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加速崛起 第二届科交会促成732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惠州企业揽下501项

惠州日报 2018-05-30 14:31

第二届科交会上,观众在参观北京大学展示的高仿真智能机器仿生鱼。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促进产学深度融合,携手创新共赢发展,一年一度的科交会,再度给我们带来巨大惊喜。

刚刚闭幕的第二届科交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与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均得到充分释放,共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成功牵手,交易转化各类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其中,惠州企业揽下501项;惠州市还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正式签约合作,在惠州建设研发和产业基地,并新增一个院士工作站。可以说,本届科交会,惠州既当好了东道主,又借这个主场平台和优质产业发展环境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了众多知名高校和优质人才的青睐。迎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刚刚获得大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创新资源实现新一轮爆发式集聚的惠州,正快速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项目落地

交易转化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企业则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力军。通过搭建平台,促成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到企业,是科交会举办的基本宗旨之一。本届科交会,共有35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聚集惠州,携1万多项科技成果和产学研案例集中展示交易,其中现场展出8200多项;同时还有近3000家企业、投资机构来惠州参会,与各大高校现场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

对接的效果空前成功。统计数据显示,在为期4天的科交会上,高校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共进行了数千次对接洽谈,最后共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成功牵手,交易转化各类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比首届科交会显著增多。

具体到惠州,本届科交会期间,有超过1000家惠州企业带着技术需求来到展会现场与各大高校进行对接。在整个交易会达成的732项科技成果转化中,惠州企业揽下501项,占比达到68.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惠州市龙头企业,也是国内知名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本届科交会上,该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成功在“复合型印刷OLED材料及制备工艺”项目上达成合作,合作项目金额达到3000万元。该项目完成后,将形成每年7000万元的产值目标,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惠州市整个OLED显示产业的发展。

力王新材料(惠州)有限公司是惠州市一家材料类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科交会上,该公司分别与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铁基非基和纳米基材料”“热功能材料”两个项目达成合作,项目累计金额55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张立强表示,借助科交会提供的优质平台,力王新材料得以近距离与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技术需求对接并达成合作,接下来,引进的这些新技术将为企业新一轮发展起到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首届科交会,惠州企业与各大高校达成意向签约227项,签约金额8.48425亿元。经过近一年的洽谈对接,已转为正式签约项目99个,涉及高校49所、企业90家;正在积极推进的项目128个,涉及企业77家。而在本届科交会之后,相信有着更丰富对接经验和更清晰技术需求的惠州企业,将会以更高的效率,将501项科技成果尽快落实到生产中,进而推动全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平台建设

4所高校入驻潼湖大学创新园共建研究院

除了大量的校企合作,一系列的校地合作也是本届科交会的重大成果。在本届科交会举行的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上,惠州市政府与中科院近物所、华南师范大学、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正式签订了共同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实验室将是南方地热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惠州市进行科技创新研发的又一个大型平台。

据悉,南方地热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由惠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成善在今年3月签约合作共建,该研究院将围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型热电材料进行研发,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平台。而筹建的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将依托南方地热研究院等创新研究平台对现代物理科学研究和先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汇聚广东乃至全国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研发力量,打造全链条、国际化、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

本届科交会还达成了北京大学 (博罗)医疗产业园的签约,这将是北京大学与惠州市共建的大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据悉,该项目由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博罗华夏顺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签约合作金额达50亿元。

在本届科交会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明确表示,惠州有着非常丰富和优质的生态和康养资源,北京大学与惠州在康养产业、大健康产业方面都有很大合作空间,相信该产业园也将围绕这两大主题进行运作。

与此同时,在本届科交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4所大学与惠州市正式签约,成为首批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的高校。据悉,本次合作正式确定共建河北工业大学 (惠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惠州)研究院、吉林大学(惠州)研究院和天津大学惠州创新发展研究院。

这些研究院的建立,将通过建设科教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中心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活动,并通过合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快技术集成、企业孵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各高校优秀科技成果、科研资源向惠州市转移转化。

据悉,大学创新园是诞生于首届科交会的重大成果项目。其运营模式是通过高校创新研发内核+支撑平台+硬件配套,促进高校科研力量与创新龙头企业联合共赢,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资源整合、企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度对接,为持续推进项目由概念到研发再到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保障。

■人才引进

健全人才政策吸引众多高端人才聚集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创新人才的汇聚将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惠州市通过健全吸引人才的政策和体制机制,以及依靠优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在此聚集,为惠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近年来,惠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不断完善引才、育才体系,优化留才、用才环境,吸引了大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结缘、扎根惠州。同时,通过与院士合作设立工作站或研究机构等方式,创新实施柔性引才机制,弥补了地方顶尖人才的短缺,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引进培养国内外院士7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百万。院士工作站方面,丁文江院士工作站、邓中翰院士工作站等著名的院士工作站均已成功运作。

本届科交会上,惠州市再添一个院士工作站。重庆大学和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共享智能铸造产业轻合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正式签约,合作建设潘复生院士工作站。据悉,该工作站将致力于先进镁合金产品和新型铸造技术与装备方面技术的研发。

此外,本届科交会举行的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也成为众多青年一代创新人才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据悉,智创大赛以“创新驱动发展、智能改变生活”为主题,36个优秀作品参加了决赛现场路演。评审专家表示,多数作品都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这些成果转化后,无疑可以给企业带来强大动力。

青年一代的创新成果,既为本届科交会增色不少,也给众多前来观摩的企业代表和大学生带来极大惊喜。不少企业代表表示,这些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智慧,以及在相关技术运用、成果转化方面的做法,让他们印象深刻,大赛之后,他们既想挖成果,还想挖人。

同时,有不少来参赛的学生也通过参观考察和交谈对话等方式,感受到了惠州的优质产业环境和巨大引才热情,并有意前来工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将会成为惠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生力量。通过智创大赛识才引才,成为了本届科交会的又一成果。本报记者刘炜炜

新闻推荐

合作交流学习平台助力创新共赢 参加科交会的校企代表回顾观展参展成果

“惠州非常重视举办科交会,办得很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明年我们还来。”昨日,在第二届中国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