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老县城成地震遗址博物馆 惠州志愿者和东时记者重访北川祭奠遇难者

东江时报 2018-05-13 14:50

惠州志愿者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祭奠遇难同胞。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北川老县城的房屋东倒西歪。这里,在震后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变成地震遗址博物馆。

东江时报讯 特派北川首席记者廖桂旭 记者杨建业 昨日,是汶川地震10周年的纪念日。东时记者与“阳光公益 爱心闪爆”汶川地震十周年公益行活动的16名惠州志愿者走进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重访了曾经的地震重创区,与当地民众、游客一同祭奠遇难同胞。

老县城被原封不动地保留

在进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路上,道路一侧的巨大滚石,就让东时记者感受到了那场地震的能量有多大。“这些山石都是当年地震中滚落下来的,从那以后就没再挪动,我们现在走的道路,是后来重新修建的。”本次活动领队张耀明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参与救援行动,他给惠州的一行人讲述着当年他在这里参与救援的情况。

走进北川老县城里,房屋东倒西歪,公路两旁的废墟上挂上了白色菊花。这里,在震后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变成了地震遗址博物馆。而“家”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晾衣绳上的衣服、花盆里的芦荟,有阳光的天井……地震中,北川县城背后的景家山瞬间崩塌,倾斜而下的巨石吞没了山下的北川中学茅坝校区。美丽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顷刻间化为永远的记忆,只剩下一个篮球架和那面迎风飘扬的国旗。

转眼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山石间都已经长出了郁郁葱葱的草木,但仍难以抹去当地人对亲人们的思念。当年的幸存者、经历者、救援人员以及全国各地同胞,纷纷来到北川老县城的地震遗址,祭奠十年前逝去的生命,公祭台前摆满了寄托哀思的鲜花。

回忆往事还是泣不成声

今年26岁的刘琴当年还是北川中学初三的学生,这一天,她们班上的10多名同学一同回来祭奠当年遇难的同学和老师,面对记者们讲起当年的事还是泣不成声。刘琴说,地震时上体育课,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着,突然感觉地面在震动,同学们都惊慌失措地跑,眼看着学校后的山已经塌下来了,而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同学没有出来。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幸好有两个老师冲了出来带着他们跑。“当我们跑得已经无路可走时,山上垮落的石头已经停了下来,我们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已经是满天的尘土飞扬,再回头向教学楼看时,学校已经不见了,全被石头埋没了。”

“班上25个同学,23个在操场上体育课,另外2名在课室打扫卫生的同学不幸遇难了。”刘琴的同班同学颜红说,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了,感觉自己至今还未完全从地震中走出来。

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着

申雪是北川当地的志愿者,当年与惠州民间救援队的志愿者一起参与了 “5·12联合救援队”,虽然家不是住在北川老县城,但还是有不少认识的亲朋在那场地震中遇难。在地震遗址前,她说了一句让东时记者也很沉重的话,“10年了,其实北川的人心里还是柔软的,一不小心就会撩开伤口。”不过,后来她又很矛盾地说,“10年了,该忘却的也该忘却了,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着。”甚至后来在北川陈家坝镇,惠州的志愿者们合影留念时,她见“战友们”都很严肃,却又忍不住地劝慰大家说,“大家都笑一笑,都过去十年了,不要那么严肃。”

也许,申雪的心态代表了很多北川人的心境,想忘记过去,却又怎么都忘不掉,但是还是得坚强地走下去。

航拍北川新县城,一片欣欣向荣。

新闻推荐

惠州是碘缺乏区碘盐补碘最有效 “防治碘缺乏病日”专家提醒市民科学补碘

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普及有关碘缺乏病防治和辨别真假碘盐等知识。《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摄东江时报讯记者周智聪通讯员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