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出名,而是图积德” 年逾六旬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副队长闫伟参与打捞600多次救活近50人
闫伟
闫伟白天参与打捞,晚上则在惠州市一家商场从事打磨大理石的工作。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他,一个平凡的人,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参加工作,先后从事多个不同行业,在其接近退休年龄之际,却选择救捞、宣传防溺水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并成为人生的追求。他的名字叫闫伟,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市,2011年来到惠州定居。2012年加入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从事义务宣导、义务救捞、义务献血、敬老院慰问演出、文艺惠民演出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年过60的他如今是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副队长,参与打捞600多次,打捞400多人,救活近50人。
加入乐队经常参加义演
在惠州,提起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几乎无人不识。而赵喜昌与闫伟的家,都在市区东江沙公园附近。这个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成为他们相识之地。“2011年,因为独生女嫁入惠州,我和老伴也随女儿一同来到这里定居。”闫伟告诉东时记者,他天生喜爱唱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老伴带着外孙女在东江沙公园散步,遇到由一帮老人组成的 “来去自由乐队”,瞬间点燃了他内心的音乐细胞,随即他加入了乐队,在乐队里他认识了东北老乡赵喜昌。
加入乐队后闫伟发现,这是一支充满爱心的乐队,“我们经常参与敬老院慰问演出、文艺惠民演出等活动,不仅不收取任何报酬,有时去博罗、马安等一些比较远的地方参与演出,还要自己垫付车费。”闫伟说,即便如此,乐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为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而感到高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刚开始就是被这种无偿奉献的精神和氛围所深深感染的。”而至今,闫伟参加各种军民联欢慰问演出、福利院敬老院义演、交通安全宣传义演等近400场次,给市民带来了很多欢乐。
被赵喜昌感动参与救捞
也正是因为经常一起外出演出和接触,闫伟才知道赵喜昌志愿救捞的事情。“乐队的人,有时一起排练,有时一起聚会,他接到电话,二话不说背着一个大包就走了,一问他干啥去,他说去打捞。”闫伟说,得知赵喜昌无偿打捞的事迹后,他深深感动,看着老赵经常一个人去打捞,他内心也不是滋味,内心就有了想要参与一起救捞的想法。
参与救捞前,闫伟只会简单“狗刨”式游泳,为了能参与救援,闫伟在赵喜昌的精心指导下,很快就学会并熟练掌握了游泳、潜水等技巧。
不久之后,闫伟就通过申请加入了 “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志愿者救捞队”,并很快就参与了第一次救捞。那是在2012年的夏天,高考成绩刚放榜不久,博罗一高考学子因高考失利最终跳江溺死。让闫伟想不到的是,距离这件事情过去不到一周,又发生一起中学生溺水事件。“这两次救援过程中,孩子母亲悲伤欲绝,我心里看了尤为难受,那时候我在想,我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宣传防溺水等,避免更多悲剧发生。”闫伟说,他加入救捞队,不是为了出名,就是图积个阴德。
放弃深圳工作来惠州
加入救捞队前,闫伟还在惠州市一家商场从事打磨大理石的工作,因为白天要上班,救捞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参与救捞这事我也不敢跟老板讲,别人肯定会忌讳,所以每次去救捞,我就跟老板"撒谎"说有事要处理。”可这撒谎一次两次还可以,长期撒谎外出不是办法。为了在白天更好地参与救捞,闫伟向公司提出辞职,另外找了一份上夜班的工作。在工作中,闫伟踏实诚恳,做事认真,老板看在眼里,最后老板还聘请他到深圳工作,待遇也从3000多元提至6000元。
2013年冬天,110打来电话“西湖有人溺水”,可那天正好赵喜昌儿子结婚,走不开。“一开始赵队坚持要去,可家里这么大喜事,那么多亲朋好友在,根本走不开。”还在深圳上班的闫伟,得知此事后,当天晚上从深圳打车回来惠州,赶到事发地时已经晚上11时,最后经过努力,成功将溺水者打捞上岸。
