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惠阳淡水街道坚持把重点项目作为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

惠州日报 2018-05-18 15:02

打造魅力新城。

“百姓春晚”精彩上演。

南站新城规划效果图。

淡水人民公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绘及善行义举榜。

淡水街道深化“好人之城”主题实践活动。

走进惠阳区淡水街道的人通常有这样的感受:这座大亚湾畔的商贸重镇,越来越有大城市的风骨与面貌,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街道整洁,而且宜居宜业宜游,餐饮、购物、游玩、娱乐等应有尽有,让人感觉生活丰富、岁月美好。

淡水街道历史悠久,是惠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新时代惠阳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标杆,对标深圳的桥头堡。

相比惠阳其他8个镇街,淡水街道在商业和服务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些年,淡水街道坚持把重点项目作为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抓好大项目招商引资,今年重点落实洋纳工业园区伯恩光学以及周边几个大工厂开工建设,推动河背东片区、石桥片区、南站片区、洋纳片区等4个片区连片发展,促优质项目落户淡水,打造淡水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推动淡水城市更新进入快车道,高水平建设“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而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淡水将以增强群众在城市更新发展中的获得感、推动淡水的乡村率先振兴、全面振兴,为惠阳区开创新时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

采取PPP模式推进城市片区开发建设

作为惠阳区的中心城区,淡水街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毗邻大亚湾、深圳,是“深莞惠”一体化和环大亚湾新区的重要组团,对标深圳的桥头堡。

近些年,淡水街道在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7年淡水街道完成GDP162.48亿元,增幅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51亿元,增幅13.8%;固定资产投资 (含房地产投资)98.10亿元,增幅15.9%。2018年第一季度,淡水街道GDP完成38.21亿元,增幅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增幅16.0%;固定资产投资 (含房地产投资)17.30亿元,增幅36.2%,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深圳东进战略的大好局势,淡水街道大力吸引深圳产业向东转移截留下来的优质产业和项目,统筹开发“产城人”融合的重点片区,采取PPP模式推进城市片区开发建设。在工业用地偏紧张的情况下,该街道围绕考核任务,配足配强招商选资团队,寻找资质较好的合作意向项目及企业,进一步加强与投资企业的沟通协商,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和动工率,争取在完成任务指标情况的基础上,实现绩效加分。在2017年完成新签约5宗,增资5.9亿元,增资扩产超额完成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淡水街道省、市、区重点项目及民生项目共6宗,分别是胜宏科技、阿诺玛乐器、盛佰利地下商城、星河丹堤V区、清泉印力综合体、康园中心,计划年度投资13.75亿元,截至去年底已完成投资19.23亿元,完成率139.8%。其中,胜宏科技募集资金兴建的智慧工厂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生产,目标产值50亿元,目前已完成部分配套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并申报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现正在进行研发大楼施工建设,建成后将大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与研发水平。

城市发展

对全街道作详细城市布局

淡水街道按照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大项目带动的模式,统筹整合农村建设发展资源,探索引入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企业。

对于项目的建设,征地拆迁是关键。对此,淡水街道党工委书记陶伟军表示,淡水街道牢固树立抓好重点项目征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制定问题清单,把各项目标任务逐条细化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

针对重点项目,淡水街道推行一个项目领导、一个项目团队、N张推进表的“1+1+N”模式,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城市交通血脉,带动土地开发建设,同时,抓好重点区域6块1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用地的连片整理,为城市更新、优质大项目落户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淡水街道还在推动淡水扩容提质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滨河北路东段、云新大道(人民路-规划路段)、三和医院西侧规划路 (金惠大道-云新大道)、荔兴西路、康寿路、金秋大道南段六条城区连接道路建设,同时以村企合作为主导,盘活农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以三旧改造为推动,推动旧村庄、旧厂房与企业签订产业投资项目,加快村庄的城市化进程;以产业集群为驱动,通过打造片区高科技园区,培育高附加值企业,带动高端人才进场,注入发展新动能,带动片区大项目落户。

目前,淡水街道有白云南片区、白云新城片区、石桥片区、南站新城、河背东片区5个PPP项目,绩效考核时间紧,任务重,淡水街道采取“挂图作战”、“不定期召开推进会”、“无缝对接相关部门”等措施,为PPP项目建设加油提速。

目前,淡水对全街道作了详细城市布局,促进土地利用、城市总规、产业和生态规划融合, 有效配置城乡空间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魅力新城

建设“两河四岸”20公里慢行休闲长廊

除了在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扩容提质上下功夫外,淡水街道还积极打造靓丽名片。

近年来,淡水街道市容市貌不断提升,环大亚湾新区惠州南站新城起步区加速推进,市政道路以及其他重点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一座惠阳的“城市客厅”呼之欲出。

淡水街道积极推进卫生城市复审和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文明乡风、爱国卫生、市容市貌等工作,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例如,依托人民公园,配备了表演舞台、露天舞场,文化广场;建有一条占地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展出330件历代墨客诗、词、书法碑刻的“中华文化碑廊”;建有一条30多件健身器材的健身路径及一条40多米长的集文化、科普、卫生的宣传文化长廊。打造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不断擦亮“我们的节日”、新春长跑等活动品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开展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坚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娱的原则,激发广大群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真正让群众担当文化建设主角,变“送文化”为“种文化”。2017年以来,淡水街道共举办百姓欢乐舞台50多场,形式多样,包括小品、唱歌、舞蹈、乐器演奏等多种类型的表演。

