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抚养独子12年,爱子突患白血病无医保无存款救治难 “儿子是我的全部,拼尽一切,也要救他”
■景华和妈妈一样期待病愈出院,重返往日平静生活。
温暖1186号温暖诉求 结过两次婚,却都无疾而终,李燕明对婚姻心灰意冷。唯让她感恩的是,上天给她一个健康温顺的儿子陈景华,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虽苦,但充满幸福。小景华入读幼儿园后,身体羸弱的李燕明坚持把他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今年1月,母子俩平静的生活被陈景华脖子上的一个异常肿物扰乱,一纸“T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书,让李燕明心痛绝望。
单亲妈妈和独子相依为命
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李燕明皱着眉叹气。她说,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曾有两次婚姻走向终结,其间所有,令她尝尽人间冷暖,并因此心如死水,不做再婚的奢望。
对李燕明来说,儿子陈景华是她人生的希望,悉心抚养他长大,成为支撑她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绝对动力。景华3岁那年,李燕明把他从湖北老家接到身边,一边在惠州的塑料工厂里打散工,一边照顾他。
时光荏苒,一晃眼,初来惠州时走路蹒跚的小男孩,已经长成12岁的“小伙子”。李燕明说,儿子清秀善良,性格也十分温顺。“他在外边挨了打,宁愿自己受伤受痛,也不愿意还手打别人。他说担心自己还手了,对方会受伤。”李燕明苦笑着说,也许是从小跟妈妈长大的缘故,陈景华的性格温和有余,但阳刚不足,这是自己唯一亏欠儿子的部分。
李燕明在工厂打散工的收入每月只有2000多元,如果母子俩身体健康,这些钱勉强可以维持他们的吃穿住行,以及景华的教育费用,“但谁能没有一点伤病呢?但凡出现大小意外,我们就入不敷出。”李燕明摇头叹息。
肿块疯长 妈妈做“支架”才能睡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懂事的景华就不再要求妈妈接送,每天背着书包自己上学,回家,从不抱怨。最难得的是,放学回到家,如果妈妈还没回来,他会烧好水,洗好菜,分担妈妈的家务。李燕明记得,儿子读书几年,从来没有花钱买过零食,“给他钱,他也舍不得花,都平平展展抹平,夹在字典里。”儿子的懂事有时令李燕明心疼,也更让她觉得,只要母子俩健健康康挺过艰难岁月,总有一天,景华长大成人,生活就会好起来。
事与愿违。2017年11月,李燕明发现儿子有异常,哪怕走平路,都会大声喘气,似乎全身无力。李燕明仔细询问儿子有无其他不适,但孩子只说“很累”。李燕明很担忧,带儿子在住所附近的小医院检查,之后开始服用医生为孩子开的中药。
孩子的状态开始好转,李燕明长出一口气,暗笑自己“大惊小怪”。但一个多月后,景华突然告诉妈妈,自己摸到左颈部有一个肿块。李燕明急急伸手去探,才感觉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简单。“我带他去当地的中心医院拍片子,又带去人民医院检查,可查不出结果。”她眼看着景华脖子上的肿块疯狂长大,压迫得他不能说话,无法睡觉。李燕明说,那段时间,她只能每天做“人肉”支架,用肩膀撑着儿子,让他睡一会儿。
确诊血癌花费巨大
1月8日,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李燕明母子赶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诊陈景华患上的是T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高危型。19日,景华入院开始接受化疗治疗。让李燕明欣喜的是,景华对化疗药物的接受性极高,才几天,左侧脖子的肿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缩小。
可让她烦恼的是,儿子自惠州发病以后,各种检查及住院的费用已经花费20万元左右。
更糟糕的是,因为早年轻信朋友传言,以为湖北农村的新农合医保只在本地治病才可以报销,李燕明竟没有给景华购买医保。这意味着,景华的所有治疗费,都要自费结算。“孩子的化疗才进行到第一期,已经花了10多万元,接下来两个疗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李燕明已借遍亲友,靠负债延续着儿子的治疗。她知道,湖北老家的亲戚和惠州的工友,已经没有谁还能借出钱了,“儿子是我的全部,拼尽一切,也要救他。”李燕明说,一想到因为没钱而放弃医治儿子,她就心痛到无法呼吸。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机场宣)6月8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京广高铁列车保持开行,南广、贵广及广佛肇城轨部分列车停运,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