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 水更清 城更美 大亚湾去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1%
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人人参与。这是志愿者在渔人码头清扫绿化区。
樟树埔公园古树环绕。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陈建谊 摄
整治后的坪山河水清岸绿。
大亚湾每年大量植树造林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2017年,大亚湾区实现GDP505.1亿元,空气质量优良率98.1%;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绿化覆盖率42.1%,人均公园绿地18.5平方米——— 人均绿地面积市区最高,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
近年来,大亚湾区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助力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生态规划
4年来项目否决率19.6%
大亚湾长期以来努力坚持将生态和自然条件的约束作为各项规划的前置条件,以生态规划引领发展:相继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惠州大亚湾海洋综合规划》等系列生态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生态环保规划体系,并在“四规合一”中落实了其统领性的作用。
大亚湾区党委政府还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锐意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4年以来共完成55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同时,坚持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等制度,全力强化绿色规划引领、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
“想进大亚湾投资可不是那么容易。”国内某知名民营化工企业负责人坦言,尽管曾因为想进入大亚湾投资而屡次碰“一鼻子灰”,但她对大亚湾环保安全审批的“寸步不让”竖起了大拇指:“舍弃财税收入也要保证碧水蓝天,要做到这点不容易。”
事实上,近3年来,大亚湾区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一方面全力消除环境隐患,通过部门联动、交叉执法,开展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实施分类处理整顿,落实“三个一批”(即淘汰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完善备案一批)要求,彻底解决了一批环保重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制定“招商图谱”,修订了《项目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对项目实行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制度,2014年以来项目否决率达19.6%。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控减补”综合施策抓生态环保,全力控源头污染、减总量排放、补生态短板,对环保安全违法行为实行一律立案查处、一律顶格处罚、一律公开曝光、一律追究责任 “四个一律”,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公园进村
20多万群众受益
从大亚湾西区龙山一路转入樟浦村,距离道路不到500米,樟浦村公园就在眼前,只见郁郁葱葱的古荔枝树和古樟树一棵紧挨着一棵。傍晚时分,樟浦村公园渐渐热闹起来。打球的、下棋的、遛娃的村民们不少,严剑来就是其中之一。
“年轻时我就很喜欢打篮球,不过因为村里没有合适的场地,很多年没打了。现在公园建好了,还有篮球场,所以,我这老头子又重新开始打球了。”已过花甲之年的村民严剑来说。
和他一样,自从樟浦村公园建好以后,村民们的休闲生活不再是枯燥的看电视、打牌,而是参加各种健身休闲活动。这种改变不仅是在西区樟浦村,在大亚湾区的其他社区、农村也是如此。
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大亚湾区创新实施公园进村 (社区)改革。2015年起,该区实施该项改革,力争2018年实现全区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公园全覆盖。
“这是优化村(社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需要。”大亚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创新开展“公园进村(社区)”改革,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等要求,加快打造 “环境优美的魅力湾区”,让这座海滨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介绍,2015、2016、2017年大亚湾区共建成66个村庄公园 (其中澳头20个,西区26个,霞涌20个),绿化面积30多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20多万人,为美好家园建设、幸福村居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到2017年底,大亚湾建成了社区绿道24.1公里,完成滨河道路绿化工程4项,全区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53.34%;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944公顷,绿化覆盖率42.1%,人均公园绿地约18.5平方米,各项绿地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水更清
河长制考核全市第一
“水更清了,岸更绿了,鸟儿也多了,没想到大亚湾的水系这么美。”日前,大亚湾区举行“爱河·护河·爱家园”微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居民刘先生在看到摄影作品时感叹不已。
而在一幅幅美丽摄影作品的背后,是大亚湾区认真落实河长制。该区将全区海岸线和水源保护区,全部纳入“河长制”工作范围内,并构建了区、办事处、村委三级“河长制+段长制”治水提质新体系。同时,持续推行河长巡河常态化,全区各级河长严格按照每周一巡的频次,持续加大对河湖的巡查力度。实现巡河高频次全覆盖。通过巡河,发现或接收举报涉河湖问题100%已完成核查。在2017年全市推行河长制验收检查中,该区以总分102.5分的成绩在市内各县区中排名第一。
同时,该区加大投入对河道进行防洪整治,2017年大亚湾区共投入13.74亿元,完成对全区47.8公里河道防洪整治,占全区河道总长度的47.8%,整治后的河道均达2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
大亚湾还加快澳头、霞涌老城区海绵化改造和城市道路绿化彩化;持续推进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助力惠州由“临湖沿江城市”向“沿江滨海城市”发展。
在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上,该区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海洋生态环保工作,先后出台了《大亚湾区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和《大亚湾海洋生态修复规划(2017-2025)》,为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和蓝色海洋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开展海水养殖污染整治、海上垃圾整治、海洋船舶非法排污整治等行动,多管齐下加强海上污染源整治。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大亚湾区近岸海域达一、二类海域水质面积比例为96.99%,同比增长3.9%。
产业“绿”
循环经济成企业“标配”
在大亚湾石化区的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厂区,记者看到,“隔墙供应”的管道从厂外接到厂区内一排两层楼高的设备厂房,几位工人正在对已完成灌装的液化罐进行出厂前的搬运和检查。
来自石化区里中海壳牌项目的化工废气就在这里进行压缩、净化、液化、提纯处理,最后“变成”食品级二氧化碳——— 它是塑料,乃至可乐、啤酒等日常消费品中的原料。据了解,因为宏瑞环保和凯美特气体的投产,两家企业每年可以减少3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按一棵树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1749万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石化产业是惠州目前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位于大亚湾的石化区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入驻企业的“标配”,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效益,更实现了大石化产业与蓝天碧海兼得。
目前,石化园区已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优势产业链,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5%,原料就地转化率约71%。2017年,大亚湾区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在惠州市区中排名第一。与此同时,该园区落户项目86宗,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90%。石化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第一批“绿色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成华南首个国家级精细化工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
新闻推荐
高温补贴是否算个人所得税? 仲恺国地税联合宣讲解读最新税收政策
企业代表踊跃咨询政策问题。《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摄东江时报讯记者黄岸媚为进一步推进税收宣传月主题,4月20日上午,仲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