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引人才惠港合作不断深入 惠州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

惠州日报 2018-05-16 15:06

今年3月,“见·识香港”(惠州站)展览吸引大批市民参观。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示范园区成为惠港两地对接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将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TCL集团与香港大学就新型印刷OLED材料及技术研发设立联合实验室……

惠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两地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特别是近年来,惠州加快聚集来自香港等地的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推动两地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入,朝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和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迈进。

香港是惠州最大外资来源地

香港与惠州同饮东江水,两地区位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长期以来往来密切,合作基础坚实。

数据显示,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截至去年底,惠州市累计批准设立港资企业8293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比重77.3%;合同利用港资177.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1.2%。此外,香港还是惠州最大的出口地。去年,惠州对香港的出口额663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7%。

近年来,惠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入。粤港共建惠州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示范园区已成为惠州与香港科技服务业对接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将承接港澳创业资源,对接本土产业资源,链接海外创新资源,打造粤东乃至珠三角地区首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此外,惠州企业纷纷牵手香港高校、企业等开展科技合作。例如,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无机微包裹复合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立项;TCL集团与香港大学就新型印刷OLED材料及技术设立联合实验室等。

惠港两地还搭建合作平台,引进更多人才、技术和发展经验助力惠州发展。

今年2月,市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引进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其中,一期科研项目将建立电子、光学、材料、机器人等多个科学及工程领域实验室,以及动物医学诊断实验室、食品安全实验室两个生命科学实验室,同时将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香港城市大学有一个很大的"惠州计划",未来希望可以把海内外更多高校资源带到惠州来。”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表示,该校将在工程、创新、科技乃至生物医学领域与惠州进行合作,同时还将在商务等领域加强深度交流与合作。

如今,在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的基础上,惠州市正谋划吸引更多香港高校落户惠州,建设“大学园”。

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

惠州香港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惠州学院教授胡瑞卿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在区域创新合作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代表,香港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内外创新型企业、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和著名高校,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密集。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香港的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达。

反观惠州,拥有中韩(惠州)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重大载体平台,正在加快打造智造高地和发展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惠州集聚了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东IMEC中心等一大批高端创新资源,高端制造产业基础厚实,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

香港强劲的创新能力、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高端人才优势将辐射带动惠州经济发展,而惠州的载体资源优势将为香港提供科研创新的输出地和转化地,促进香港创新能力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以及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塘口岸等一批基础设施已经或即将开通,惠港两地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惠港两地将进一步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加强深入交流合作,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惠州也将朝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和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加快迈进。本报记者袁 畅

新闻推荐

校园唱响青春“快乐时光”

总决赛现场,选手间展开激烈角逐。本报记者龚妍通讯员蓝前锋摄本报讯(记者龚妍通讯员蓝前锋)第356期“快乐时光”实验中学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