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东江水往来双城记 同处粤港澳大湾区惠港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惠州将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实施“海绵行动”,用好紧临香港、广州、深圳等区位优势,更好地发展。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惠州环境优美,半城山色半城湖。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策划君说:“护照一放、头一抬,嘀……花了三秒,就过了关。”5月4日中午11时20分,从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惠州市民古麦,在沙头角口岸的过关就是这么简单快捷。她从伊斯坦布尔选择飞香港,然后手持护照过关回惠州,“香港机场有直达惠州的专线大巴,拿了行李直接上车,一路畅通回到惠州的康帝酒店,惠港双城无缝对接。”
惠州与香港“交往”越来越密切带来的便利,惠州市民古麦的感受就是一个缩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惠州与香港不仅在政治、经贸、科技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教育、医疗、旅游、交通、人才等民生项目上交流更是紧密。许多惠州与香港人爱用一句话道出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共饮东江水,往来双城记。
农业
惠州是内地最大供港蔬菜种植基地
每天清晨,一车车蔬菜、猪、鸡、奶、蛋等农产品从惠州出发,赶在天亮后送到香港市民的“菜篮子”中。为确保蔬菜无公害,位于仲恺陈江的供港蔬菜基地——— 勇记农业开发(惠州)有限公司,田间地头遍布综合防虫害频振式灭虫灯。同时,该基地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配置专业检测设备,并安排专门的检测人员检测,严把生产源头预防关,保障供港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惠州是内地供港食品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出口猪肉、禽肉均居全省供港量前列,而且惠州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为了确保供港农产品的安全,每车蔬菜都要经过检验检疫合格才能离开惠州。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供港食品农产品实行严格企业准入制度、严把农药使用关、严把产品检验关等监管措施,采取源头管理与严密监控相结合,确保香港同胞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喝上“放心水”“放心奶”。
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国家供港食品检测实验室,实施科学的风险监控和监督抽检,不断提高供港食品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连续多年保持供港食品农产品的质优、量足、安全和稳定,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从2015年起,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全额免收供港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费,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该局利用“互联网+”全面推行无纸化报检、通关,在辖区范围内推广应用“供港蔬菜溯源监管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近年来,惠州市还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一批批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惠州,丰富了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唱响了“惠州农业”的美名。《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医疗
惠港医疗卫生合作促共赢
今年年初,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惠州市召开。会上,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三方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共同体。
近年来,作为珠三角城市之一的惠州,与香港之间的医疗合作较多,多年来,惠港医疗卫生交流合作逐步形成“1112”工作格局(即建设一个惠港国际医疗中心作为交流合作平台、每年开展一次互访交流、每年举办一届惠港医疗与健康论坛、每年组织两次惠港国际医疗新进展讲座)。
2009年至今,惠州市已有惠港国际医疗中心、惠港医养中心大厦、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与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合办的 “惠州市社区急救知识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葛洪中医药研究院等主要项目。此外,自2012年起,惠州邀请香港医疗界代表来惠举办 “惠港国际医疗新进展培训班”已达10期;聘请香港全科医生来惠坐诊;成功举办了4届“惠港健康与医疗合作论坛”。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上,惠州市签署的11个合作项目中,惠州市与香港医疗卫生单位的主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例如,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与香港医疗健康学会、澳门红十字会签订的 《惠港澳三地立体紧急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合作协议》,目前,三方已建立合作领导小组和联络机制。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香港护理及卫生管理学院、惠港国际医疗研究中心联合建设“惠港健康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已制定《惠港健康联合研究中心设置工作方案》,并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成立“惠港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办公室。下来,三方将根据设置工作方案推进中心各项工作。
