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行”新年新愿望
贺美玉与搭档为《东江时报》送上新年祝福。
邹火秀(右一)与美容店的员工为《东江时报》送上新年祝福。
惠民自行车江北区调度员邓秉浩和叶杏忠(右)。
时隔一个月再次采访小帅哥邹付涵。
王菊娴的工作室准备开张了,不少人慕名来拜师学艺。
回首过去一年,薛鹭收获满满。
策划君说:
2017年《东江时报》推出“3600行”栏目,讲述惠州新职业从业者的故事,聚焦他们带给惠州行业的新气象。时代巨变,行业新增,每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也许就是社会的一大步;每个人的一个转身,也许就是行业的一个变革。2018,创新仍在裂变,新生不会停止,带着期待与祝福,东时君用“新”发起召集,让曾经报道过的他们为读者送上新年的祝福。
让工作室冲出惠州
人物简介:贺美玉年龄:32岁 职业:婚礼化妆师新年愿望:希望能在惠州推出杂志硬照大片类的写真拍摄服务。
(贺美玉目前是惠州新娘妆的TOP级化妆师,技术TOP,收费也TOP,但备受青睐,更有远在国外如新加坡的新人邀请她去跟妆,贺美玉是全靠自己打拼,最终在惠州扎根。《东江时报》2017年10月10日对其进行报道。)
生命力旺盛的人爱折腾,能折腾,也常能成功。再次见到励志姐贺美玉,她仍然是一幅风风火火的样子。“2017年啊,最满意的就是工作了,发展定位成功,团队和客户口碑都稳定了下来。”聊起工作,贺美玉便双眼放光。
2017年,她的工作室谋求转型,专注中高端消费群体,新娘跟妆一天3千元起步,仍然慕求者众,“现在我们已经实现工作室品牌获得认可,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要通过婚庆公司的平台来招揽客人。”最大的变化就是,很多客人找上门来开口问档期或能做到怎样的技术,而不是开口就砍价,“这说明我们的技术已经获得认可。”
2017年当然也有遗憾的事,“年初想的一些项目没有完成,例如形象推广,花的心思还是不够多。”她称,很多人想请高端的婚礼化妆师,第一个想到的是广深等大城市的化妆师,她的目标是让工作室冲出惠州,这就需要做宣传推广,但实在分身乏术,这件事没做好。
2018年,她把服务价格上调了1000元,化妆跟妆价为4000至6000元不等,“已经有不少预约了。”她还打算在惠州推出杂志硬照大片类的写真拍摄服务,“希望到时能一炮而红,让大家惊艳。”
祝福
“祝《东江时报》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大展鸿图。”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让更多客户拥有美丽健康
人物简介:邹火秀 年龄:37岁 职业:美容行业美容师新年愿望:希望将健康美容理念传播到更多人心中。
(来自江西农村的邹火秀到惠州打拼20多年,与姐姐、妹妹一起经营3家美容店,是美容院的技术总监。《东江时报》2017年12月6日对其姐妹进行报道。)
37岁的邹火秀从业美容行业已经16个年头,目前和姐姐、妹妹一起经营3家美容店,是美容院的技术总监。回顾即将过去的2017年,她感叹既有收获也有遗憾。
“2017年的收获不少,除了美容院的口碑和业绩更上一层楼之外,让我更满意的是通过我们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顾客都树立了健康的养生美容理念。”邹火秀坦言,当前美容市场比较混乱,很多人对美容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层面,“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需要和养生结合在一起,再通过有效的产品,才能实现。好在我们美容医院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对美容技术进行了改革。”邹火秀告诉东时记者,倡导健康的养生美容方式是她和姐妹们一直推崇的理念,最近几年来,她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金钱向一位国内知名中医养生专家学习,学到不少养生知识,她将养生知识与美容相结合,给客户带去美丽的同时也带去健康。
根据自己的长期实践,再加上所学的中医养生知识,邹火秀用3个月的时间对美容手法进行研究升级,并将这套手法传授给店里的每个美容师,“来店里体验的每个客户反响都很好,也算是2017年的收获之一吧。”
2017年也存在遗憾。“我有一个客户患有十多年甲亢,到处求医不见好转,去年我师从的中医养生专家到惠州讲课曾给这个客户看过病,并给她一些治疗方案,可她不信任没有坚持。”邹火秀说,今年客户再次向这位养生专家治疗时,却因为错失最佳治疗期,病情更加严重。“如果一开始我就站在客户的角度替她分析病情,告知她拖延治疗的严重性,或许这个客户的病情就不会发展成这般状况了。”
