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携手企业需要专业“中介” 专家学者齐聚高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 探讨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
第二届科交会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会场。《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昨日下午,惠州会展中心三楼主会场举行的第二届科交会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上,多名海内外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
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总数的近1/4
“高校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撑力量。”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说,教育部重视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李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高校研发人员数量占全国不到10%,研发经费不到全国的8%,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占全国60%以上,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占全国60%以上,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占80%以上,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占80%以上。
李楠说,与此同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主战场,高校贡献巨大。五年来,高校服务企业社会获得的科研经费达到1791亿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达到130.9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有力支撑社会各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国高校社会服务贡献是巨大的,我们做过比较,中国高校从市场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总量三分之一多点,这个比例是全球最高的。”李楠说,美英法5%左右,德国日本10%左右,韩国也不超过15%。
李楠说,高校、院所、企业共同构成创新生态,高校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原创引领责任。例如,华为年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阿里”的马云建立“达摩院”,未来3年投入1000亿进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李楠认为,高校要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通过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承接重大科技任务,集聚高水平创新团队,产生重大科技成果,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更多领域由跟跑转为并跑,争取更多领跑,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美国匹兹堡大学、萨姆沃尔顿研究员伊萨姆·加扎维:
第三方服务机构促进高校企业深度融合
伊萨姆·加扎维说,高等教育与产业合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除了工商之外,开展科研能够为人民造福。
伊萨姆·加扎维说,科研创新的主体很多都是来自高校,企业不会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美国不少公司更倾向于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但是,高校更注重发表科研论文,从而提高声誉;而企业注重是利润,让高校的知识产权为自己所用,更希望让科研成果保持私密性,而不是公开性。
如何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伊萨姆·加扎维认为,应该要有第三方的服务机构,促进双方的合作和融合,让双方能够做到互惠互利。例如针对特定的某种问题,企业以出资形式与高校合作,受益不仅是高校获得了科研经费,而企业也能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且还能从中挖掘企业所需的人才,一举多赢。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邰忠智:
克服难点与障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拥有者,是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平台。”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邰忠智说,高校应该加快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尽快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力量。
邰忠智说,“高校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着一些难点与障碍。邰忠智认为,科技成果国有资产属性没变,成果转化很容易与国有资产流失、侵吞国有资产等沾上边,因此高校的国资管理普遍存在谨慎的心态,导致审批流程长,错过市场时机。其次,是成果转化涉及对接企业、商业谈判、企业运营等各个环节,而绝大多数科技人员擅长的只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这一环节。
“再次是有的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邰忠智说,加上论文这个考核评估的指挥棒,高校许多成果止于发表论文,成果成熟度和企业接受能力不匹配。另外国内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成果转化工作中呼声最多的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但现在中介服务机构在成果转化领域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邰忠智在演讲过程中,以中山大学为例,阐述如何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他介绍,该校出台相关规定,将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70%奖励给科研团队;为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学校的产业集团还成立了 “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机制推动成果转化。此外,中山大学还加强平台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例如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目前在惠州等9处建设了地方研究院。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新闻推荐
惠州市民逛科交会 享新科技盛宴 1万多项新科技项目展示让市民大饱眼福
泵喷式蛙人水中推进器科技感十足。孩子在体验多船型机电虚拟沉浸操作、全任务交互式拖轮模拟器。USV-水面无人艇很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