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发力做强惠州文化产业

惠州日报 2018-05-16 15:06

惠人慧语

据 《惠州日报》5月15日报道,在为期5天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惠州又创佳绩。展会期间,到惠州市展区展位现场参观人数达53.6万余人次,现场销售文化产品金额高达50多万元,惠州共有7个项目参加现场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金额281.7亿元。惠州市第9次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

目前,惠州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5%以上,虽对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并成为惠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惠州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笔者认为,进一步发掘惠州市文化产业潜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抓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东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第一方阵,惠州又拥有深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应不失时机,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引领,以新理念和新思路应对新形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彰显底蕴。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独具特色的东江、东坡、东征、东纵等“四东文化”。因此,惠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以此为核心去拓展。如这次参展的罗浮山百草油、东平窑瓷、农民画丝巾、海龟系列衍生文创产品等,都充分体现了惠州的特色文化,深受中外客商的喜爱和关注,但开发力度还需加强。

内外结合。如这几年,惠州引进了赛格、万达等大型企业集团,正在数字出版、影视文化、动漫等方面大力推进,这对惠州文化产业的飞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培育惠州本土文化企业,更是应该放在重中之重。目前,惠州的TCL、德赛、华阳、九联科技等一批知名大企业,在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玩具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等领域集聚效应突出,但惠州本土文化企业还是偏少,急需培育。

惠州发展新时代文化产业要注重集聚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要不断做好“文化+”“科技+”“创意+”“互联网+”的加法。(向春宇)

新闻推荐

省统计局领导带队到惠州市调研 听取探索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意见建议

本报讯(记者游璇钰)昨日,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向新带队到惠州市调研,并召开探索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调研座谈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