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发放“一照一码”执照逾12.7万个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实事惠州不少已实施并惠及群众
去年,惠州市工商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就是其中重要举措。
惠州市将采取系列措施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把群众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报告中直面民生热点和焦点,其中很多事情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东时记者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热点实事,采访惠州市相关部门和市民,了解到其中不少实事惠州已“先走一步”惠及群众,许多民生举措惠州正在实施进行中。
数说成效
201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56万户,同比增长37.32%。其中:新登记企业3.28万户,同比增长33.28%;个体工商户6.28万户,同比增长39.54%。
截至2017年底,全市期末实有市场主体48.59万户,同比增长16.08%。其中实有企业15.32万户,同比增长21.27%;个体工商户实有33.27万户,同比增长13.84%。《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整理
放宽落户
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报告内容
实施重点城市群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绝大多数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现在不用居住证还是很方便的。”2月初,市民刘品宣前往惠城区公安分局水口派出所办理了入户。刘品宣原籍湖南长沙,在惠城区水口街道一工厂工作多年,由于经济条件一直没有购房。刘品宣儿子今年已经6岁,正值上小学的年龄。刘品宣夫妻都是湖南人,在这边工作稳定,可是孩子上学成了他的心病。原来,落户政策严,需要购房或者高学历才行,一来二去户口一直没有办下来。
“年后听说专科也可以,有稳定住所、劳动合同都可以。刚好我小孩要上学,所以赶紧去办了。”刘品宣说,2月初,他就把自己的租房合同和缴纳社保等材料交到了派出所。“户口很快就办下来了,现在就不怕我小孩没书读了。”刘品宣说,政府这一举措对于他们这些异地务工人员来说,相当便利。“惠州很好,落户这么方便,小孩上学问题解决了,我们这些外地人就安心了”。
目前,惠州市实施的落户政策的依据是《惠州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出台拓宽了入户途径,放低了入户门槛。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放宽各县区入户条件优化惠城区落户政策。同时,明确2016年11月21日为取消购房入户政策时间点,在此之前购房未入户者,可提交相关材料入户。另外,根据《方案》在惠州市工作的异地务工人员有稳定住所、劳动合同等即可入户惠州市。同时,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全面实行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高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毕业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籍地或迁入就(创)业地。《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城市规划
惠城将编制自行车道系统专项规划
■报告内容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交通一向是市民关注热点。东时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到,2018年该局将配合市发改部门做好城市轨道近期建设规划上报工作,尽快明确深惠城际线位,开展高铁枢纽地区详细规划设计、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中小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等工作。对于市民十分期待的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今年将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做好轨道沿线土地规划控制。针对市内拥堵,今年将开展市区道路网密度研究,重点研究分析桥东、桥西、西湖等片区交通改善方案措施。另外,还将编制 《惠城中心区自行车道系统专项规划》,加强和完善城市自行车道系统,营造低碳出行环境。
在“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方面,2017年惠州市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1700套(户),开工率为103%;基本建成452套,建成率100%。还启动了惠城区江北望江片及龙丰小新村城市棚户区改造,已完成项目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环评批复、可研报告审查等前期工作。2018年计划完成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500户,基本建成720套;实施惠城区望江片及龙丰小新村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造棚改示范性项目。
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惠州市通过修订《惠州市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以及减免相关费用,为居民提供便利,使得市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办理业务大幅增加,2017年申报130宗,审批通过110宗。同时,《惠州市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财政补助实施办法》3月1日正式实施,加建1台电梯补助额为5万元。《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赵丽霞
义务教育
惠州将出台规定为中小学生减负
■报告内容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东时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17年全市新增幼儿园58所、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万多个,在此基础上,2018年惠州将加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指导各县(区)完成《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编制,出台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力争全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家长更加放心,今年惠州市还要采取措施规范学前教育保教行为,比如,探索选派公办园教师到民办园开展“支教”“督教”工作,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水平。
