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南宗与罗浮山
罗浮山冲虚古观。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姚木森 摄
作者:何志成
宋元时期,中国道教派系很多,主要教派有内丹派、经?派及雷法诸道派。北宋熙宁年间,浙江张伯端谪戍四川,在成都师从内丹宗师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之诀,晚年得道,著《悟真篇》等内丹著作。其间经近二百年发展,历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后,正式形成道教内丹派南宗,后人谓张伯端以下五人为南宗五祖。南宗从张伯端至薛道光三位祖师皆独善其身,唯以修真炼丹为要旨。从四祖陈楠开始对南宗进行全面革新,一改南宗只重自我修持,追求个体生命永存与圆满的仙道传统,主张济世利民,奠定“内丹为体、雷法为用”之神霄派道法体系。同时,陈楠之徒白玉蟾打破道教南宗一百多年来单传法脉,广收门徒,使道教南宗进入全盛时期,这是岭南道教历史上第三次革新。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博罗白水岩人(今惠州近郊汤泉)。他幼年师事薛道光,得太乙火符之秘。丹道已成,回归故里,以盘陇箍桶为业,其慧根悟性高,曾作《盘陇颂》曰:“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士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又有《箍桶颂》曰:“有漏教无漏,何如水泄通;即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据传他能捻土为丸给人治病,应手而愈,当地人称为“陈泥丸”。陈楠在继承南宗道统基础上,完善南宗修道求真理想,实现从偏重个人修持到关心社会疾苦之思想转化,确是一大进步。在他看来,修丹之法不仅可打破虚空,跳出五行外,还能建功立业于尘世。有一天其弟子白玉蟾问曰:“祖师张叔平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陈楠答曰:“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呼!”一针见血指出南宗前期宗旨弊病。陈楠所说“运心不普”,就是对张伯端只重自我修持和金身完满的批评。
宋徽宗政和年间,陈楠被擢提举道录院事,后归罗浮以内丹道法行世。实际上,内丹道法体系最早创始人是隋朝罗浮道士苏玄朗,陈楠把它再次传入罗浮,就是把内丹道法体系带回“娘家”。期间,陈楠著有《紫庭经》《丹基归一论》及《翠虚妙悟全集》行世。他在著作中继承、简化了炼丹方法,并主张禅道合一,并曰:“人若晓得《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之义自明,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陈楠赴漳州参加鹤会,预知将逝,遂留言四句偈给弟子白玉蟾曰:“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踪;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后入水而逝,时人谓之 “水解”。陈楠生前共度弟子鞠九思、沙蛰虚、白玉蟾,其中最得意弟子是白玉蟾,出入常侍左右。
陈楠、白玉蟾等在罗浮山革新道教时,陕西人王?(字重阳)亦宣称是刘海蟾之下传弟子,并创立内丹派北宗全真道。北宗全真道创办初期,道徒生活十分简朴艰苦,没有资金建设宫观,靠道徒四处行乞度日。王?去世后,由七个弟子分别掌教、传教。而带领全真教进入发展全盛时期的人物,是山东人邱处机。邱处机在王?去世后,成为全真道掌教。当时金朝的金世宗和金章宗很看重他,常召他进京问道,并赐号“高功法师”,命居天长观。嘉定十一年(1219),成吉思汗派侍臣刘仲禄接邱处机北上,到成吉思汗行营会面。时年七十多岁的邱处机率领十八名弟子跋涉数万里,远赴中亚撒马尔罕会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对邱处机更为敬重,尊他为“邱神仙”,让他掌管天下道教,并授予全真道免除一切赋税特权。
由于内丹派南宗禀承张伯端《悟真篇》中提倡“混俗和光、大隐居廛”;陈楠提倡“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肉成群火”及白玉蟾提倡“时又蓬头赤足以入市廛、时又青巾野服以游宫观”等“和光同尘”思想,不提倡出家,故南宗多居家道士。加上南宗要求弟子坚持“道禅结合”,提倡“三教合一”,绝意仕途,故得不到朝廷扶持。入元后,北方有着朝廷背景的全真道南下,南宗道教徒与全真道教徒接触中,慕全真道深得朝廷支持和优惠,逐渐产生与之合并要求。元代中后期,在内丹南宗福建教派陈致虚等推动下,实现内丹派南北两宗合并。从此,由张伯端创立,经陈楠和白玉蟾进行全面革新的内丹派南宗,包括罗浮冲虚观、西湖元妙观等,都归属全真道南宗。如西湖元妙观,在道观中同时供奉儒家包拯和佛教观音,是典型“三教合一”道场。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品尝山茶、游古榄园、登山踏青……茶乡柏塘镇绿意盎然,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博罗县柏塘镇古榄园迎来了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