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掌上办 服务更贴心 仲恺高新区上线惠州市首个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
▲市民登录手机APP进行业务申报。本报记者魏怡兰 谭 琳 摄
▲仲恺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展示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
“掌上办事,就是这么简单。”4月28日上午,惠州市首个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仲恺高新区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正式上线,个体工商户核名从线下的20分钟缩短至掌上的3分钟,整个设立登记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8分钟。个体工商户通过该APP申报,3个工作日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同比线下压缩了至少40%的审批时限。
上线启动仪式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公共服务中心门前广场举行,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谢远区,区委常委、区两委办主任王云波,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恒蓉以及仲恺高新区各园区、镇(街道),区直有关单位相关人员共50余人参加上线启动仪式。
申请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仅需8分钟
叶志辉作为第一个体验该手机APP的申请人,在手机APP上申请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仅仅用了8分钟,比之前在窗口申请用时快了20多分钟,不仅不需要费时费力跑现场办理业务,营业执照还可免费快递到家,为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叶志辉表示,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他会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力推荐。
“今天上线的手机APP功能包括个体工商户的设立、变更和注销等三大模块,以用户为中心,便捷高效。”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黄秀妮介绍,这款APP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便捷性,如表单重复信息一次填写,后续即可自动识别匹配数据;签名刷脸3秒钟即可;APP有效对接了市名称查重库,以往线下需要20分钟的核名,如今掌上只需3分钟,整个设立登记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8分钟;对住所自主申报行业,APP能自动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资料填写提醒;证件办好还可免费快递到家。若用户存在使用疑问,掌上咨询网厅APP的“智能问答”,就可全面了解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的使用攻略。
为方便群众单点登录,解决多处扫码问题,仲恺区行政服务中心将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植入仲恺网厅APP的特色服务模块,下载了网厅APP的用户,只需直接点击特色服务的全程电子化按钮就可以使用,不需另外下载。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可办理个体工商户的登记业务、进度查询和在线签名等。
“除了在APP上可以查询业务进度外,对于群众每一笔提交的业务,系统还会及时发送短信给办事人,告知业务是否受理、办结等情况。”黄秀妮告诉记者,个体工商户通过手机APP申报,3个工作日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同比线下压缩了40%的审批时限。
下月将向全区推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指明了方向。”谢远区告诉记者,为全面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切实增强实体经济活力,惠州市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仲恺高新区建设“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系统”,成为全市首个试点。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10月起,仲恺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始着手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的开发,经过半年多努力,在市工商局和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现已基本建成。
“仲恺高新区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的正式上线,是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放管服"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有力举措,更是落实仲恺高新区"六大攻坚战"的具体战果。”刘恒蓉介绍,该手机APP在陈江街道试点1个月后,将于6月份在全区推广,同时也将保留线下窗口服务,确保群众办事更加自主、更加便利。
“接下来,仲恺区行政服务中心将多渠道宣传推广移动办事APP,除原来已在仲恺网上办事大厅、区管委会门户网站、区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通链接二维码下载外,还将在各园区、镇(街)服务中心放置平板电脑和宣传手册,引导办事群众使用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办理业务。此外还将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惠州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让办事群众爱上掌上服务,为仲恺建设移动办事之区夯实基础。”黄秀妮说。
37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除建设惠州首个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系统外,仲恺区行政服务中心还推出了多项信息化改革举措。
该中心在“线下”服务取得初步改革成效后,紧抓“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力推政务服务网上办,并于去年7月18日率先在全市上线仲恺网厅APP,为市民提供掌上预约、掌上查询、掌上申报等服务,还同步推出了“零跑动、全程电子化和行业开办并联审批”等特色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在家办、掌上办”的服务体验。
据统计,区级行政审批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大厅,区级公共服务事项142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进驻率93.42%。其中,有37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全流程网办率为77.03%。
同时,该中心逐步形成“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自去年2月开始,中心通过印发宣传单张和大厅的自助便民服务区域,积极推广网上办事服务,为"不见面审批"奠定基础。一方面成立网上预审小组,负责"不见面审批"的联动服务,做好线上业务的预审和与虚拟端办事人的沟通,同时负责与后台审批部门沟通协调和录入系统的工作,为"不见面审批"搭建好桥梁;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零跑动"服务。”黄秀妮介绍,去年5月,该中心结合“网上预审+免费双向快递”的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市推行“零跑动”服务。
“尤其是对企业设立和变更等事项实现了"零跑动",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办的便利度。”黄秀妮介绍,目前该中心共推出了100项“零跑动”和34项可免费快递结果的法人服务事项,共解决群众往返跑问题业务400多宗。
此外,该中心开启微信服务和“一网”监督评价新模式,将网上办事大厅与中心微信公众号对接,实现多渠道了解查询办事进度和政务信息;去年10月起,推出微信取号和预约服务,办事人通过手机可随时查询排队等候情况,进一步实现精准办事服务。
“"一网"监督评价新模式实现了全区三级评价监督"一网打尽"。”黄秀妮介绍,一方面将镇(街)本级业务办理纳入区级电子监察平台,对审批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业务受理规范、及时、高效;另一方面将电子评价器向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延伸,实现了全区三级服务平台电子评价全覆盖。该中心通过系统后台每月定期收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与各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管理挂钩,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本报记者魏怡兰 谭 琳 通讯员左琴辉
新闻推荐
“红色为基”“红绿相融”助推老区振兴 惠州市加强对高潭革命旧(遗)址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游客在高潭马克思街参观。本报记者钟畅新摄马克思街、列宁街上,游客们在青石板路边拍照留念;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内,许多人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