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印泽兰人生足迹印在惠州 来自湖南沅陵 中专毕业后在加油站干了15年
印泽兰15年来一直坚守加油站。
看到“印”,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词语是 “印章”“印象”吧?这位老家在湖南怀化沅陵、来惠州工作已有15年的印泽兰,给大家的印象则是开朗、热情且真诚。她18岁中专毕业后就来到中石化工作,15年来一直坚守加油站,她说,她的身心都“刻印”在了中石化。
印,念yìn
印姓出自姬姓。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于郑,建立郑国,为伯爵。至郑穆公有儿子睴,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郑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孙,其后人世代沿袭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历史上有印宝、印应雷、印光任等名人。
人物简介
印泽兰
湖南沅陵人,1985年出生,18岁从怀化交通学院毕业被中石化招聘到惠州工作。从18岁到33岁,在4个加油站工作过。
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惠州
“若不是你来采访,我还真不知道我的姓氏这么稀奇!”在大亚湾西区圆盘中石化加油站,印泽兰有些吃惊地说,她是湖南怀化沅陵陈家滩人,因为老家所在的村子都姓印,从小到大她也就没觉得“印”姓有多稀奇。不过来到惠州工作后,朋友圈里还真是没有第二个姓印的。
出生于1985年的印泽兰,有个双胞胎姐姐。两人从小一起上学、一起长大,但因为是异卵双胞胎,她和姐姐的长相、性格都不同。或许是因为有着姐姐的庇护,印泽兰比姐姐的胆子更大、性格更活泼。
2003年,18岁的印泽兰和姐姐双双从怀化交通学院毕业,两人和班上其他同学共40人一起被中石化招聘到惠州工作。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乡,远离父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加油站。”印泽兰笑说,因为生长在农村,且家里没车,鲜少去关注路边的加油站,当得知自己将要去加油站工作时,她甚至不知道加油站是建在路面上还是地下,好奇不已。
世事难料。印泽兰和姐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惠州,以为姐妹俩可以相伴相护,但没想到分配工作第一天,她被风扇叶子打伤了眼角,当她从医院赶回来时,姐姐已被分配到惠城区一个加油站,而剩下的她最后被分配到了惠阳区淡水一个加油站。
因祸得福,印泽兰说,若不是被分配到淡水,她就不能遇到影响自己一生的好领导。回想起自己第一天来到位于淡水古屋的加油站,恍如昨日,记忆犹新。
“加油站地点比较偏僻,是个V字形的,但当时委屈的心情盖过了对加油站的好奇,拿着行李进了宿舍,就趴在床上痛哭,站长来叫吃饭也不去。”印泽兰说,当时年少的她只是沉浸在举目无亲、孤独寂寞的感伤中,痛哭后就自我安慰说“顶多在这里干一年,一年后就走,趁年轻多走走看看。”
印泽兰没想到,自己的忧伤被站长及上级领导知晓。第二天,一位领导恰好要去惠城区姐姐所在的加油站办事,到了那里后,这位领导便打电话给自己的站长,让她们姐妹俩在电话里互诉衷肠。领导举手之劳的这件小事,让印泽兰姐妹俩深受感动并铭记至今。
从那以后,印泽兰便决定留在加油站好好工作。她也没想到,这一留不是一年,而是15年。
工作两年升任站长
“印章的印,毛泽东的泽,刘胡兰的兰。”在自我介绍时,印泽兰总是用这样一句“标配”。她说,毛主席和刘胡兰都是湖南人,也都是她的偶像。如今,她的偶像还有习大大。
印泽兰觉得自己天性好学、不服输,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加油站里,她从最基础的加油工作做起,后来又做过出纳、统计,每一个工作岗位,她都认真去学,去做。半年后,与她一起来的同学只剩下10个人留守。
两年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5年,刚满20岁的她接受前任站长之位,任职新一任站长。
年纪轻轻做了一个加油站站长,她手下有20多名员工,除了有敢闯敢拼的血性,却也因为管理经验缺乏而面临许多困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内油品限购期间,发生在自己所在加油站的一件事,让印泽兰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油品紧缺,为保障所有车辆到了油站有油加,当时各加油站对来往车辆尤其是柴油车限购,但有一天晚上,一辆泥头车来加油并要求加满。“当时排队加油的车很多,每个司机为了加到油眼睛都是红的,但上面有规定,一次只能限量加,不能加满。”印泽兰说,那位司机火气特别大,不听解释,一直叫嚷着要给加满,并言语辱骂加油员。
印泽兰说,由于是深夜,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包括她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看到这个情形,心里非常害怕。但害怕归害怕,她却始终咬定公司原则不松口,一边忍着害怕,一边劝说。
苦劝无果,印泽兰只好打电话向上级领导求救。上级领导来了,在坚持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了那位泥头车司机一个台阶下,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印泽兰感慨,这场风波中,她不仅从领导身上学习了如何巧妙化解危机,她也换位思考,看到了那些泥头车司机直率、讲义气的一面。
事后,她主动为这些司机大佬做好服务,比如加油站柴油充足时就率先通知他们,油站有优惠活动也第一时间告知。一来二去,当时那位挑事的泥头车司机放下了芥蒂,与她坦诚相待,两人成了好朋友。
印泽兰说,加油站的工作其实就是为司机们服务,看起来普通而繁琐——— 给车辆加油、收银、统计,但因为每天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司机大佬,又衍生出千百种不同的服务方法。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印泽兰总结出一条百试不爽的服务“信条”,那就是“宽容”和“换位思考”。
“面对刁难的客户,站在他的立场多宽容一点,他可能是在别处受了委屈,恰好来到加油站把情绪发泄在你身上了。”加油站员工每每受到委屈了,印泽兰总是这样开导大家。
惠州已是故乡
从淡水古屋到开城大道,再到排坊,再到如今的大亚湾西区圆盘,印泽兰这15年里在4个加油站工作过,从2005年起一直做站长至今,而曾经一起来的40个同学也只剩下她和另外一个。
每到一个加油站,她都会发挥自己的能量,将加油站的管理工作和业务来一个提升。而她自己,也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努力提升。2016年,她通过严格的培训考试,成为全省十几个拿到高级技师证的成员之一。用她的话来说,她的身心早已烙上了“中石化”的印章,她努力为公司工作,公司也成就了今天的她。
一走出校园便迈入惠州,从18岁到33岁,印泽兰说,她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惠州度过的。这些年里,她不仅收获了事业上的丰足,也收获了爱情、家庭的美满。她的爱人也是同一个公司的湖南老乡,他们的儿子已经7岁。3年前,他们又在惠城区买了新房并装修入住。
久居他乡是故乡。“我对惠州的山山水水很熟悉了,反而回到老家不认识了,”印泽兰说,平时有空,她和爱人就会到周边走走,尤其是儿子和老人从老家过来时,一家人都会到惠州各景点去游玩。
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遇到来自惠州的人,就会不自觉地说“我们是老乡”;当听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公司同事说 “惠州是个好地方”时,她会觉得特别自豪,无悔于当初留守惠州的决定。
留守一座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印泽兰坦言,她一直留在惠州工作、生活,大部分是因为感恩——— 感恩当初遇到的公司好领导、好同事,让她有了为这份为工作奋斗的目标;感恩这座城市的山水美景和包容品质,让她和家人在这里从容扎根。
本版文图《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周智聪通讯员郑子欣许燕如为关爱母婴,守护健康,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将在2018年5月11日举办“感恩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