此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医学研究所与香港社区健康学院将就“惠港国际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合作,不断提升惠港国际医疗中心品牌。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与香港心理卫生会合作协议备忘录项目,合作双方研究探讨了湾区心理卫生合作框架和确定2018年具体合作事项。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刘勇
教育
惠州有19所学校与香港学校缔结“姐妹学校”
“惠州真美,我以后一定会很想念罗浮山、西湖、巽寮湾的美景,我也邀请你们来香港玩。”“我们加一下QQ、微信吧,以后可以经常联系,还可以发照片。”……临别之际,来自惠州、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学生们恋恋不舍,相互留着联系方式,约好以后经常联系。
这是2017年7月,由惠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和惠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夏令营结束时的一幕。在为期一周的的活动中,两岸三地师生们结下深厚友谊。
“我从香港朋友那里学到了很多,视野变宽了,我们还互相留了QQ号和加了微信。”惠阳崇雅中学初中部学生谭凯儿说。香港童军陈杏贤也说:“内地的朋友很亲切,我们相处得很好。”
这是在2015年4月,由惠州市外事侨务局、香港童军总会新界地域联合主办的青少年交流营活动中,惠、港两位学生的感言。当时,来自香港童军新界地域的44名童军与崇雅中学初中部44名学生开展了为期三天两夜的同吃、同住交流活动。
除了惠港青少年间的交流活动,惠港校际交流也十分频繁。2010年5月,市一中初中部的学生代表到香港惠侨英文中学进行交流,对香港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丰富的社团活动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之后,香港惠侨英文中学师生及家长代表一行来到市一中初中部回访,对惠州学校的课堂纪律、严谨学风赞不绝口。从此两校签署了“友好结盟协议”,约定今后将定期互访交流。
据了解,目前惠州已有19所学校与香港学校缔结姐妹学校合作关系,惠州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连续开展多期“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夏令营”“惠港澳青少年篮球友谊赛”“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等品牌活动,每年吸引超过1000名香港青少年来惠交流。近三年,惠州共派出8批350人次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赴港培训,极大地促进惠州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司法
香港籍人士被聘任为惠州法院人民陪审员
“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可以在参与审判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港澳籍人民陪审员了解港澳法律制度、风土人情,更加有利于其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沟通协调,促进涉港澳纠纷的解决。”年近70岁的港澳籍人民陪审员曾仲说,他很高兴去年能被聘任为惠城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也愿意为公正司法多出一份力。去年,惠州两级法院不断地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惠城区法院首次聘任6名港澳籍人民陪审员,这也是惠州法院系统的首创。
据悉,2017年3月21日,惠城区法院召开人民陪审员任命大会,惠城区法院新增了33名人民陪审员,其中6名港澳籍,这是惠州两级法院首次聘任港澳籍陪审员。据了解,人民陪审员是参与案件的评审与审判的人员,其职责是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力。与此同时,作为“案件审判大户”惠城区法院正不断延伸人民陪审员职能,扩大工作范围,除参审外,还参加诉前联调、调诉调解、执行和解、执行见证、法治宣传和信访等工作。为规范管理,该院建立陪审员微信群,设立陪审员办公室,为陪审员参与庭审等各项工作提供便利。
“惠城区法院涉港澳案件较多,聘请港澳籍人士为陪审员,这是非常好的举措,也愿意为法院公正司法多出一份力!”香港籍的人民陪审员曾仲说,他于1986年就从香港到惠城区经商。“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可以在参与审判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港澳籍人民陪审员了解港澳法律制度、风土人情,更加有利于其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沟通协调,促进涉港澳纠纷的解决。”据统计,仅2016年,惠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088件,参审调撤案件473件。《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签证
3分钟可自助完成港澳通行证续签
5月11日上午,正在给女儿泡奶的水口龙湖社区居民朱耿植眼看女儿的奶粉快要喝完了,他盘算着周末到香港一趟,采购女儿奶粉和一些孩子使用的生活用品,可他走进房间拿出港澳通行证一看,才发现证件已过期需要续签,但他一点都不着急。
到了下午3时他从家里来到了江北出入境办证大厅,拿出电子港澳通行证走到一台空闲的出入境自助办证一体机面前,插入通行证并输入资料。不足5分钟,朱耿植就从办证大厅走了出来,手里拿着办好的港澳通行证,顺利实现周末启程香港购物的想法。
为实现“只跑一次”,惠州市出入境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办理证照需要的制证照片采集、指纹采集、申请材料提交、面见核查、证件缴费等各个环节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办理。同时,开通了“绿色通道”办证,增加紧急办证事项范围,为紧急出国出境参加会议和谈判、签订合同以及出国留学报到时间临近、行前证件遗失损毁等情况的人员提供“说走就走”的加急办证服务。另外,出入境窗口已经实现周六半天的受理申请服务。据了解,目前,跨省异地申请出入境证件的审批时限已经由原来的30日缩短至20日,并且一人同时申请多本证件只需交一张申请表,取一个号,并可根据申请人需求同步寄送。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入境需求,惠州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于2014年正式启动24小时自助办证系统工程,一经提出就被列入年度十大民生项目。24小时自助办证点为群众提供“全天候”自助填表、查询、缴费、取证等服务,使办证模式由传统的“窗口模式”向“自助模式”转变,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缓解群众排队等候、重复往返等困难。市民利用这些自助办证一体机,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完成往来港澳通行证续签业务,实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数说惠港合作
