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博士为博士林添绿 系7年来第五次活动 以此表达扎根惠州的喜悦
2018年博士联谊暨第五次博士林植树活动合影。
陈佳鸿(右)和妻子。
有的博士带着孩子一起来植树。
钟平生博士与他7年前植下的那棵树合影。
李继先博士用手为树苗培土。
博士故事
一棵树,一个故事;一个博士,一段传奇。来参加博士林植树的博士们,都有怎样的故事?东时记者带你走近他们。
袁文峰博士(右)在植树。
东江时报讯 种下“博士树”,让扎根惠州的幸福生长。3月17日,100多名在惠州工作的博士们利用周末时间,再一次来到惠州市郊、东江林场山里头农场,为这里的一片“博士林”添绿。
当天,由市博士协会主办、以“我植树我快乐”为主题的“2018年惠州市博士联谊会暨第五届博士植树活动”在距惠州市区中心16公里的山里头农场举行,来自各个行业的100多名博士挥动着锄头,兴高采烈地种下了属于他们“自已”的一棵“意愿”树、一棵“理想”树、一棵“信念”树,表达扎根惠州的喜悦。
据介绍,7年前,也就是2011年3月26日,市博士协会在山里头农场举办了第一届“博士林”植树活动,100多位在惠州工作的博士种下了属于自已的一棵树,开辟了一个“博士林”。本届活动已经是第五次。7年过去了,当年种植的小树苗,如今已枝繁叶茂,不少成了大树。
市博士协会秘书长李远博士说,这是全国第一个“博士林”,博士种“博士林”象征着扎根惠州,为惠州建设贡献力量,希望每一个博士都在惠州创造一段传奇。钱治航等博士是7年前第一届 “博士林”植树活动的发起人、参与者、见证者,现在由他们种的树已经长成了大树。钱治航发现,一些博士第一次参加植树时,还是单身人士,如今,他们带着孩子和家人来植树。
杨择郡、刘建林等博士是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他们说,他们不但要把树种好,而且要把自己在惠州工作的传奇故事写好,因为惠州是一个人才集聚地,在此工作大有可为。
据悉,为“借外脑”“引智力”,为惠州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近年来,惠州市相继制定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每年投入10亿元专项“引育留用”高端人才,主要包括惠州市天鹅计划领军人才、博士及正高职称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东江学者、市管拔尖人才、首席技师等各类型人才。目前,惠州全市博士人才达700多名,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生产一线。
1
85后回家乡工作已在惠结婚买房
陈佳鸿 专业:临床医学外科
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佳鸿是位年轻博士,1985年出生的他,在2015年下半年博士毕业后来到惠州工作。
在惠州工作的博士,很多是“过江龙”,陈佳鸿却是一名“回流”博士。他在龙门长大,在龙门高中毕业考入广州医科大学,然后在该校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期间,他于2011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陈佳鸿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外科,2015年应聘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专业相当对口。
“应聘时,竞争也挺大的,有3个人竞争这个职位,另外两个是名校毕业生。”陈佳鸿说,凭借过硬的科研经历,他幸运地被选上,来到了惠州工作。
当时,广州的一些医院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陈佳鸿觉得,惠州是自己的故乡城市,另外,惠州具有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所以,他毫不犹疑地回到惠州工作。
工作有着落后,陈佳鸿又相继完成了另外的人生大事:结婚、买房。他的人生旅途,正式转入惠州轨迹。惠州优美的环境,也常让他感到这座城市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却是很适合生活的地方。
陈佳鸿发现,最近两年,市中心人民医院引进人才的门槛越来越高,医院内部职称、升迁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大家都努力工作、寻求上进。“这样的工作氛围很好,激励大家往前。”陈佳鸿说,他自己目前就承担了两个省级课题,希望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学以致用,造福患者。
2
参与惠州地方立法经验在全国响当当
袁文峰 专业:法学
近些年,惠州市通过实施“人才双高计划”“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等,引进了一大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96万人,其中囊括了地方立法所需的法学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大量高层次人才,惠州学院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袁文峰博士是其中一员。
2009年,袁文峰从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接着被市委、市政府作为引进人才引到惠州学院任教。袁文峰老家是江西赣州,他觉得惠州与赣州地缘相近、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也相似,他很快适应了惠州的生活工作。当年,他还把妻子、小孩一起带到惠州来,妻子的工作和小孩上学问题,都很快得到妥善解决。
在孜孜不倦任教之余,袁文峰还利用专业知识为惠州做了一些实事。他的专业是行政法,他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2015年惠州成为全省首批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市之一后,袁文峰又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重视立法智库建设,组建了立法咨询专家库,2015年与惠州学院合作成立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聘请了一批研究员,为惠州市立法实务和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作为其中一员,袁文峰积极参与立法的调研、起草等工作。
