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区 《惠州仲恺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征求意见

惠州日报 2018-05-21 14:54

仲恺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有新进展。日前,市住建局发布《惠州仲恺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可于6月15日前提出意见建议。

根据《规划》,约10.32平方公里的仲恺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将依托现有产业和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仲恺高新区的发展内涵,逐步打造仲恺高新区产业功能强化区和生活服务功能配套区,充分试验和探索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最终建设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区,成为仲恺的门户。

强化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配套

2015年年底,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包括仲恺高新区在内的珠三角8个国家级高新区一起步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行列。按照计划,该区域建设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随着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推进,及高新科技企业、产业的不断引入和打造,位于仲恺高新区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也有效推进。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草案》的编制将进一步深化完善上层次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管理要求,使规划区土地开发建设科学合理进行。

据介绍,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将进一步优化仲恺高新区的发展内涵,对现有功能进行提升和强化,实现“打造仲恺高新区产业功能强化区和生活服务功能配套区”的总体目标,最终打造成仲恺高新区门户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区。

根据《规划草案》,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具体范围为:东至长深高速、北及西方向接红花嶂山体至仲恺行政界线、南临仲恺大道,用地面积约10.32平方公里。

此前,记者从仲恺区科创局了解到,自创区将形成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打造云计算、智能装备、总部经济等新产业和新业态企业,以及一批金融及中介服务机构和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

记者从《规划草案》了解到,核心区内规划总用地面积1031.9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706.71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36.17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3.33公顷,特殊用地37.21公顷,非建设用地325.25公顷。可以看到,对各土地性质进行明确,将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落地以及区域内产业环境优化,完善区域交通格局。

新增14所学校7处医疗卫生设施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草案》,规划区可容纳的居住人口规模约为10.5万人。规划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及公用设施规模按11万人口进行配置。配套设施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三大类。

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面,《规划草案》对社区服务与行政管理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公用设施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教育方面,规划片区将新增10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九年制学校,满足更多家庭对学位的需求。在医疗和文体方面,该片区将新增7处医疗卫生设施、9处文化设施、6处体育设施和13处社会福利设施。

道路与交通设施建设是 《规划草案》中的一个重点。规划片区内将建设一个多元化的交通设施系统。

根据《规划草案》,该片区将形成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目前,该片区已建成莞惠城际线;规划城市轨道2号线,自规划区仲恺大道经过,是规划区连接东莞、惠城的重要通道,仲恺大道上设惠环站。

轨道交通再辅以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多等级的公路网络,将形成一个多等级交通路网格局。

同时,该片区还将依托道路绿化、组团绿地、滨河绿带以及商业街区,构建生态宜人、可达性强的步行系统。利用滨水空间和绿色服务廊塑造特色景观步行路线,并结合仲恺大道两侧商业空间,将地下、地上及二层步行网络串联起来,形成复合的商业步行体系,将景观步行系统和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相连。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元化、立体式的交通出行体系将充分满足产业集聚发展需求,同时让公众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本报记者邱若蓉

新闻推荐

关于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ZKC-046-03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科教园东区ZKD-008-01地块规划设计条件(草案)的公示

根据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发展需要,为加快推进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大学创新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委编制了创新与总部经济区ZK...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