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义诊活动现场,市中心人民医院医生教市民科学抗癌知识,并给市民免费体检。《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林斐 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肿瘤病例,其高发率和高死亡率,让人们闻“瘤”色变。但医生表示,其中高达四成肿瘤疾病可以在生活中预防。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昨日,惠州市抗癌协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各相关科室,在该院举办“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义诊活动。倡议通过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时筛查、规范诊疗、快乐生活,推动对癌症的有效防治。
“癌症的病因复杂。”市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袁霞介绍,肿瘤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具体来说每个肿瘤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但大体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吸烟,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就是吸烟;第三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熊海林介绍,肺癌是在男性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女性人群中则乳腺癌最为高发。而近些年,不抽烟的女性肺癌患者也逐渐增多,这与二手烟、厨房油烟、易怒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女性肺癌更难以早期发现。为什么呢?因为二手烟对气管的直接刺激更小,比较柔和,气体更容易吸到更深的部位,气管周围往往没有症状。那通常的咳嗽、咳痰等肺癌症状就表现不明显。”熊海林说,吸烟其实跟大部分肿瘤都有较大关系,他建议人们戒烟限酒,清淡饮食、不吃油炸食品,调节好情绪等。
袁霞介绍,市民也不必谈“癌”色变,应积极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努力做到“科学防癌,重在预防”,采取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良好作息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癌症的发生。她还建议重视体检,做到早防早治。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肝癌发病新机制
18日发表在美国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诱发肝癌的一种发病机制。文章说,已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一种抗真菌药物或有预防和治疗这类肝癌的功效。
肝脏脂肪细胞堆积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三到四成的成年人受这种疾病危害,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与治疗学系于君教授与刘大斌等研究人员一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诱发的肝癌肿瘤组织和癌旁肝脏组织的基因组表达进行了分析,发现肝癌发生时肝细胞内 “角鲨烯环氧化酶”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于君对新华社记者说,“角鲨烯环氧化酶”是人体内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其过度表达会促进肝细胞胆固醇酯堆积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后者改变了细胞内甲基化水平,从而促进肝癌发生和发展。
研究人员构建了肝细胞高表达“角鲨烯环氧化酶”的转基因实验小鼠模型,并投喂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结果显示,与野生小鼠相比,实验小鼠肝癌发病率显著升高,提示“角鲨烯环氧化酶”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诱发肝癌的潜在治疗靶标。
实验还发现,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特比萘芬”可有效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的表达,并明显抑制由这种酶介导的肿瘤细胞生长和肝癌发生,显著延长肝癌小鼠的生存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药的作用机理是降低肝细胞胆固醇酯堆积和氧化应激水平。
于君说,新发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诱发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基础和方向。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昨日,东时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截至2018年4月8日,惠州市尚有逾期未年检农村面包车1637辆,逾期未报废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