袁文峰说,两年多来,惠州先后为保护一条江(西枝江)、一座城(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罗浮山)、一个湖(惠州西湖)进行立法,立法经验叫响全国,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引来作用,这也为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工作舞台。
袁文峰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依法行政、地方立法等工作也将加快,能够参与其中,是他的幸运,这将激励他更勤奋工作。
3
防治红火蚁功臣现研究有机稻米
钟平生 专业:生命科学
“我是来看我种的树,都已经长这么大了。”3月17日上午,在博士林种植现场,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钟平生边给自己种的树除草边跟东时记者聊近年自己的工作。
不聊不知道,原来钟平生长期从事有害生物防控、生态学科研研究,是灭红蚊的功臣。2003年,已经是博士的钟平生受时任惠州学院院长张岳恒盛邀,离开广州来到惠州,2004年,他就遇到了一件让他极感兴趣并致力要攻克的课题。
当年,惠城区横沥镇发现了红火蚁,但传统浇灌灭蚁方法却并不能彻底消灭红火蚁。红火蚁咬人不仅痛,严重的甚至会致死,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时,钟平生深入乡村调查研究,甚至把整个蚁穴挖回来研究。3个月后,他研究出了0.02%多杀霉素饵剂(红火蚁克星IV型), 这一药剂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后来被列为2008年广东省重点新产品,2008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广东省红火蚁防治3个主要产品之一,市场占有率
曾达到50%,至今仍是全国各地防治红火蚁的主要药物。
产品研发出来后,钟平生走遍了惠州的大小乡村为技术人员培训红火蚁防治方法。这些年,哪里有红火蚁,他就跑去哪里。
随着红火蚁防治成效,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他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有机水稻主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产学研项目的研究上,通过跟惠州农业企业合作,研究采用生态控制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参与企业和地方的有机水稻种植标准制定。
有机稻米的生产不仅增加产值,辐射带动农户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实现收入提升,如今更辐射到河源、汕尾、湖北等地均有种植,2013年7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惠州学院办学特色时,就报道了钟平生在科研项目及其产品研发方面的事迹。
这些年,钟平生参与惠州现代农业发展和有害生物防治,也见证了惠州对高层次人才与时俱进的引进力度,深感惠州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有着较好的基础,如空气、土壤、水体环境都较好,人才聚焦效应也渐渐呈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惠州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很好的发展前景。”钟平生说。
博士们在植树。
4
从深圳被挖过来如今企业副总裁
李继先 专业:IT
在博士林种植现场,东时记者见到了李继先,他是一位IT界博士,目前正参与惠州智慧城市系统中公共安全部分的建设。
李继先是企业重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博士毕业后就马不停蹄地直奔当时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一直从事软件开发。2011年,在惠州IT界已有规模的广东立沃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敏锐地发现了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东风已到,马上进行转型,由主攻硬件向软件转型,李继先便是那个时候被企业挖来的人才,如今他是企业的副总裁,分管软件开发。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优点。“以大亚湾化工园区为例,我们在很多危险的地方安装传感器,一旦一些数据或信息有异常,系统即可做出研判,一旦确定发生故障,马上发出警报信号,让管理者能迅速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李继先称,现代社会运作中,信息技术起到高效的辅助协调作用,例如在某个片区或县区发生突发事件,通过应急系统,管理者可快速查出附近有什么情况,并马上调度去解决。
目前,惠州企业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公司所开发的产品被多个城市采购应用。他称,惠州毗邻香港、深圳、广州这些创业创新大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于这些城市外溢的项目、人才,惠州政府积极对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过几年努力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新科技项目聚焦效应,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惠州的发展将越来越好。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冯丽均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新闻推荐
开车接打手持电话当心挨罚 惠州5月1日起“电子警察”正式启用抓拍罚100元扣2分
惠州市将于5月1日起正式启用“电子警察”设备,对未系安全带、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进行抓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