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改良千年药方 定标提质与时俱进 廖志钟从小结缘罗浮山百草油 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廖志钟(中)在实验室与同事一起研究探讨。
廖志钟在生产车间巡查。
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廖志钟(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和李却妹(惠东渔歌)两位传承人入列。这是惠州市首次有人成为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实现零的突破。
“知道这个消息我很惊喜,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继续将罗浮山百草油传承发扬光大。”近日,廖志钟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消息传出后,迎来了多个媒体的采访,他认为这有益于对罗浮山百草油这项非遗的宣传。
据悉,葛洪的百草油处方研制出来后,传承了1600多年,2011年成为惠州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廖志钟作为罗浮山百草油第六代传承人,现为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罗浮山国药”)总工程师。他不仅将百草油质量标准提高为国家标准,而且大力传承和宣传,曾获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传承人”称号。
从小觉得百草油很神奇
自秦至清,罗浮山地区一直是皇家的御用药园。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为当时中国之最,该药市绵延数里,集市者过万。出生于该地区的廖志钟,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洞天药市”的热闹,但当地流传的中医药文化对他影响深刻。
“我记得小时候医药缺乏,赤脚医生都是用中药给大家治病,我感觉中药的作用很神奇。”廖志钟说,当时他认为人的疾病离不开中药,所以对中医药行业有了向往,希望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让廖志钟感到神奇的,还有罗浮山百草油,他说自己是闻着百草油的药香长大。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身上长了热疮,父亲给他涂抹了百草油,几天后就神奇地消了。
而事实上,罗浮山百草油原方出自我国东晋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之手,名承“神农尝百草”之意而定。史料记载,葛洪在罗浮山炼就的“百草药油”,对岭南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身痛、无名肿毒等岭南常见疾患有神奇疗效。
成为百草油第六代传人
世事巧合,罗浮山制药厂(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后,廖志钟父亲进入该厂工作。每逢假期,廖志钟都会到厂里找父亲玩耍。虽然其父在财务部门工作,但出于对中医药的好奇,廖志钟在厂里开始接触中药材,并认识了不少药材品种。特别是,当时厂里经常发动员工及家属到山上采药,廖志钟便跟着家人一起采药,也因为认识了百草油方子中所用的草药。
“接触了(中医药)就有了兴趣!”廖志钟说,1983年,他如愿进入厂里当学徒工,跟着老师傅学习百草油制作过程。包括药材采集处理、制作过程控制等等。“我喜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廖志钟说,他之所以能传承和改良罗浮山百草油,与自己这个爱好和习性分不开。在当学徒时,他就对罗浮山百草油产生浓厚的兴趣,潜心学习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特别是,1985年至1988年,廖志钟在广州中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中药专业学习,学习期间仍利用假期在罗浮山制药厂当学徒。
毕业后,廖志钟继续在罗浮山制药厂工作。期间,他继承了罗浮山百草油处方、制作技艺和其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成为罗浮山百草油的第六代传人。
为传承百草油带30个徒弟
为了更好地传承百草油,长期以来,廖志钟不断在传受罗浮山百草油的文化和制作技艺,并于2012年正式召开“传百草技艺,承千年智慧”的罗浮山百草油传承人收徒大会。“下一代传承人正在培养,我现在带了30多个徒弟。”廖志钟说,罗浮山百草油制作工艺比以前更加细化和深化,分工也更多,未来的传承人应该有多个。
“廖师傅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在他指导下得到很多经验。”实验室工程师叶祖辉2000年进入罗浮山国药工作后,在廖志钟的带领下,重点负责质量标准研究和控制。他说在关键处方成分问题上,廖志钟亲力亲为,组织大家一起做实验并认真分析,力求控制好最佳的成分含量。一旦有问题解决不了大家都会请教他。
“廖师傅平时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但一进入实验室要求就很严格,在实验数据上做到一丝不苟。”叶祖辉介绍,廖志钟经常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做实验,有时候实验数据有波动,他会组织大家一起深入分析,如果是实验员粗心导致误差,他会要求检讨并重做实验,不能因为一些细小的偏差而影响罗浮山百草油的最佳效果。
希望百草油走向世界
如今,经过罗浮山国药的继承与发展,罗浮山百草油有“百草精华百草油,百姓良药百姓求”的美誉。因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感冒头痛、虫蚊叮咬、舟车眩晕、无名肿痛等诸多症状,效果显著,并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非处方药,已成为不少岭南及东南亚地区大众居家必备的药品。
2011年,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非遗”后,廖志钟说最终的目标是把罗浮山百草油从岭南推广出去,让中国传统养生药方能造福百姓。此次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廖志钟同样认为,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继承与发展,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推广,像罗浮山百草油这种有着1600多年传承、500多年史书记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多关注、更好传承。
