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生态宜居文明乡风建设新成果 惠州文明网“我为美丽乡村打CALL”系列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首站走进大亚湾区塘尾村

惠州日报 2018-05-07 15:27

志愿者参观修缮一新的塘尾村朱氏祠堂。 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本报讯 (记者傅晨雨)日前,惠州文明网“我为美丽乡村打CALL”系列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首站走进大亚湾区塘尾村。据了解,本次活动共组织网络评论员、志愿者等40余人参观塘尾村、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新容新貌,并到黄金海岸沙滩捡拾垃圾,进行海洋环保宣传。

塘尾村新面貌获志愿者点赞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从市区出发乘大巴来到大亚湾区塘尾村。大家一下车就被该村怡人的环境吸引,纷纷感叹村庄环境好、空气清新。据了解,该村风光秀丽,总体绿化率达70%,绿化林地700多亩,2016年获得 “广东省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看到惠州的新农村建设得这么美丽,作为惠州青年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惠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林颖高兴地说。

“我们村自募资金,建设村文化广场,修缮朱氏宗祠,力求把朱子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环境布置的着力点,努力营造朱子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塘尾村党支部书记朱利彬告诉记者,为让村民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村里通过村民集资、社会捐资,投入上千万元建设鲤麻岭公园、投入3000万元建设村文化广场和修缮朱氏宗祠。

据了解,塘尾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伊始,就着力从本村客家文化迁移发展中寻找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途径。该村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民智乡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得到了志愿者们的好评。

“塘尾村重建"朱氏宗祠",镌刻了朱熹的诗句以及"文公家训",将本村乡贤的家规家训、劝世文及治家格言编成小册子,发放到各家各户,供村民学习掌握。文化广场上朱熹雕塑、《中华二十四孝》碑林耸立,既是旅游观光的好景致,更是教化村民的文化传承基地。这些设施,以后也将成为村里的"历史文物"。”惠城区委政法委法制建设督查室主任邓春海点赞说,塘尾村在建设新农村时,既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做到资金到位、筹备人员到位、工程力量到位,又注重从文化传承上下工夫,着力对自身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客家文化、宗族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赋予了美丽乡村建设厚重的文化基因。

将组织更多网友走访更多乡村

参观完塘尾村,志愿者们来到霞涌街道黄金海岸景区捡拾垃圾,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环境。记者在现场看到,志愿者三五人为一个小组,沿着黄金海岸沙滩进行地毯式清理。活动最后,志愿者还参观了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

“参与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能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惠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陈建乐说,通过在海滩捡拾垃圾和参观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更加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表示,今后在网络文明传播方面,他会更加注重宣传环境保护,呼吁更多人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家园。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城市工作局主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据惠州文明网有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我为美丽乡村打CALL”系列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旨在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惠州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成效,更好地展现惠州市生态宜居、文明乡风建设的新成果。接下来,惠州文明网还将组织更多网络评论员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走进更多乡村,感受惠州新农村建设的变化和成果。

新闻推荐

把惠州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大局中谋划 市领导开展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活动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敏以“首席服务官”身份,带队到惠州离子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宣讲习近平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