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全省创设“八个一”志愿服务平台 惠州市以共融共享理念推进“志愿之城”创建

惠州日报 2018-04-24 15:58

惠州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徐园连 摄

在惠州,街头巷尾的“黄马甲”是一道道动人风景。作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列入的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惠州市在“志愿之城”创建上,以共融共享理念,即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建立健全“志愿之城”创建体制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全覆盖;通过“志愿之城”创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形成两个创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得良好成效。

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全覆盖

如何按照中央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理顺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文明城市创建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和切入点,就是一个有力的抓手和推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何运平介绍。2014年7月1日,惠州市发起成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形成“市文明委统筹指导,市文明办牵头抓总,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调度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团组织参与运作”的五级联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各县(区)相继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有力推动各县(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紧接着,惠州市又借力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任务,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截至昨日,全市共有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576776人,志愿服务组织4598个,志愿服务项目63494个。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全覆盖,为“志愿之城”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一为注册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志愿之城”基础成功铺垫后,惠州市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有关指标,按照“志愿之城”创建目标、任务和要求,制订并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包括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兑换服务、褒奖激励以及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活动保障等规章制度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在推动激励回馈一体化上先行先试,积极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办法,建立起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社会认同相对接的考评机制。2014年以来,惠州市相继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回馈优待办法、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措施等。

为了使回馈政策落到实处,惠州市将各类回馈资源整合起来,发行惠州志愿服务卡。注册志愿者一卡在手,衣食住行游礼遇样样有。为解决注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后顾之忧”,惠州市还从文明创建经费中列支,统一为注册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创设 “一网”“一微”“一室”“一校”“一云”“一报”“一卡”“一站”等“八个一”志愿服务平台,使全市志愿服务数据共享、工作渠道畅通、运行高效便捷,为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方便有力的通道。惠州市还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以“站、岗、点、室”“四位一体”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化,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

开展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共享文明城市创建资源上,惠州市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方式承接文明城市创建有关工作。比如,为了提高市民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和满意率,各级文明办都会组织人员进家入户宣传文明创建。从2017年开始,市及各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承接此项工作,组织注册志愿者进家入户进行宣传。志愿服务联合会还承接文明监督工作,建立文明监督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巡查发现与文明城市要求不符的问题,通过文明监督网络报料平台汇总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经分类处理后,集中向有关单位反馈处置。

“此外,我们还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志愿服务活动,使文明创建和"志愿之城"创建互融互促,扎实推进"志愿之城"建设。”何运平说。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徐园连

新闻推荐

股权转让公告

惠州大亚湾石化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科技)经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惠州瑞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所持石化科技63%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