针对大班额,今年惠州将通过新增学校等措施,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落实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一年级和七年级要达到规定班额。各县区要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年)》,力争年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以上。同时,支持惠城区利用停止高中招生的机遇,将完全中学改办成初级中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义务教育学位。
为学生减负也是今年惠州教育的重点工作。该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惠州市将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指引;结合中考改革,学校从2017年初一新生开始,按要求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将研究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若干规定,切实为学生减负。《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袁蕴华
行政审批
社会投资项目审批省时183个工作日
■报告内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作为全省开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试点市,惠州去年启动了第三轮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力推动各部门在整合审批体系、简化部门职权、创新承诺机制、鼓励先行先试四大方面大刀阔斧革新,全面压缩审批和审查时间。
据统计,实施改革后,社会投资项目从土地出让到开工建设的审批审查由282个工作日大幅减少到99个工作日,省时183个工作日,压缩了65%的时间,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驶入快车道。
2017年7月,《惠州市实施投资项目系统集成审批改革建立快审速批机制工作方案(试行)》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惠州第三轮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在打破部门间的职能壁垒,全面整合集成项目审批体系。
本轮改革中,惠州首次将土地出让这一至关重要的审批阶段纳入改革范围,并推动水务、交通、文化、气象、人防、消防、供电等所有具备审批职能的部门加入改革队伍,实现审批事项改革全履盖,同时,将设计报建阶段整体前移至用地审批阶段末端,打破了以往用地和报建互为分割的职能壁垒。
“改革前,企业竞拍土地成效后,还须花1、2个月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才能进入设计报建阶段;改革后,企业只需在确认土地成交后即可提前办理设计报建。”市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惠州市的蓝光和骏项目等项目受惠于此项新政,将设计报建提前至与办理购地手续并行,前期工作节约了28个工作日。此外,由于实现了审批事项改革全履盖,更多的审批业务可以在同一时段兼容办理,有效减少了企业分批跑部门的时间。
本轮改革中,惠州还探索建立了守信企业部分审批事项先办后补的信用承诺制。据介绍,惠州先是实施守信企业提前办理设计报建、提前办结设计方案图审查和初步设计审查等三项比较简单易行的承诺制改革,目前已有骏威达等多宗项目受益,落地建设明显提速。
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后,惠州在全市推行提前核发施工许可证的承诺制改革,目前惠阳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龙门县富力养生谷等5个项目已提前核发施工许可证,平均节约30个工作日。《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证照分离
全市范围推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
■报告内容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近年来,全市工商部门着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介绍,去年,惠州市工商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例如,深化住所工商登记改革,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住改商”;深入开展企业名称登记改革,简化名称登记程序,开展企业“冠省名”受理初审权下放试点,落实无行政区划名称和冠省名称在县区就近办理;下放企业登记权限,惠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就地到被授权局登记;在全市范围推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工作,已办理80宗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累计发放电子营业执照4135个。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惠州市市场主体实现持续高位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惠州市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得到进一步提升。去年,市工商局牵头推进全市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出台了《惠州市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压缩了开办企业环节和时间。2017年,惠州市开办企业环节由6个减为4个;涉及单位由8个减为5个;办理时间由承诺18个工作日缩短为承诺8个工作日 (平均7.4个工作日);跑动次数由10次减为3-5次;提交材料由6套减为2套。
据统计,全面推进“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市共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27671个,办理简易注销企业690家。惠州市作为省首批粤港商事登记“银政通”模式推行试点城市,于去年7月28日成功办理首宗“惠港跨境登记”业务。
今年,全市工商部门将继续做好“放管服”改革,使得全市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为惠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统筹 《东江时报》首席记者李向英
新闻推荐
跨学科救援 助精神障碍患者脱险 市二院探索诊疗新模式 破解精神病人合并躯体性疾病系统诊治难题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内科学组医生与精神科医生联合查房。急诊科医护人员正在为精神障碍患者做治疗。市第二人民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