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李体育有副热心肠 太极拳名师长期坚持公益教学
李体育研习太极拳多年,一直坚持公益教学。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钟利涓 摄
李体育研习太极拳多年,一直坚持公益教学。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钟利涓 摄
初见李体育,一身黑色太极拳服,在一群身穿白色太极拳服的学员中,特别显眼。事实上,作为太极拳名师的李体育显眼的地方多着呢。
他从小开始习武练拳,师承陈小旺、陈梦松、陈立清,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他的武术段位已经晋升为七段,中国武术段位制分为初段位、中段位和高段位,七段属于高段位;他还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武术教练员裁判员、惠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实力强,名誉多,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在他的太极拳馆里,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不过,在李体育看来,这些名誉和荣誉,都抵不过他对太极拳的热爱。
求学
13岁只身到太极拳发源地拜师学艺
李体育热爱太极拳似乎是早有预兆的。1973年,李体育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程营村一个农民家庭,外公给他取名体育,此前他的一个哥哥取名为体操。哥哥没有走上体操之路,李体育却从小就往体育路上靠了。
李体育五六岁开始,便跟随家乡拳师习练大小洪拳等传统拳术,13岁那年,他有了清晰的目标———太极拳。为此,李体育不顾父母反对,只身前往太极拳发源地——— 河南温县陈家沟,这一走就是8年。
初到陈家沟,不知谁是真师,李体育因误投师而丢失了行李用品。当时身着单衣,只有3元钱的李体育,只能一边流浪,一边寻找拜师学艺的机会。
两个月下来,李体育已憔悴不堪,自感走投无路。一日上午,他用仅剩下的1元钱买了盒香烟,以烟代香到已故著名太极拳大师陈照丕陵前祭拜,哭诉心愿。由于极度的感伤与虚弱,李体育一度晕倒在陈公墓前。
苏醒后的李体育偶遇两位老太太,其中一位老太太指点他拜陈梦松为师,恰逢陈梦松从陵园前经过,李体育上前跪拜,陈梦松感其诚意,收之为徒。后来,李体育才知道,陈照丕是陈梦松的二祖父,也是陈梦松的师父。
面对得来不易的机会,李体育特别珍惜。白天,他在三里外的冉沟村果园打工,一个人管理400亩桃园,他把干活当练功,从不叫苦;晚上到陈家沟学拳,陈梦松感于他的真诚,向他单独传授拳、剑、刀、枪等陈式太极拳功夫。
李体育为人诚恳,学习刻苦,进步很快,武艺精湛,深受陈梦松老师赞赏。1989年,作为陈式太极拳传人,李体育的名字就已刻在一代宗师陈照丕陵园的石碑上。
成绩
在全国各大武术比赛中多次获优异成绩
1994年初,李体育辗转至西安继续访名师学真艺,为了谋生,他当过食店的“店小二”、在泡馍店洗过碗扫过地、在茶馆当过服务员,一路心酸打工及颠沛流离只为心中的太极梦。
后经人介绍,他拜著名太极拳家陈立清为师,刻苦研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及太极剑,深得陈立清大师衣钵。而此前,李体育跟随陈梦松学的主要是陈式太极拳大架。在两位陈式太极拳名家的悉心栽培下,李体育的拳艺融贯了传统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的精髓,刀、枪、剑、推手各类功夫具得真传。后经西安萃华武术馆馆长陈永福的亲自指点,李体育得以在全国各大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1998年,在中国温县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第三届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锦标赛上,分别荣获太极拳二等奖,太极剑二等奖;1999年10月,在连云港市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担任评委;2000年4月,参加陕西省太极拳选拔暨交流表演赛,荣获太极拳一等奖、太极剑二等奖;2001年3月,在海南三亚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太极拳竞赛中,荣获太极拳一等奖,太极剑二等奖。
20多岁就小有成就,李体育身边也聚集了向他拜师学艺一批太极拳爱好者,这其中,有数位是惠州人,而正是在这些惠州学员的邀请下,李体育于2001年来到了惠州。
发展
定居惠州宣教太极拳带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2001年初,李体育前往海南三亚参加 “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太极拳竞赛,受那几位惠州学员的邀请,顺路来了一趟惠州。第二天,他便和几名学员一起到滨江公园练拳。
“那时候,下埔滨江公园刚建好不久,挨着江边,空气清新环境好。”李体育说,在滨江公园晨练的市民看到他打太极拳后,就纷纷过来围观,有的还表示想跟他学拳。
学员们见状,便趁机动员李体育留在惠州发展。李体育心动了,为惠州的环境和惠州人的热情,也为惠州的发展前景。当年8月,李体育便辞去西安的事务来到惠州,不久他成立中威太极拳馆,开始在惠州传授太极拳。
