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惠州为起点建立开放式合作框架 香港科技大学候任校长史维谈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史维,香港科技大学候任校长、首席副校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对于计算流体力学、燃烧和推进、流体结构互动、生物流体力学、生物性及低雷诺数飞行器等的贡献均受国际认同。他曾获多个重要奖项,著作甚丰,曾经撰写4本书籍,发表论文超过450篇。
“惠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历来与香港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两地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基于此,港科大计划在惠州成立化学与生物工程研发基地(中心),推动最新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昨日,香港科技大学候任校长史维在第二届科交会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史维说,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组成城市之一,吸引了众多世界一流化工企业落户,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而港科大的化学与生物工程科研成果显著,双方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包括下游应用、上游基础和中间转化等各个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具体来说,我们将依托共建的研发基地,与惠州政府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框架,指派学校专业教授和研究人员到惠,展开一系列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课题的科学研究。”史维告诉记者,另外也会安排香港学生到惠州知名石化企业实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和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惠州为起点,建立开放式的合作框架和思维,以"政府+产业+学界"创新模式,将日后在惠的先进研发经验和成果推向全世界。”史维表示,通过各方深入合作,一方面与工业界领先的企业展开合作,此外在研发基地引入其他高校,加强互动、弥补不足,做出系统性、突破性的创新科研,最后让全世界都得益于“惠州经验”。
对于在惠州市举办的科交会,史维评价说:“科交会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易,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在惠州搭建了很好的产学研平台,促进更多好科研项目落地见效,汇聚英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报记者杨 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龚妍刘炜炜)昨日,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继续举行,现场成果交易签约延续火爆势头。在昨日上午、下午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