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后起之秀 惠州会展业还缺啥?会展业带动、辐射惠州相关产业收入超过300亿元,专家建议政府做好规划和服务
[摘要]会展业带动、辐射惠州相关产业收入超过300亿元,专家建议政府做好规划和服务
去年惠州举办的首届科交会,吸引了近300所国内外高校参加。南都资料图
湾区会展经济之惠州
声音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政府重点做好会展业发展的规划、监管、服务等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氛围。建议惠州加大对申办商业会议、大型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的申办支持及资金补贴,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会展业的合作。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
在大湾区城市群中,会展业蓬勃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澳门、珠海、东莞、中山等协同发展的国际展会都市圈,几乎包括全球所有类型的国际展览。珠海、东莞、佛山属于“支撑层”,相比而言,惠州的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尚处于“外围层”。惠州该如何抓住机遇推动会展经济发展,争当“后起之秀”?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建议,政府重点做好会展业发展的规划、监管、服务等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氛围。同时,建议加大对申办商业会议、大型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的申办支持及资金补贴。
科技盛会
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本月24日—27日,惠州又将迎来一次科技盛会。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介绍,届时预计有350—400所海内外高校参加,其中,将囊括国内所有的“985”、“211”学校、港澳和海外知名高校;截至4月中旬,已有265所高校报名,在线填报科技成果项目已达7794项。
“科交会”的全称叫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举办主要目的是为产学合作搭建桥梁,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去年6月22日—24日,在惠州举办的首届科交会,吸引了近300所国内外高校参加,展示了约1万项科技项目,有近3000所企业参会,这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与中国科研最大“富矿”的首次相遇和碰撞。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10多位两院院士也前来捧场。
最终,3天会期,达成交易的科技成果有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其中,东道主惠州收获最多,惠州企业签了456个项目,金额达到24.87亿元,分别占总数的66%和62%。
“惠州组织科交会的时机非常好,也很有意义,正是企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时候。”惠州市华阳集团副总裁、华阳通用董事长曾仁武说。
由东南大学提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毫米波长程雷达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主要应用于汽车的防撞系统,已与惠州企业德赛西威达成合作。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的“低能耗、高品质压铸锌合金熔炼、输送技术产业化”项目,聚集先进制造领域,与同属惠州企业的华阳精机达成合作。接下来,这两个重大成果将在惠州进行转化。
城市之变
会展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一直以来,高校资源少,制约着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举办科交会,留给惠州的宝贵财富还在于引进全国高校优质资源。首届科交会期间,在成果转化重大平台建设方面,潼湖大学创新园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科研基地也签约落户惠州,签约金额510亿元。一大批名校将在惠州建设科研院所,有望开启惠州招才引智的新时代。
随着大批名校确定入驻,惠州弥补高等院校和高端人才的短板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依托产业优势和“科交会”,惠州提出,推动“港深创新+惠州智造”,将把惠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力争2020年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会展对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整体竞争能力、加快城市群建设和分工协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云博会”也印证了这一点。
经过多年发展,惠州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也是云博会“定居”惠州的重要原因。截至2017年,惠州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中国(惠州)云博会,参展企业从359家增加到500多家,新技术、新产品逐年递增,国际化程度一届比一届高。从第三届开始,国内外知名企业占参展企业的七成以上,其中不乏IBM、微软、腾讯、华为、思科、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
辅以同步举办的中国手机创新周等系列活动,在吸引物联网、云计算、手机创新等行业巨头参展的同时,也让一批批“云物”创新产业在惠州落地生根。
数据显示,仅前四届“云博会”,惠州就促成了项目投资、技术合作135宗,累计签约金额达828.2亿元。
不管是“科交会”还是“云博会”,基于产业特色形成的会展背后,带来的都是一场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的深刻变革。
起步较晚
大型展览偏少仍需追赶
在湾区城市群中,相比拥有百年广交会历史的广州、上世纪90年代初就谋划会展经济的珠海等市,惠州的会展业发展起步较晚。时间回到2009年11月,首届惠州外经贸产品展销会与惠州会展中心竣工典礼同步举行,这才意味着惠州有了专业展馆,会展经济正式“起飞”。
“近年来,惠州会展经济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战略。”惠州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成智勇说,惠州会展中心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云博会、农博会、南国书香节、旅游博览会等众多具有鲜明城市特色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惠州市会展中心共举办472场各种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展会,累计总展出面积119.1万平方米,接待参展人流量达600余万人次,成交金额达46.3亿元。
有人说,“展会是现代城市的面包”,一次成功的展会能对整座城市产生“1:9”的效应,以此推算,到2016年,会展业带动、辐射惠州其他相关产业收入超过了300亿元。
尽管近来年惠州的会展业发展较好,但仍属于起步爬坡阶段,和香港、广州、深圳等地相比,存在大型展览项目偏少、会展的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比如,省内展览市场的份额多数被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占据;从国际化水平来看,香港、澳门与广州三座城市的国际化展会品牌数量众多、主承办及会展场馆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惠州仍需追赶。
缩小差距
筹建新会展中心实现“逆袭”
目前,大湾区区域内会展市场竞争激烈,深圳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会展场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还有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江门保利会展中心、中山会展中心等周边城市的新会展场馆相继落成,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今的惠州市会展中心,硬件设施和配套却显得有点陈旧了。此外,惠州还存在专业会展人才难引进、会展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
对于会展硬件设施的问题,近期惠州有好消息传来。今年初,惠州住建局公布的相关规划草案透露,将筹建新会展中心;全市一些重要会议也有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会展中心,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展会平台。
当然,还有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比如深圳设立了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东莞厚街设立了2亿元的会展产业引导基金;珠海重金鼓励知名企业、行业协会来珠海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并按照会期长短、参会人数的多少给予相应的补助,最高可补助50万元……而惠州政府对会展业的扶持还偏弱。
尽管惠州会展业与港澳、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多重利好释放,惠州会展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逆袭”和弯道超车呢?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建议,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政府重点做好会展业发展的规划、监管、服务等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氛围。同时,他还建议惠州加大对申办商业会议、大型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的申办支持及资金补贴;惠州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会展业的合作。
采写:南都记者蔡雯
新闻推荐
各项专业“全面开花” 成功接轨国际项目 深勘:特区勘察测绘的弄潮儿
惠州市国土资源局2013年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该项目获2015年度中国测绘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铜奖。京基蔡屋围金融中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