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大惠州校园最快2021年招生 粤港澳城市代表学者大咖探讨大湾区科教协同发展新模式
第二届科交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昨日下午在惠州会展中心举行。
任广禹
王东
陈宣群
阿尔温德·古普塔
詹启敏
刘丁己
甄良
叶文才
由教育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组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信委和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昨日下午在惠州市拉开帷幕,今日上午将举行开幕式活动,届时各大展馆也将正式全面开放。
作为第二届科交会的亮点活动之一,以“聚焦科技创新 助推大湾区发展”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在惠州会展中心举行,这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科交会首次举行这一主题的高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罗方述、副主任刘红斌,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那佳;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建斌等出席论坛。广州市、肇庆市和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澳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以及境外高校专家作了主题发言,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科教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大湾区科教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
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任广禹:
城大惠州校园有望数月内启动建设
今年5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访惠时称,希望推进香港医疗、教育等优势产业落户惠州。而这当中,拟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香港城市大学落户惠州项目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我们希望跟惠州建成紧密、坚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昨日,在论坛上,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任广禹称,目前双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协商中,计划于今年6月提交学校董事会审议,如果通过了,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与惠州市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并于随后启动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如果项目各环节推进都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话,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的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最快可在2021年实现招生。
计划在惠州培育上千名博士生
在论坛上,任广禹展示和分析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及教授、学生的学术转化成果项目。他透露,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今年香港城市大学第49名,在亚州的大学中排名第8位。而在一份关于具体的学科排名中,该校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科在香港均名列第1,在世界排名分别为第12和第16,而商学学科在香港排名第2,世界排名第32。
他介绍,学校教育注重创新研究和专业教育,有3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学校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即使是本科生,在毕业前都有自主研究创新的机会,过去几年,学校本科生自己创新的专利就有66个;另外,该校在世界百强大学中获得美国实用专利权的数量名列香港首位,在世界排名第54,目前获批专利361项,有364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批。
他透露,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将会开展工程、商学、生命科学、兽医等学科。关于整个项目,目前惠州与学校双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协商中,希望在几个月内落实启动建设,如果项目各环节推进都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话,最快可在2021年实现招生,希望训练出上千名博士生,几千名硕士生。
今年2月6日,市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在惠州签署合作备忘录时,学校曾透露,惠州校园一期教学项目将开设一年期授课型研究生学历教育及博士课程教育。昨日,任广禹接受东时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学校跟惠州市政府、教育部还在商讨是否开设本科课程事宜,暂时还没有最后定论。
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将落户惠州校园
任广禹称,学校成立了国际认证的动物医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未来准备把动物病理诊断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带到惠州,对以后整个广东疾病防治、食品安全以及企业间技术转移都能有促进发展作用,学校也将借此训练人才并跟企业进行进一步的联结。
他称,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是一个教学基地,也是一个科研基地、技术转化基地。学校科研和技术转化方面已经有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例如城大博士毕业生创办的奥比中光,被视为人工智能3D传感“独角兽”公司;城大发明的纳米钢应用范围广泛,首创的超纳米镁合金能在生物体内降解,可作为生物医学应用;城大还世界首创了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应用于三星、苹果、小米等智能手机。
他称,惠州项目建设后,学校将提供相应的设施,像孵化器一样,让学生的创意发明得到孵化,也会结合企业投资将这些技术进行转化。
专访任广禹
“惠州为城大提供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东江时报》:惠州吸引香港城市大学的是什么?
任广禹:惠州市政府非常诚恳,愿意给1000亩的基地给我们发展,在这个基地上,我们可以做教学、建立科研实验室、实现技术转化研究等等。而且惠州近年来吸引了很多高端产业和高新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发展,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由此得到更多的锻炼,而学校与企业也能在早期建立合作关系,对以后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也将更顺利。
我们可以为企业训练人才,企业也可以在资金等方面对学校和学生进行研究支持,惠州也可以借此变成一个高科技的摇篮,继而又能吸引更多的高科技投资。
《东江时报》:对于香港城市大学来说,与惠州合作可以获得什么好处?
任广禹:既然是合作,那么利益就是均享的。对于城大来说,有了惠州的基地,学校可以建立一流的场地、设施、设备,也可吸收更多的高端教授人才和生源,这些都为城大提供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已经签约的哈工大也是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我们非常开放,可以跟一些高校讨论合作事宜,将大家的长处加在一起,训练出来的优秀的人才,也能使我们的学科得到更大的发展。
《东江时报》:您这是第几次来惠州,对惠州印象如何?
