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盘活资源 带动村民增收 良井引进农业生态科技产业项目走“产城村人”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良井时化村村道两旁种上了黄花风铃木,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良井楼角村引入六谷裕兴生态园,希望实施乡村PPP项目后,能修一条大路通向生态园,带动村子发展。
▲良井景原生态观光园原来是垃圾填埋场,盖土复绿后,改建了生态观光园,是时化村首个旅游项目。
走在乡间小路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种植着时蔬或鲜花,院墙上绘制了水墨画、山水画,木质栅栏将院子围了起来。农田、村舍、绿树、红花、墙画,漫步其间,山水田园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时光静好。
在良井省级新农村示范区,诗情画意的农村小景随处可见,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这里成了游客喜爱游玩的地方。当然,良井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花大力气美化乡村,并不只是为了吸引游客。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惠阳区提出了市场化模式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实现“产城村人”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而良井则是这种创新模式的先行者之一,与大企业在全域范围合作,合作规划72平方公里,引进农业生态科技产业项目,着力打造大湾区生态科技示范第一镇。目前,良井矮光村1500亩首发区已启动建设,力争在一两年内初见成效,激发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典型
矮光村1500亩首发区动工建设
从省道357线进入矮光村路口,是一条笔直整洁的沥青路,两侧是排列整齐的绿树和蓝白相间的路灯。田野里,一排排蔬菜大棚、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全自动喷灌设施有节奏地喷淋着蔬菜,田间小道停放着拖拉机,准备把收割的蔬菜运往市场销售。
近年来,矮光村充分利用自身的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大力改善村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先后引进绿安、添信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这不仅让村民发家致富,村集体收入也大幅增长,尤其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以来,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村民肖大姐在一处大棚种植基地里收割蔬菜,这块地是她家的,但所种植的菜并不是她家的。原来,她家的4亩地早在2006年就租给了绿安公司,后来因为绿安公司需要工人种植蔬菜,她被聘用到公司种菜。
“每年有地租可以收,自己在菜场工作也有收入,还方便照顾家人,挺好的。”肖大姐说。在矮光村,像肖大姐一样把地租给农业龙头企业,然后再到公司打工种菜的人不在少数。全村2600多亩耕地中,有1600亩出租给了农业龙头企业,出租耕地之后再到公司打工的村民有100多人。
前些天,矮光村委会一张工作台上,垒起了上百万人民币现金,这是给村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发区永新、东风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一次性发放3年保底合作费,前来领钱的村民笑容灿烂,喜气洋洋。当天早上7点多,62岁的村民李石友就来到村委会办理领钱手续,他选择了将钱汇入自己的银行账户。“我很赞成很欢迎村里与碧桂园合作,老房子已经多年不住,快要成危房,如今又能利用起来,实在太好了。”李石友说。
矮光村1500亩用地将先行启动,重点激活矮光村的山林、田园、古村落等资源,建设经营客家文化、农耕体验、田园印象、自然探索等产业项目。目前,矮光村永新、东风首发区的两栋房子已经围蔽起来,准备动工建设,计划5月初见成效,10月份大范围建成对外开放。
时化村垃圾填埋场变身生态观光园
走进时化村景原生态观光园,园区的道路已全部铺上了水泥,儿童乐园内设备安装齐全,池塘边建有飞鹤雕塑。往后山望去,有一片花海已盛开,点缀其中的三三两两卡通动物仿佛在花草树林中奔跑。
这里原来是镇上的垃圾填埋场,在围闭之后填土复绿,改建成了生态观光园。这是时化村为激活农村产业特意引入的项目,观光园投入了2000多万元,发展生态观光、民宿、休闲旅游,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原来偏僻的地方成了热闹的场所。
从景原生态观光园出来,进入时化村村民聚居区域,沿路黄花风铃木灿烂绽放,成了村中一道美丽风景。“这是去年种下的,沿着村道种了1200棵。今年到了花期,很多外出的村民专门回来欣赏。”时化村党支部书记陈汉明说。
作为良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域,时化村在这两年里实现了大变样:村道干净整洁、通了自来水、建起了小广场等。除了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当地村民也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陈汉明说,村里的乡贤、村民出钱出力,免费让出自家土地,砍掉了几千棵果树。老良、老屋、新屋等多个村民小组修建了小广场,外出的村民周末也经常回到村里聚会,其乐融融。
如今,时化村正谋划未来的发展。陈汉明介绍,村里有4个连片的村民小组空心化程度高,大多村民已经外出,村委会正与深圳一家企业合作,借鉴矮光村与碧桂园合作的模式,将这个片区打造为综合田园体,具体事宜将会在近期敲定下来。
乡村振兴行动
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产城村人”融合
从省道357线良井段进入桥背村,在蜿蜒的村道上往西枝江方向驾车行驶四五公里,便到达楼角村。这个位于西枝江边的村子,是当地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不少村民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人主要靠种植水稻、蔬菜和饲养家禽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靠种养赚钱不多,很多村民出去打工,一些土地丢荒了多年。”楼角村党支部书记王瑞练说,3年前,村里引入了六谷裕兴生态园项目,种植了玫瑰、小番茄、青瓜等特色作物。良井要在全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村里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希望能尽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PPP项目,从独石路口沿着永良围堤坝进入楼角村六谷裕兴生态园的道路尽快修好,有利于项目和村子的远期发展。”王瑞练说。
自2015年以来,良井镇的霞角村、大白村、时化村、矮光村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打造具有惠阳客家特色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村容村貌、卫生环境、道路设施、污水处理等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增加,谋生手段仍以务农或打工为主,村庄空心化程度依然严重。
“乡村振兴,不应只是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产业兴旺。”良井镇党委书记杨治宇说,结合良井镇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良井计划与实力强劲的大公司实行全域合作,搭建集工程建设、产业导入、运营发展的综合平台。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合作模式,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速度。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实力强劲的合作伙伴,进行规模化生产建设,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
按照良井的设想,初步是实行租赁模式,采取“保底租金+分红”,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租赁农民资产,并给予一定比例分红,直接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强化村民合作信心。待成熟期时,村民资产得到增值后,进行货币化评估,以此入股股份制合作公司。公司通过导入产业以及有效运营,最终实现上市,农民资产成倍增加。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李芳娟
新闻推荐
学生们在展板前学习税务知识。本报记者黄尉宏摄本报讯(记者黄尉宏)4月2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