2013年前后,惠州市加大了安全防溺水宣传,赵喜昌救捞、宣传防溺水多处奔走,救捞队需要人力上的帮手。看到现实需要,最后闫伟放弃深圳的工作,回到惠州。“回到惠州后我依旧是白天参与救捞,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宣传防溺水,晚上工作。”对于自己的选择,闫伟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多少钱,但不能没有德,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物质方面的追求无止境,而精神方面的追求则容易满足。”
获得同事上司信任
闫伟参与救捞,曾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可他热心公益,想为这份“事业”出一份力,于是每次救捞,他都瞒着老伴。“偷偷出去,偷偷回来,她都怀疑我外面是不是有人了。”闫伟说。
后来,闫伟的老伴打听到他跟着赵喜昌捞尸,坚决不同意,放下狠话:再去救捞,就不让进家门。可闫伟依然不顾老伴反对。平时与老伴有些吵闹的他因为救捞这件事,矛盾更深,导致两人的婚姻破裂。每每向人说起这些,闫伟欲说无语,剩下唏嘘。
闫伟所在的物业公司负责人,在网上看到了赵喜昌与他的相关报道,对闫伟竖起了拇指。公司的人也在议论:原来赵喜昌身旁,还有一个助手闫伟,而他就在我们身边。因此闫伟在工作上获得了同事们信任与上司重任。
因救捞多次受伤
在采访时,东时记者发现,闫伟额头上有一块伤疤清晰可见,这是去年他参与救捞时留下的。原来,在去年10月一个晚上,闫伟、马迎涛、赵喜昌三人到小金口参与一起救捞。“我们把溺水者打捞上来后,将溺水者抬到马路边方便殡仪馆车辆接走,可没想到在抬动过程中,鞋子粘了泥巴,踩在草地上一滑,我就摔倒撞到石头上了。”头部受伤的闫伟鲜血直流,差点晕了过去,最后紧急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缝了5针。
而这次受伤,并不是最危险的一次。
去年8月的一天,闫伟、赵喜昌、马迎涛到博罗麻陂镇一水库救捞。由于水库很深,当天闫伟身着潜水服下水救捞,马迎涛、赵喜昌两人则在岸上通过信号绳与水下闫伟沟通。“下水后没想到水下浑浊,根本看不清氧气指示表,水下还有不少树桩,信号绳在移动过程中与树桩缠上了。”闫伟说,由于信号绳与树桩缠上,他没办法接收信号。“好在赵队心细,发现我下水后一直没反应,就想尽办法扯动绳子,我也沿路潜回岸上,到达岸上后一看氧气瓶指示表,才发现已经到达警戒线。”闫伟说,如果再晚一两分钟,他就没有足够的氧气游回岸上,那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救捞,闫伟身上受伤是常有的事。“比如手臂、脚部、肚皮、后背等部位,经常被水下的树枝或者石头刮伤。”面对自己身上好了又添的新伤,闫伟并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地说:“只要能帮到人就好。”
他人评价
“61岁像小伙”
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成员林城早在2012年就认识了闫伟。“每次看到闫大哥因为救捞皮肤晒掉了一层皮,晚上睡觉时躺着也不是,卧着也不是,整宿整宿痛到睡不着,我就特别心疼他。”林城说,早些年他曾有险些溺水的经历,再加上救捞队几位老大哥的事迹特别感人,他尤为感动,所以也加入了救捞队。
自从闫伟加入救捞队之后,足迹遍布全市各大水域,各个县城,最远曾到过大亚湾、河源等地。目前为止,他参与打捞600多次,打捞400多人,救活近50人,一起参与防溺水宣传几百场。
对于自己的好友兼队友,赵喜昌打油诗一首送闫伟:我的朋友会唱歌,他的粉丝特别多,定居惠州来打工,六十一岁像小伙,救捞队里是主力,勇做当代志愿者。
对于自己这些年从事的公益事业,闫伟说:“自己从不后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事义工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别人,更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与满足。”闫伟觉得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回来的。
人物档案
闫伟
年龄:61岁
籍贯:辽宁省凤城市
身份: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副队长大理石保养工
事迹:6年间已参与打捞600多次,打捞400多人,救活近50人
新闻推荐
惠州首家慈善超市试业 具备爱心捐赠、义卖等功能 所得善款全部捐献市慈善总会
惠州市首家慈善超市位于惠州市慈善总会旁,由市慈善总会建设营运。《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摄东江时报讯记者骆国红“超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