那时候,惠州市区练太极拳的人不多,李体育的到来,让太极拳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他一边开馆教习太极拳,一边到公园、社区进行公益教学,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2008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李体育也以多种灵活的方式,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和教授太极拳,带动着惠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他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2010年李体育被评为惠城区“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先进个人”;2011年当选为 “惠城区武术协会副主席”;2011年12月,入选惠城区第七批拔尖人才。
拳无止境,越是这时候,李体育越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越感到自己的不足。2013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李体育拜陈小旺为师,继续深造陈式太极拳新架。2014年11月5日,李体育参加“中国段位制国家考试大赛”顺利晋级七段。2016年1月19日,陈小旺来到惠州,为“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惠州分会”揭牌,李体育太极拳事业也迈上一个新的里程。2017年,李体育入选惠城区第八批拔尖人才。
收获
结缘太极拳娶回好妻子
练习太极拳30多年,李体育收获了许多的名誉和荣誉。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体育对这些看得更开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李体育将他练习太极拳的收获总结为三个,身体好了、结识了许多朋友、娶了个好妻子。
对于丈夫的突然“表白”,李体育的妻子钟利涓在一旁笑开了,并回忆了他们相识的经过。2010年初,钟利涓想学太极拳,经人介绍,找到了李体育,两人就因太极拳而结缘了。“其实那时候有不少人给我介绍对象,可我一个也没看上。”钟利涓说,认识李体育之后,就被他的真诚感动了。
“那时候,他天天开个摩托车,接我上下班,从龙丰到惠环,风雨无阻。”钟利涓说,“我那时以为他就对我好,后来才知道,他对谁都是那么好。”
2012年,两人结婚。“我才发现,他真的是一穷二白。”钟利涓说,因为他心地太好,开拳馆教学员经常不收钱,有时候听说学员有困难,他还贴钱去帮忙。
最终,钟利涓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和李体育一起打理太极拳馆。“她来了之后,我就再也不管钱的事了。”李体育说,拳馆的经营慢慢好起来了。
如今,李体育共收了三四十个徒弟,而经他拳馆培训的学员已经数千人。除了开馆收徒教学员,李体育也依然坚持公益教学。最近的一期公益教学设在红花湖景区绿道0公里处,4月1日至7月1日每天早上7时到9时,李体育和徒弟们都会到这里来免费教陈氏太极拳。李体育说,他热爱太极拳,也愿意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领略太极拳的文化精髓,一起享受着健康和快乐。
特写
演练一节太极拳5分钟满头大汗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李体育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其中一节,只见他行拳曼妙柔和如行云流水,而这柔和中又带出刚脆,尤其是金刚捣碓一式,最后那一下震脚砸拳,有如平地惊雷,又如飓风疾扫,震脚之声沉闷厚重,可见其功力深厚。
5分钟不到,李体育演练完一小节后,已经满头大汗,当天是在室内,温度在二十六七度左右。“老架一路全套打下来要15分钟,我如果全部打完,衣服基本都全湿了。”李体育说,陈氏太极拳讲究行、意、气、力结合,从柔入手,积柔成刚,如风势渐起,水源始涌,从无到有,由少而多,终成旋风冲天之势,滔天海浪之形。
李体育认为,太极拳是很好的养生健体的运动。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其弟子杜丹的认可。今年54岁的杜丹比李体育年长9岁,8岁开始学习少林拳,曾做过多年的武术教师。2014年出车祸后,杜丹再练习武术时感觉有些吃力,后来经人介绍,他便拜李体育为师,开始练习太极拳。“少林拳动作比较猛烈,太极则相对柔和。”杜丹说,他练习太极拳一年多来,感觉身体恢复不错,他将会继续练习下去。
李体育简介
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师承陈小旺、陈梦松、陈立清,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国家武术七段、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国际太极拳名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武术教练员裁判员、陕西省武术协会委员、温县太极拳研究院副院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协会理事、惠城区武协副主席、惠城区第七批和第八批拔尖人才、惠城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惠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1998年至2011年间,在国内外各大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曾21次获得国际、全国及省级大赛太极拳械第一名。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新闻推荐
九龙村拟建5000亩生态观光园 小金口街道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陈俊杰。《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摄小金口街道计划投入100多万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通讯员廖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