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成果丰硕

惠州日报 2018-05-26 14:41

西北工业大学带来的无人机,可应用于农业、电力巡检等领域。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香港城市大学ThermaIRing温度反馈智能戒指。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北京大学带来的高仿真智能机器仿生鱼在水中畅游。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大连海事大学带来的多船型机电虚拟沉浸操纵技术。 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4所高校入驻 “潼湖·大学创新园”、10个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在昨日上午举行的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上,包括共建清洁能源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签约,不断深入推动产学研对接合作,为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国际科技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签约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在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上,举行了国际科技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据了解,国际科技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由国际创新教育联盟、加拿大菲尔兹量化分析模型研究中心、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联盟、万厂网全球总裁供需平台等四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构建新型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

记者了解到,该联合体将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区逐步建立“国际科教协同创新联合体”合作示范基地(园区),加速高端技术人才导入及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

今年3月份,南方地热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签约仪式在惠州举行。建设南方地热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项目建设一个平台、聚集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研发一批创新成果、形成一个新产业,扩大惠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成善在签约仪式上介绍,该研究院围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型热电材料进行研发,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平台。

随着南方地热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落户惠州,在本次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上,市政府与中科院近物所、华南师大、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签订共同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了解,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将依托南方地热研究院等创新研究平台对现代物理科学研究和先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汇聚广东省乃至全国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研发力量,打造全链条、国际化、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

首批4所大学入驻潼湖·大学创新园

昨日开幕的科交会上传来喜讯,4所大学首批入驻 “潼湖·大学创新园”。这4所大学分别是河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

记者从相关合作协议中了解到,惠州将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优势学科,及国家“双一流”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共建河北工业大学(惠州)研究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优势学科,共建西安交通大学(惠州)研究院;依托吉林大学电子、通信、计算机、化学、材料、物理、农业机械、车辆工程、医学和动物医学等“双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成立吉林大学 (惠州)研究院。同时通过建设科教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中心,以服务惠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高技术人才技能为宗旨,依托各研究院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活动。

此外,发挥天津大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精密仪器、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规划等重点学科优势,共建天津大学惠州创新发展研究院。通过合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技术集成、企业孵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共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城融合的开放式基地等方式,加快天津大学优秀科技成果、科研资源向惠州市转移转化。

据悉,大学创新园是诞生于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重大成果项目,按照整体筹备和建设周期,在大学创新园建设完成后两年内要引进22所大学研究院落地。大学创新园的运营模式是,通过高校创新研发内核+支撑平台+硬件配套,促进高校科研力量与创新龙头企业校企联合共赢,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资源整合、企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度对接,为持续推进项目由概念到研发再到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保障。

惠州市将再添一个院士工作站

科交会上,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又有新进展。当日的开幕式上,10个签约的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中有6个项目涉及惠州企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将与惠州企业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

记者从签约仪式中了解到,重庆大学和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共享智能铸造产业轻合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进行签约,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致力于先进镁合金产品和新型铸造技术与装备方面技术的研发。

此外,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特尼·普尔茨、北京科技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和惠州德斯坤实业有限公司签约,将开发一种可印刷、喷涂量子点油墨,适用于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LED)的印刷制备和印刷电子器件,且发光效率超过20%;华南理工大学和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就复合型印刷OLED材料及制备工艺开展合作,项目完成后将形成每年7000万元的产值目标,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带动整个OLED显示产业的发展;香港某知名高校和惠州德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开展电子设备应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合作;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和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开展共融机器人项目合作;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是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指导未来农业的发展,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为推动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出谋划策。

统筹 本报记者袁 畅

采写 本报记者袁 畅 周 觅

新闻推荐

惠州市宝山职校35人获奖 惠州市2018年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宝山职校获5项一等奖。5月14日至18日,由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惠州市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中等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