舟水阶段,但今年降雨非常少,连带气温也没了节制地往上涨。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介绍,降雨稀少直接原因是环流异常,间接原因是受到拉尼娜事件和热带低频振荡活动的影响。
在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下,春季以来菲律宾附近的对流层低层大气维持着异常的气旋式环流。受这个异常气旋西北部风场的影响,华南地区的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较常年明显偏弱,造成该地区水汽源不足,降水偏少。
进入5月之后,热带低频振荡活动异常,热带对流的活跃区一直停滞在西印度洋,而中南半岛、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明显偏弱,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增强、西伸,控制了南海和华南东部的广大地区。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初开始,华南降雨逐渐增多。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南海及西太平洋将有2个台风生成,其中一个将于6月2日起影响南海海域,6月上旬中后期影响华南中南部,届时华南中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随着降雨增多和冷空气南下,华南地区高温将得到缓解。(跃 文)
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采写 本报记者陈春惠 傅晨雨 周丽琴 通讯员骆伟雄 何文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莲花)5月31日下午,在惠城区启扬星空特殊儿童关爱中心,中国银行惠州分行营业部、市爱相随公益服务中心举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