淡水街道还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城乡;同时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创建成果,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强化非法养殖的巡查管理,严防非法养殖现象反弹,继续高压惩治跨境倾倒垃圾等城乡环境违法行为。

淡水街道计划优化整合资源,加大每年在教育投入方面的预算,进一步完善全街道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维修、设备设施等,促进民办学校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落实教育相关政策与补助;计划年内推进完成淡水基层中医馆建设和村卫生站强基提质工程,强化基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普及城市公共医疗服务;开发利用现有旅游文化资源,大力推进邓仲元、邓承修名人主题文化馆建设,计划结合文化挖掘推广,配合相关部门打造上圩古城,通过合理整合优化淡水区域内的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资源,提升城市内涵。

淡水街道还建立“河长制”管理体系,制定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对淡水辖区范围内的主要河流编制 “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实行每周巡河制度,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治理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河涌治理工作。同时针对淡水在绿地数量、质量及功能发挥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的实际情况,实施“增景添绿”民生工程,完善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积极推动阿公顶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等绿色休闲场所设计建设,不断新增城市公共绿地,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此外,淡水街道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以“添绿化、减污染、美景观”为抓手,加快推进接通“两河四岸”20公里慢行休闲长廊的建设,提升优化人们生活环境,提升宜居水平。

创新驱动

打造惠阳科技新高地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淡水街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科技要空间、要资源,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通过三瞄准,力争将淡水打造成惠阳区的科技新高地。一是瞄准高新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根据全面对标深圳“海绵行动”的工作要求,瞄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包括伯恩、恒昂科技、盛兴隆科技等企业,力争引入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二是瞄准龙头企业,实施升级改造。深入实施 “产业培育计划”、“企业成长计划”、“平台构建计划”,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胜宏科技、威世电子等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推动胜宏科技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中国第一家工业4.0PCB工厂,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三是瞄准科技创新,实施产业培育。积极酝酿培育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主动协助孵化器对接项目团队和投资基金等资源,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跟踪服务好 “创客邦”“太库”“新盛兴隆”等有意向在淡水投资众创空间或科技孵化器的企业。其中,“自造者”孵化器建设、南门155创意产业园科技孵化器成为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

淡水街道将充分利用好淡水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自然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盘活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好土地资源,重点对辖区4个商贸服务业片区(白云南、白云新城、南站新城、石桥新城)进行产业引导,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影响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质量,围绕产业链延伸、供应链衔接等,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引擎。同时以大商圈辐射带动发展,以COCO商城为中心打造南站片区全新商圈,以“壹中心—英之皇”为中心打造白云商圈,建设白云路地下商城,完善老城区商圈,提升区域消费吸引力。此外,主动规划新桥—洋纳产业园百亿园区产业园,通过实施“产业培育计划”、“企业成长计划”、“平台构建计划”,重点推进汽车零配件、民营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提升重点产业硬实力。

另外,淡水街道还将依托古城项目、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项目,打造人性化慢生活,激活大量淡水酒店资源,以文化旅游为跳板,推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力争将淡水街道建设成为惠阳区内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域。

乡村振兴

通过城市更新带动乡村振兴

与惠阳区其他镇街不同,淡水是一个城市化较高的街道。针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淡水有什么工作计划,如何推动淡水乡村率先振兴、全面振兴?

据介绍,淡水乡村振兴战略构思是以城市更新为手段,在旧城改造、加强公用设施、提升宜居环境等方面推动淡水的乡村振兴,实现农房变楼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推动淡水乡村的率先振兴、全面振兴,为惠阳区开创新时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淡水总体上已达到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市政配套设施的完善,社会事业发展重点的转移,均大大推进了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淡水街道积极响应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对6个片区为涉及8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全域谋划,详细制定三年计划,通过城市更新的手段,以“三规合一”为基础把农村融入城市开发建设,打造满足“3+3+X”“五个有”标准的生活环境,让农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实惠,实现农民有收益,片区有产业,政府有税收。

6个片区分别为:南站片区,将借力“高铁效应”,依托南站新城PPP项目建设,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农房变楼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示范性发展。河背东片区,将紧扣“文体旅游”元素,抓住河背古城项目开发建设的契机,将河背片区打造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惠州文化产业新高地。石桥片区,将坚持以“商圈带动”为核心,依托石桥新城PPP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该片区的市政功能,实现由农村直接向城市商圈转变的跨越式发展。洋纳片区,重点突出“产业驱动”要素,将依托洋纳工业园的产业引擎驱动作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村企合作、村庄整治等行动,从而推动洋纳村的振兴发展。白云新城、白云南片区,将坚持以“产业带动”为核心,依托白云新城、白云南片区PPP项目的实施,带动土湖村发展,做到农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新桥东片区,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行诚科技园,特别是胜宏科技做强做大,促进片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陶伟军表示,在分片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由片区带动整体发展,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促进淡水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本版文/图 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李东美 钟凤玲

新闻推荐

实施“一门通办”推广“多证合一” 惠阳将推15项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本报讯(记者黄尉宏通讯员钟其准)日前,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光滨主持召开五届29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惠阳区关于优化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