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北门射象记 作者:何志成

东江时报 2018-04-08 15:42

在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期伤痕累累的惠州府城北门(资料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翻拍

唐代刘恂撰写的《岭表录异》中曰:“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笏。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唐元和中,殷尧藩跟随李翱“奉牒知循州”作《偶题》一诗曰:“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刘恂的《岭表录异》和殷尧藩的《偶题》诗,都记录了唐代惠州盛产野象,居民有猎杀野象习惯,并收拾象牙卖给官府,由官府走马送往长安给达官贵人做“笏”(即古代大臣拿着上朝的手板)。

唐天?四年(907),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立为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后梁岭南靖海军节度使刘岩 (后改名刘?)叛梁主,在广州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以别于太原刘氏的北汉。南汉主改广州为兴王府,置祯州(今惠州,下同)节度使,徒循州治于雷乡(今龙川)。祯州节度使的设置,使惠州又成为南汉的军事重镇。其时南汉主在祯州治做了二件大事:一是在今东新桥东桥头附近建水东神庙一座。据宋·唐庚在惠州所作 《水东庙记》曰:“庙中神象二:其一介胄按剑而坐者曰兴祚王,其一乌巾紫袍端笏而坐者曰泰民王。”二是据“循州多野象”之利,组建一支象军驻扎在今秀水湖边。当时靠近秀水湖边有个小山冈,水草丰茂,后人们称那个小山冈为“象岭”,象岭旁边那条巷为“象岭巷”。象军建立后,教野象为阵,每象载十数人,皆执兵杖,战则置阵前以壮军威。后来潘美率宋朝大军伐南汉,南汉主调象军往广州拒敌失败,象军全军覆灭。

入宋后,惠州野象经过多年猎杀,已所剩无几,但不时也会冒出几只,伤害民居。北宋政和三年(1113)三月,有一只野象突然闯入惠州北门(今惠城区五一路口),惠州城聚集了数百人操戈戟、弓弩、火炬进行驱赶,而空手旁观鼓噪和看热闹的以千计。经过一番努力,那只野象依然赖着不走。当时有一位官府的税监,名叫蒙顺国,是广西边州人,他矫捷自信,连续向野象发射了数十支箭,使野象的项背中箭如刺猬,但野象庞然不动,慢慢地用鼻子将箭全部卷去。最后有一箭射中野象的左耳,流血披面。野象发怒了,向蒙顺国冲驰过去,蒙顺国亦急忙弃弓返走。未走数步,野象用鼻子将蒙顺国膝盖钩住按之于地,并用脚蹂践之。民众见状,纷纷溃散躲避,野象亦缓缓离开北门。事后吏卒往视蒙顺国,则已碎首、折肋、陷胸、流肠,已经死去了。其时刚好唐庚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目睹了这一切,特作《射象记》一文。唐代刘恂撰写的《岭表录异》和唐庚《射象记》一样,都是反映唐、宋惠州民风民俗和经济活动的宝贵文字资料。

至南宋,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为的猎杀,野象的生存圈进一步东移至潮梅一带,在惠州附近已不见野象踪迹了。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一书中,记述了南宋乾道年间惠州太守王宁由福建来惠州上任,行至潮州被一群野象围困,当时保护太守上任的有一二百士卒,皆无计可施,太守家人亦非常害怕,甚至有惊死者。后来有一名叫“保伍”的人悟出野象之意,遂将大量收割的禾稻堆放在象群附近,野象见有禾稻,撤围群而争吃,太守一行人员始解围来到惠州。

新闻推荐

我姓武心很慈

武腊香在教育线上打拼了20多年。《东江时报》微信说起武姓,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武则天、武松等名人。虽然不清楚自己家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