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思考与担当 □王子轩
由惠东县白花镇谟岭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罗惠鹏编著的教学论文集《教海梦留痕》一书日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汇集了罗惠鹏从教22年心血和汗水以及惠东县白花镇谟岭小学教学骨干团队集体智慧的基层教学实践成果的结晶。
罗惠鹏是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惠东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他在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坚持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教育教学与德育论文,其中获县级以上论文奖30余次,1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公开发表。由其主持完成的《“破解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研究》课题,深受同行好评。诗集《留一角天空》是其教学和管理之外的诗歌精品,体现了他一专多能的写作才情和矢志不渝的文学追求。
惠东县白花镇谟岭小学是一座拥有191年历史的乡村小学,在清道光年间所建的“榴实山房”原址上创建,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因缘,正是基于这一点,罗惠鹏在这里一待就是11年,并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爱上了与之并肩奋战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在他们羽翼下健康成长的孩子们。《教海梦留痕》一书在收集罗惠鹏17篇论文的基础上,还收集了何容妹、赖惠娟、余林素、陈丽珍、廖庆文、周凤章、陈少东、黄战新、李志如、赖慧琴、欧阳映红、朱鸿婷等12位优秀教师的36篇论文,这些论文深入浅出,高度提纯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方法,从不同的维度和向度,为乡村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罗惠鹏在《提升学习能力,强化自我成长》这篇文章中,根据其自我工作成长实际,阐述了他作为一名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是如何通过不断努力自我自觉提升学习能力,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一名优秀校长的曲折经历,如何将一所白花镇公认的薄弱小学建设成连续三年荣获惠东县白花镇 “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学校。他跨校“拉拢”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何容妹进入他主持的《“破解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研究》课题组,通过“偷师学艺”并获得惠东县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的做法,让同行刮目相看。他不但自己积极撰写、发表论文,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身边的同事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省、市、县论文评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11篇获奖,16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
《教海梦留痕》这本书中所收录的文章,不见得是多么高深莫测的理论,但这些论文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正是教育界普遍存在而又苦苦探寻的问题,论文的作者也许并不能提供什么可以一蹴而就的破解之道,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确乎是值得借鉴的良方。赖惠娟在探讨如何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教师时,着重强调了教师的师德和包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她强调对待“待进生”的宽容不是纵容,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自我修正的空间,以利于他们的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眼下让教育界,特别是农村基层教育界最头疼最棘手的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痛点。罗惠鹏在《关爱是一帖永不过期的保鲜剂》这篇文章中,直面这一问题,不仅展示了依托“关工”平台所获的“关爱”硕果,而且探寻了如何充分发挥班集体优势,组织同学看望留守儿童,创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新举措。积极联系周边企业和个体老板捐款捐物,对留守儿童实施专款专用的关爱行动,改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和学习环境,用爱心温暖留守儿童的童心,让“关心、关注、关爱”成为一帖永不过期的保鲜剂。像这样贴近实际的好文章还有不少,相信扎根农村基层教育战线的同行们,读了这些文章,从中自然可以得到共鸣和启迪。
新闻推荐
日前,两名外籍教练在惠东体育中心足球场与惠东小朋友玩趣味足球。同日,惠东县超级星足球俱乐部和惠州市菁英足球发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