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常态化让中职教育更“实用”
惠人慧语
5月14日,惠州市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开幕。本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为“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活动时间为5月14~18日。(《惠州日报》5月15日报道)
活动期间不仅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技能、科研成果、师生作品及校企合作情况,还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附近居民、企业、家长等到校园内参观学校实训场所并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并开展多种便民服务、义务咨询。笔者认为,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把学生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产生教学效益又有利于产生社会效益。
学以致用,是学习主要目的,又是学习的天然使命。学生一大忌讳,是学与用脱离,所学束之高阁,进而逐渐淡忘。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更不应该进行“纯理论“式的学习,而是更多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从而把相关技能学好学精。所以笔者认为技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教育创新,很好契合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要求。客观说来,常态化的竞技,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中职教育更“实用”。
2013年,由国家教育部发起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功举办,此后每年持续举办。全国多个地方职业学校也根据各自特点举办类似的技能比赛。笔者希望,惠州市类似的比赛活动不妨常态化开展下去,让它成为职业学校学生丰富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技能、融合学习实践的好平台。
常态化开展技能比赛,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方式,不断扩大效应,让它成为学校的“盛会”,成为学生一展身手的好舞台,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方式。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围绕“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定位,为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比赛氛围;学校也需要不断细化教育思路,根据自身特色不断丰富教育方式,鼓励更多学生走向竞技舞台、走向广阔社会舞台;学生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始终不忘记学以致用,平时多动手、多钻研,在竞技舞台大显身手,以更高的综合素质走出校门。(雨江南)
新闻推荐
▲省文物鉴定专家为市民鉴宝。本报记者龚妍摄本报讯(记者龚妍)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