●投资
截至2017年12月,惠州累计批准设立港资企业8293家,占全市比重的77.3%;合同外资271.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62.9%;实际利用外资177.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61.2%。在惠州投资的知名香港企业有和记黄埔、旭日、金山、新世界、中建电讯、南旋及伯恩光学等。惠州市累计在港投资企业67家,总投资额3.89亿美元。
●出口
2017年,惠州与香港进出口总额为666.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9.5%,其中,出口663.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7%。
●科技
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项目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位于仲恺高新区核心位置,面积约4000平方米,计划投入超过4000万元,旨在承接港澳创业资源,对接本土产业资源,链接海外创新资源,利用5年时间打造粤东乃至珠三角地区首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医疗
自2012年起,惠州邀请香港医疗界代表来惠举办“惠港国际医疗新进展培训班”已达10期;成立了惠港国际医疗中心,聘请香港全科医生来惠坐诊;连续4年举办了4届“惠港健康与医疗合作论坛”,获省卫计委的高度肯定将该论坛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并于2018年1月在惠州举办首届大会。
●教育
惠州近三年共派出8批350人次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赴港培训;连续举办8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夏令营”,共吸引香港、台湾、惠州学生约600人参加;连续举办了8届“惠港澳青少年篮球友谊赛”,共吸引港澳地区及惠州青少年约1200人参加;连续举办了5届“同饮一江水·惠港一家亲”,共吸引惠港两地青少年近1200人参加。
数据由市商务局提供
交通
惠州香港往来直通车省时便捷
5月4日上午9时55分,惠州市民古麦搭乘的飞机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降落到香港国际机场。排队入境,取了行李,在机场出口大厅,古麦直接到了永东巴士粤港直通车专柜前,10时30分刚好有一班香港机场-惠州的直通大巴。
在沙头角口岸,手持护照的古麦只用了几十秒,就顺利过了关,出门上了早就在口岸广场对接的大巴车。两个小时后,她已经回到惠州市区江北家里,吃上了中午饭。她说:“现在不仅过关便捷,而且有两地直通巴士,惠州香港随时往返。”
如今的惠州市民,到香港早已不用苦于等车、转车了,惠港直通车成为两地市民来往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惠州,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去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和闺蜜去中环大采购、与家人去香港探亲成为很多市民再熟悉不过的生活,这得益于港澳通行证办理的便捷,也得益于惠港交通的便利。
在惠州,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购买永东巴士惠港直通车,这趟由香港永东集团经营的直通大巴线路,直达惠州与香港多个点,如惠州市区的江北、河南岸、仲恺、惠阳,香港的九龙塘、旺角、观塘、香港国际机场、香港迪士尼乐园等,几乎每个一两个小时就有一班车往返。惠州市民只要到指定的酒店上车,过关时下车,过关后再换乘大巴,就能到达香港。
“以前要先搭车到深圳,而且多半是到罗湖口岸,过关人多要排队,过了关还要找香港的车,我只能让女儿在口岸接我,否则不知道怎么找车,去一趟香港很累。”大亚湾居民刘姨65岁,如今几乎每个月都会搭乘直通车到香港看女儿,“省时省事,快捷方便,我自己就可以去香港了。”《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人才
香港青年渐成惠州创新创业重要力量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时为视障人士组织过"口述影像"、"口述旅游"、志愿者带视障人士骑行等活动,让视障人士重新参与社会大众日常普通活动,效果很好,在惠州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但接下来这会成为我们服务视障人士的其中一个项目,我们是一定会搞的。”3月22日,在惠州市社会组织创新服务基地,香港青年林国森在成功主办了首届初级助盲培训第一期活动时说。
如同许多来惠州创业的青年类似,林国森是因妻子是惠州人而来到惠州创业。2017年,他与惠州特殊学校盲人视障班班主任于书召因志同道合,成立了惠州首个专门服务视障人士社会组织——— 惠州市光明同行公益服务发展中心,并在当年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惠州市第一届社会创新创业大赛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惠州市社会组织创新服务基地孵化。
在房地产行业,另一位香港青年景富集团总裁张凤燕在惠州的创业故事也广为传播,她参加惠港两地交流活动而邂逅身为惠州人的先生,随后嫁来惠州,并把事业做大。
在旅游行业,香港知名影视明星何家劲投资创办的劲家庄在去年通过了评审,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更为惠城A级工业旅游景区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香港青年渐成惠州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他们或因家庭原因来到惠州,或被惠州生态环境吸引来到惠州,但不论是哪种原因,惠州都欢迎。
2016年,仲恺高新区利用毗邻香港、区内旅港乡亲较多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等优势,计划投入超过4000万元,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并启动了10亿元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相信随着今年该基地将投入使用,香港青年在惠州创业将迎来新一轮热潮。《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A04~A05版统筹 《东江时报》首席记者李向英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香金群为加强电梯安全管理,落实电梯安装、维保、销售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