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该做家务吗? 家务劳动纳入社会实践指标评价内容引家长热议

惠州日报 2018-05-07 15:29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做家务,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独立。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将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且平均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家务劳动纳入社会实践指标评价内容。消息一出,引发惠州市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务劳动技能的关注。孩子该参与家务劳动吗?要掌握哪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怎样才能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呢?

让孩子做家务?家长意见不一

“家是共同的,要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中来。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这个家的重要一员,有责任去维护家庭的整洁干净。”市民浅浅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有培养孩子从小做家务的意识。市民小刘表示:“不让孩子做做家务,怎么知道我们做父母的不容易?”“常做家务,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律、独立及合作的能力。”市民阿峰说。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就该玩,不应该过于跟他们强调家务事。“现在才小学一年级,我们平时也没刻意要求他做家务。比起做家务,我们更鼓励他多看看书、多外出运动。”市民阿翔说。

做基本家务有助孩子更好成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家长们看来,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包括擦桌子、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淘米、洗菜做饭、清洗厨具、收纳整理玩具书籍、洗衣、叠好衣物等。

市民小璇认为,让孩子从小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很有必要:“女儿小时候都是乱扔玩具,让人很头痛。后来慢慢引导,到了上小学时,她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还能参与打扫卫生、洗菜做饭等基本的家务劳动。现在,每个星期她都会参与全家家务两三次。”

市民黄先生则说:“以前看过不少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的报道,堆积了一大包衣服、被子寄回家里洗,实在太让人惊讶。孩子为什么会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值得家长和社会思考。”黄先生认为,从小培养孩子洗衣、整理床铺、做饭等技能,有助孩子更好地成长、适应社会。

如何让孩子参与家务?

支招1:兴趣引导

市民晓晓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做家务可谓积极主动,这与晓晓从小的教导密切相关。当女儿还在念幼儿园的时候,晓晓就有意识地让女儿帮忙洗菜、淘米、准备食材,通过讲解和亲手示范,告诉女儿如何用油盐酱醋的“神奇魔法”把菜变得好吃,让女儿对做饭感兴趣。等女儿逐渐长大了,晓晓便让女儿参与到炒菜、烹饪中来。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女儿已经能够自己拿起锅铲来炒菜了。虽然有时候女儿做出来的菜味道不太好,但每次晓晓都会鼓励她:“这个菜如果放少一点盐就更好吃了。”

支招2:创造机会

市民杨珊的儿子上初中了,她自豪地说:“不仅女儿是小棉袄,儿子也是小棉袄。”如何获得一枚小棉袄?杨珊说,诀窍就是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动手。例如,杨珊有时候会特意对儿子说:“妈妈今天不舒服呢。”儿子就会主动地照顾她、帮她洗碗。有时候她还会对儿子说:“我觉得会做饭、会洗碗的男孩特别帅,很讨女孩子喜欢。”儿子就兴致勃勃地做家务去了。杨珊认为,孩子其实很有意愿能帮助别人,但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觉得可以为妈妈做一些事情,让他们快乐地享受家务活。慢慢地,就能培养起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主动关心别人。

支招3:划分任务

在市民阿涛看来,作为一名男子汉,理应照顾好家庭,自觉担当做家务。为此,阿涛让儿子从小学做家务,从学会收纳自己的玩具开始,到参与客厅、厨房卫生打扫。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掌握的家务劳动技能也越来越多,洗衣、做饭、擦窗户等都难不倒他。每当家里大扫除的时候,阿涛就会把家务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或是分配任务,或是让每个人自行挑选。家务活做得好的还有奖励。“通过划分任务落实,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而且在家务问题上也更有责任感了。”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2000余名考生角逐光正实验70个特长生名额

光正实验学校初中部特长生招考吸引了2000余名考生。4月21日上午,备受瞩目的2018年惠州光正实验学校初中部特长生招生考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