任广禹:第四五次吧。之前主要到惠州西湖,来了几次后,我都快被惠州洗脑了,我现在知道惠州有62.5%的绿地覆盖率、空气优良率在全国排第三,我都能随口而出了。而且要知道,所有香港人喝的水是从惠州来,这不仅是血缘的关系,更是生命命脉的关系,惠州的领导也非常支持我们,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鼓舞。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
科交会成大湾区各市 增进共识的好平台
“在惠州举办科交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增进共识,互相学习,展望未来,强化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广州市副市长王东称,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教育和科技先行。
他认为,在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正要出台之际,围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携手创新共赢发展”这一主题,举办第二届科交会共同探讨中国高校成果转化与产学深度融合,非常有意义。
论坛上,他分享了广州在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做法和思考。其中,在教育方面,广州两年投21亿元重点建设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并要求这2所市属大学的学科调整要对接产业发展,“简单说就是属于人财物全面下放学校管理,这在全省力度最大。”而产学研方面,广州出台了系列创新驱动政策,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改革;并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力求破解一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难题,建立了政府与高校的联席制度,更加主动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
协同发展是互相了解 再共同做事
“协同发展是你了解我了解你,再共同来做事情。”论坛上,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称,科交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增进了解的好平台,并介绍了肇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情况。
她称,肇庆正在实施“1133”工程,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建成10所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建成30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成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东时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肇庆正在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全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大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高水平高校,共建学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同时打造产学研对接机制,积极探索科研新模式;组建新型高端智库等,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拿大联邦政府创新顾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第十三任校长阿尔温德·古普塔:
大湾区要建立高效产学研连接器
“自从2008年后,我无论去到哪个国家、城市都听到当地政府在谈创新,因为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创新顾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第十三任校长、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阿尔温德·古普塔(ArvindGupta)说,近年来,中国在创新发展上投入巨大,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例如初创企业的数量已经排到全球第20名。
他分享了加拿大在创新上的做法和思考,并希望能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些经验。他称,总结加拿大的经验,形成系统的网络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包括高校间、企业间及他们交互形成的网络。
“产学之间是相隔的,这就需要专业的机构来担当连接器解决这个问题。”阿尔温德·古普塔称,加拿大有很多专业机构在做连接器,他介绍了加拿大著名的产学机构Mitacs,及该机构在产学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众多成效中,最令他其印象深刻的是有参与项目的学生中,有14%成功创立了初创公司,此前只有3%,“这并不是计划原来的目标,但却收获了这样的成果,而且学生最初进入的企业很多成为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对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加强科技发展合作,阿尔温德·古普塔认为有五个方面非常关键。一是建立一个高效的、大型的连接器,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模来衡量,这个连接器的规模也应该是世界前所未有、规模最大的;二是建立一系列的产学合作中心;三是建立一系列的拥有关键技术的实验室;四是建立与之匹配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第五是建立相关的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
北大和惠州在大健康产业有合作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以 “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为题的发言,他先和惠州市民套近乎,他称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历史名城惠州,“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多次来到惠州,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特殊的民俗和厚重的文化,还看到了惠州的发展,惠州已经迈入了现代化城市的行列。”
在简介完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成就后,詹启敏称,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责无旁贷地参与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比如,北大已经设立北大深圳研究院,在广州也有研究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詹启敏认为,生物医疗技术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未来在生命组学技术、疫苗和抗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疗设备等行业都将有巨大发展机遇。
“健康医疗大数据将是地球上最丰富、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詹启敏表示,目前,北京大学已经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欢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也参与进来,北大甚至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交易,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为精准医疗成果惠民提供保障,将来在惠州拍个片,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医疗中心都可以给出诊断。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大健康系统战略要提高公共卫生突发时间的协同能力、实现健康医疗资源的协同共享和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
“我在和惠州市领导交流,未来北大还有很多机会,参与惠州的发展工作。”詹启敏表示北京大学和惠州在康养产业、大健康产业都有很多合作空间。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教授、通识教育课程主任刘丁己:
科技创新破解技术难点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教授、通识教育课程主任刘丁己的发言题目是“科技创新助澳门产业升级——— 以大数据为例”。
刘丁己称,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澳门的支柱产业——— 休闲旅游业可望进一步升级,通过大数据可以知道,澳门每天可提供37000间酒店房间,每天入住率为87%。如果可以将游客的消费习惯细化和优化,那么旅游业将有望获得更多利润。实际上,2000年以前,澳门休闲旅游业龙头企业就已经运用大数据实时结算营业。旅游业成为澳门最早使用大数据的行业。如今,每年有3200万人次到澳门旅游,在2005年的时候,澳门就使用人脸识别,游客在哪些酒店入住,在哪里消费,消费过什么,都可以形成大数据。
另外一方面,澳门特区政府正在打造智慧城市,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构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认为,智慧城市首先要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刘丁己称,澳门常住人口有65万,地方不大,人们出行靠的是公共巴士和旅游度假村提供的巴士,另外,澳门的轻轨还在兴建中。粤港澳大湾区要落地,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高端的信息技术去解决,以让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市民多多来玩、多多沟通,促进各地交流。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甄良:
哈工大惠州国际教育科研基地“三位一体”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甄良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布局,即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核心,以哈工大惠州国际教育科研基地为龙头,以各地的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为支撑,形成“1+1+N”的发展布局,以“新工科”建设为带动,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甄良称,哈工大惠州国际教育科研基地是去年首届科交会期间,哈工大与惠州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达成的合作项目,其定位是以创新研发平台为核心,涵盖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基地。
甄良介绍,哈工大惠州国际教育科研基地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科教综合体,包括国际教育、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与智慧社区三大部分,其中国际教育将在哈工大——— 伯克利国际环境生态研究院、哈工大——— 阿里巴巴国际数据研究院、哈工大——— 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三大研究院之间,围绕人工智能、生态环境、机器人等10个领域探索实践“新工科”教育及科研模式,打造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支持。
甄良称,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方面,则是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园区的建设,打造全新的产业发展生态,充分释放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潜能,落地校企合作,实现关键技术定制式研发。此外,哈工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项目还包括哈工大机器人智谷(深圳)、哈工大机器人智谷(惠州)和广州市天河区哈工大数据产业基地(惠州)等。
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
加快大湾区高等教育战略新布局
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在以“发挥特色,创新机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的发言中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行动,无论对区域社会经济建设还是高等教育发展都是重大机遇。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进,前景广阔。
对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一体化发展,叶文才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湾区高等教育的战略新布局,以特殊的制度安排争取国家对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特殊支持。同时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合作中的行政审批事项,设立行政审批的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打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冯丽均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新闻推荐
参加培训企业代表不时用手机拍下培训内容。《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摄东江时报讯记者冯丽均“许多企业在办理招投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