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开启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成立,增加优质学位资源供给
田家炳中学课堂。
不在市一中上学,也能享受一中优质的教育资源?4月21日,惠城区政府、市教育局委托管理学校协议签订暨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惠州市首个教育集团———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成立,开启了惠州市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市第四中学、市田家炳中学成为惠州一中教育集团分校,由市一中进行委托管理。随着惠州市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持续推进,今后即使不在市一中等重点学校上学的学生,也有机会享受名校的教育资源,甚至还能去市一中交流学习。
引导名校建分校领新校带弱校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的成立是惠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
何为集团化办学?从先行一步的上海等地的经验来看,集团化办学,就是在同一县区内或跨县区组建办学联合体,带动发展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程教学、优秀的教师团队等,增强自身造血机能,获得更稳健发展。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就可通过委托管理、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名校建分校、领新校、带弱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惠城两所中学由市一中委托管理
“集团化办学是针对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等现象提出并实施的战略性决策。”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组合,发挥名校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学生由“家门口上学”到“家门口上好学”,是教育惠民的改革创新举措。
记者了解到,国家、省、市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要求均提出: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均衡发展,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
从今年开始,惠城区将停止高中招生。如何利用这一契机,用好学校资源办好义务阶段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惠城区的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教育办出了特色,稍有遗憾的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龙头效应、品牌效应尚不够明显。为进一步拓展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惠城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勇于探索,创新机制,开展由市一中委托管理市第四中学、市田家炳中学工作。市第四中学、市田家炳中学作为惠城区两所区属公办中学,将成为集团化办学最直接的受益者。
惠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慧娟告诉记者,通过委托管理,可借助市一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两所中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惠城区增加初中优质学位资源供给,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目前委托管理协议已经签署,接下来3所学校将具体细化委托管理内容。”
同管理同教研同评价同结对
集团化办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委托管理到底怎么管理?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化办学将着重加强管理创新、课程建设、师资培育、校社联动、特色创建等方面的探索,通过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创新,不断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充分发挥优质品牌学校的辐射作用,充分尊重各成员学校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订集团章程和规划,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师资流动,共享优质课程等,使成员学校逐步成长为新的优质学校,从而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市一中校长练伟平表示,一中会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管理模式输出到兄弟学校,做到同管理、同教研、同评价、同结对。
“比如学校领导之间的相互交流,老师之间的交流,他们学校的老师可以到我们学校开展教研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到他们那里开展教研。”练伟平进一步解释道,“甚至学生也可以进行交流,他们的学生可以分段分期到一中来,进入我们的课堂,高度融入,感受一中的学习氛围。最重要的是同时参加一中的考试,让这些学校有目标,通过每次的考试发现差距。”
练伟平介绍,近年来,市一中在集团化办学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第一是互派教师,通过长时段跟岗学习,为兄弟学校培养教师;第二是在兄弟学校开办一中班,比如仲恺中学一中班、大亚湾一中一中班;第三是派管理团队支教。这些经验都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记者也了解到,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将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2018年的工作任务。接下来,惠州市还将召开有各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全市实施集团化办学讨论交流会,共商下一步各县区集团化办学的思路和方案。
文/图 本报记者周 觅 通讯员袁蕴华
新闻推荐
2018年4月3日,惠州市人民政府作出了《撤销海洋行政许可决定书》(惠府函〔2018〕93号),决定撤销惠深沿海集团有限公司(原惠深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