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牛行的前身是横沥牛墟,起于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500年世事沧桑 横沥牛墟长盛不衰

羊城地方版 2018-04-25 21:15

卖牛人闲时坐在树下吊床抽烟

已过花甲的罗月仁有近三十年相牛经验

检疫人员取牛尿样检验

给检验过的牛打“已检”标记

如今水牛买卖还是主要靠牛经纪进行

特别报道63

策划:谢红

横沥镇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4月22日一大早,位于东莞横沥镇骏马路的横沥牛行交易区内已经熙熙攘攘,装载牛只的货车轰鸣声、买牛客和牛经纪的吆喝声、牛只的长哞声此起彼伏。据场长介绍,每天这里交易的活牛数量达到数百头。横沥牛行的前身是横沥牛墟,起于明末清初,之后交易地址六次变迁,至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

在牛行,牛只买卖不靠秤,就靠牛经纪的眼力。牛多重、年纪多大、可以出多少肉……牛经纪通过目测牛只的头、身高、肩宽、前胛和臀部,再摸摸牛皮,随口就可以说出答案,有经验的牛经纪估测时误差能控制在3斤之内。但如今愿意做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牛经纪仅剩十多人,且大部分年龄超过70岁,技艺传承面临窘境。

500年历史商贸繁华的“活化石”

中国传统农业的定期市场,华北称“集”,华南称“墟”。横沥河道交错,水路发达,旧时运输主要靠水路。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有不少商家把牛只运到离渡口不远的横沥旧墟交易,由此形成了最早的横沥牛只交易市场,土名“卖牛埔”。后来,随着牛只交易的繁荣,在牛墟周边,卖牛皮、牛绳、牛嘴笼、牛鼻环,开饭店、开旅店的生意也应运而生,形成富有特色的“牛皮市”。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横沥牛墟,一直是广东三大牛墟之一(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横沥牛墟成为见证横沥商贸繁华的“活化石”。2007年,横沥牛墟入选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横沥牛行总经理杨伟华介绍,数百年来,横沥牛墟的交易地址历经了六次变迁,而每次变迁都有很多故事。1995年7月,横沥牛墟迁至新场,“横沥牛墟”也正式更名为“横沥牛行”。

如今天天开市 日交易数百头牛

“过去墟日是逢农历3、6、9为尾数的日子,新中国成立之后则改为逢公历3、6、9为尾数的日子。后来因为满足不了交易的需求,2000年起增加了公历1为尾数的日子,2011年起则改为天天开市了。不过逢传统墟日,交易量还是要大一些,一些客商特别是外地的客商还是愿意选择在墟日来买卖。”横沥牛行场长朱树轩介绍,如今牛行日交易活牛在300-800头之间,全部为菜牛,来自全国各地,有十多个品种。

不过牛墟最初交易的并不是菜牛而是耕牛,耕牛交易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朱树轩回忆,上世纪80年代,横沥牛墟在半仙山村众岭荔枝园,那时半仙山有几十亩的荔枝林,荔枝树下拴着的全是牛只。“在那个年代,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耕牛就是个宝。”朱树轩说,当时每个生产队都需要配备10多头耕牛开展农业生产,因此耕牛交易十分频繁。而这个时期,不仅有东莞本地的人来这里买卖牛只,广州、博罗、番禺等地的客商也到横沥来。

如今,横沥牛行的牛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也销往珠三角及周边城市。朱树轩还说,深圳市场上大部分牛肉来自于横沥牛行的牛源。“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牛最远还销往过马来西亚。”

牛市交易中牛经纪必不可少

“牛的交易与其他产品交易不同,一头大几百斤的牛喝的水、吃的食物可能都有近百斤,如果过称的话很难准确评估价值。所以,在横沥牛行里,每一头牛的买卖都离不开牛经纪,牛经纪在牛行又被称为牛中,是牛市交易必不可少的角色,”朱树轩称。

牛经纪的出现源于清初顺治年间。当时一些外地的农家人来横沥买牛,但是又担心买牛的价格过高,就与熟悉牛只交易的横沥当地人商谈,给予一定的报酬让当地人帮买牛,这种帮买卖牛只风气逐渐形成,后来慢慢发展扩大。

在横沥牛行,最“牛”的牛经纪应属张杨锦,人称锦叔,今年已经91岁。记者见到锦叔时,他正手执着一米见长的牛棒,熟练评估牛只的重量与价值。在牛墟已经相牛70余载,锦叔早已练就一手“相牛”绝活,相牛的招式分为“一打,二看,三摸”,目测牛只的实际重量误差不超过3斤。“相菜牛比起之前相耕牛要简单一些,相耕牛要测牛的健康、性情及勤劳程度,如今相菜牛主要是判断牛的出肉率。”锦叔说,自己每天都会来牛墟,除了帮客人相牛之外还要掌握行情。

“锦叔做牛经纪七十余年,从来没有一宗投诉。”朱树轩称,锦叔从来都是言而有信,有时有客商想出高价买他已经帮人相好的牛,他从来都是拒绝。也正因为此,现在很多客商都是直接打电话和汇钱给他,让他直接帮买牛。

相牛技艺传承至今面临窘境

未来有没有可能利用科技手段来替代牛经纪的相牛之功?朱树轩表示,比较难,因为牛吃得几成饱、皮是薄还是厚、骨骼大小等都是影响一头牛出肉的关键因素,但这些是很难用科技手段来测量的。

如今,牛经纪在横沥牛行登记的职位名称是“牛只评议员”,目前牛行登记在册的“牛只评议员”只有15人。记者注意到,15名牛经纪中,有5人年龄超过80岁,10人年龄超过70岁,年纪最大的张杨锦今年91岁最年轻的张启锦今年45岁。其中大部分都是家族技艺的传承人。张杨锦最大的心愿就是牛中传统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因为儿子有自己的生意,张杨锦把他的相牛技艺传给了三女婿,现在他的三女婿也是一名受欢迎的牛经纪。

“牛经纪技艺自古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传统已被打破。作为牛中技艺传承人培训基地,我们对外免费提供牛中技艺培训,但愿意来学的人并不多。”朱树轩告诉记者,至今通过牛行培训出师的牛中不过两三人,张启锦是其中一位。张启锦来自陕西,2000年来到牛行工作,2004年起开始跟着场长学习相牛,如今已经做了15年。朱树轩表示,只要年轻人愿意学,他都将毫无保留地教。“不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牛中\’,至少得学两三年才有可能出师。”

新闻推荐

2020年A股上市惠企有望达30家 届时将实现“三个倍增”

惠州市“企业服务日”活动的重头戏——百家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正式启动。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进入每年的6月,又到惠州企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