现在,廖志钟正推动罗浮山百草油纳入广东参与 “一带一路”有关项目,希望将罗浮山百草油作为广东文化特色产品向国外推介,将来罗浮山百草油文化遗产能走向世界。“我想把罗浮山百草油相关历史文献、传统工具、用具等进行整理保存,并通过工艺质量的改进,让罗浮山百草油更有生命力。”廖志钟说,近段时间他仍在不断提升和完善百草油的质量,扩展功效使用和人群。未来,将开发喷雾剂、乳胶剂、清新剂等产品,从不同角度宣传推广罗浮山百草油文化。
传承 现代工艺还原72道工序
在罗浮山百草油的生产过程中,廖志钟和另一位传承人陈新泉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研究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得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通过现代化工业改革,进一步还原罗浮山百草油72道复杂工序。”廖志钟介绍,由于以传统的炼制技艺为基础,所以罗浮山百草油的制备工序远比单纯调制的技艺繁杂,制作工序多达72道,这也是其制作技艺的独特处。虽然目前发展到用机械代替刀切、用现代滤器代替古代的滤布等,但大部分仍保留着传统制作技艺的精髓。
据介绍,罗浮山百草油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为了改良和提升罗浮山百草油的品质,廖志钟和同事一起做了大量的对比和试验工作。例如,廖志钟发现,百草油方子中使用的药材金线风,野生的比家种的药效更好。但是如何分辨野生的和家种呢?他和同事比对了几百个金线风样本,经过了上千次试验,发现野生的金线风叶子颜色较深,比较厚,泡水后颜色有一点红。
“我对药材的品质要求比较高,优质的野生金线风越来越少,现在1公斤已经3万元了,下来会公开向社会征集。”廖志钟说,只有不断去做对比试验,不断总结,发掘和使用优质药材,才能不断提高罗浮山百草油品质。
发展 质量标准提高为国家标准
“既然罗浮山百草油是药品,就要按照药品的制度来管理和提升。”廖志钟说,罗浮山百草油是1600年前的处方,虽然不断传承下来,但生产过程比较随意,药材和剂量等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继续下来将有可能被淘汰甚至失传。
为了更好地发挥百草油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廖志钟进行罗浮山百草油的生产工艺研究、标准研究,组织实施机械化大生产,组织实施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使其满足现代药物管理要求,目前已将罗浮山百草油质量标准提高为国家标准,奠定了罗浮山百草油的传承和发展基础。
“68味药材的制作过程要规范化,甚至每一味药材切段长短粗细都不是随意的。”廖志钟介绍,2006年以来,他和团队对罗浮山百草油地道药材白半枫荷、白花灯笼、败酱草、水芙蓉、水杨梅根、五月艾、一朵云、羊角拗等进行深入研究,为罗浮山百草油方子中的每一种药材都建立了质量标准。
特别是,廖志钟利用专业知识,运用气相色谱法,对罗浮山百草油半成品及成品有效成分水杨酸甲酯、薄荷脑、樟脑、丁香罗勒油、桉油等开展了研究,并已形成了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上报了国家药典会,使罗浮山百草油质量控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且,他对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增加了无色至黄色规格,并成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罗浮山百草油传承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目前,罗浮山百草油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人物档案廖志钟
男,汉族,1964年生于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百草油第六代传承人,现任广东罗浮山药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等各级政府部门研究课题15项,并将百草油质量标准提高为国家标准。日前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延伸阅读
罗浮山百草油六代传承
相传葛洪采集罗浮山百草,炼得一种翠绿色液体,葛洪称之为“百草药油”。葛洪的“百草药油”处方研制出来后,其制作工艺未有详细记载。好在罗浮山人与历代“药仙”心有灵犀,秘方每每能失而复得。失传而没有绝传,很大程度得益于罗浮山百草油的功效,自明清以来,与罗浮山百草油有关的民谣在岭南大地上广为传颂。
直至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在前辈古方的基础上,配方及工艺进行发掘整理,前后耗费了20年,利用罗浮山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终于炼就了功效奇特、药性平和的“罗浮山百草油”。《广东省志·宗教志》记载:“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创制百草油。”这也是罗浮山国药将“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把陈伯辉确定为第一代传承人的重要依据。
廖志钟说,陈伯辉创制百草油后,药方在道观道士中传承,秘不外宣,因此把这些道士整体作为第二代传承人。
可惜的是,20世纪初期,罗浮山百草油处方和制作工艺因战乱流落民间。由于战乱频繁,秘方曾几经失传,而且有一个悲壮的故事不得不说,抗战时期,罗浮山道观的百草油处方和技艺流落民间,由罗浮山下村民陈玉泉(第三代传承人)收藏,他为了保护百草油秘方不落入日本人手中,英勇牺牲。其儿子陈乐山为第四代传承人,在陈玉泉去世后携秘方避难南洋。
罗浮山制药厂成立,身为博罗人的陈乐山回国后,将百草油秘方捐献给制药厂。当时制药厂厂长叶国经,以陈乐山的处方和制法为蓝本,结合罗浮山老道士和老药农的方子,延续了百草油的制作技艺,并进行批量生产,远销东南亚,将百草油文化发扬光大,叶国经也成为了罗浮山百草油第五代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廖志钟和陈新泉成为了第六代传承人。两人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研究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得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摄
新闻推荐
翟永忠系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30多载。最近,其作品集《博罗札记》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山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