“正因为深深感受到2017年的遗憾,在2018年我会用更坚定的态度,去给客户传播健康的养生美容理念。”邹火秀希望在2018年扎实经营好3家美容店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更多客户拥有美丽的同时也拥有健康。
祝福
“衷心祝愿《东江时报》越办越好,更贴近民生,让健康美容行业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祝愿惠州市民幸福安康,祝愿天下女人健康美丽。”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希望生活简单美好
人物简介:叶杏忠 年龄:35岁职业:惠民自行车的运行维护调度司机新年愿望:希望生活能简单美好,一家人能团结在一起。
(作为惠民自行车的运行维护调度司机,叶杏忠每天的工作基本都在户外,将自行车收集定点归位摆放、回收“问题自行车”再投放。《东江时报》2017年9月28日对其报道。)
在惠城区,惠民自行车调度员由两人搭成一组,分片区上班,叶杏忠和同事邓秉浩一组,最近他们依然在江北片区工作。
提及2017年最满意的事情,叶杏忠说就是换了工作,现在的工作除了开车还要一起调度单车,虽然都是在户外工作,但是跟以前比起来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
“2017年我有更多时间陪家里人,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半夜还在外面。”叶杏忠说,2017年的日子平平淡淡,好像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不过这正是他喜欢的生活,家人健康平安,有时间一起享受生活。
对于2018年,叶杏忠说他不希望能挣很多钱,也不敢想,能想的依然是希望生活能简单美好,一家人能团结在一起,大家健康平安。
祝福
“在2018年来临之际,祝福东江时报越办越好,祝福东江时报所有工作人员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摄影:《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好好读书当个发明家
人物简介:邹付涵 年龄:6岁 职业:幼儿园学生新年愿望:要好好读书,好好认字,以后当个发明家。
(2017年,邹付涵参加少儿模特大赛获童装设计师范盠赏识,获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 (2018春夏系列)走秀,成为惠州首位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小模特。《东江时报》2017年11月30日对其进行报道。)
时隔一个月再次采访小帅哥邹付涵,小朋友正在换牙了,门牙掉了,怎么逗都不肯笑,可把妈妈付蓉乐坏了。
“上次《东江时报》报道了他后,我们把报纸给亲友看,大家都开心得不行。”付蓉说道。
2017年小家伙最满意的事当然是到海南参加2017第十一届CCTV阳光宝贝中国少儿模特大赛总决赛获得银奖。“在海南比赛时,我走得很捧,所有人都表扬了我。”那次,他每天晚上都跟爸爸一起去海滩玩沙、玩沙,捉海螺……“很开心。”
提到遗憾的事,邹付涵说的还是跟走秀有关,刚开始学的时候走秀有点紧张,有时还走错了,走秀的习惯不好,“非常难过,非常伤心。”刚低沉一秒,他又马上抬起头说,“但我改过来了,现在走得很好。”
明年9月,他就要上小学了。“些字我还不认识,我要好好读书,好好认字,以后就能当个发明家。”邹付涵一脸认真地接着说。
祝福
“在2018年来临之际,祝《东江时报》越办越好。”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摄影:《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开工作室收徒弟
人物简介:王菊娴 年龄:37岁 职业:母乳喂养指导师新年愿望:学习更多的乳腺护理知识,提升自我。
(饱受产后涨奶之痛,王菊娴拜师学艺,随后成了一名通乳师。两年多来,她已服务了200多位产妇,她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东江时报》2017年11月8日对其进行报道。)
再次联系王菊娴,她高兴地说,工作室已经装修好,随后就把采访地点定在了她的工作室。她的工作室位于市区东平惠州大道边,大约三四十平方米,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桌椅和一张按摩床。
王菊娴的工作室计划在2018年1月初开张。有了这个工作室之后,王菊娴计划开始收徒弟和让一部分哺乳期的客户直接到工作室来接受按摩,她就不用每个上门了,“这样可以省点时间,服务更多客户”。
时间不够用,是过去一年王菊娴感受较深的。2017年是她做通乳师的第3个年头,因为口碑不错,越来越多人找她通乳。“有时候一天要上门服务四五个客户,就连晚上时间都安排满了。”王菊娴说,“尤其是《东江时报》刊登了关于我的报道后,找我通乳或想拜师学艺的人就更多了。”
的确如此,在采访期间,就有一位“准徒弟”吴思寰找上门来了。“我早就想学通乳,因为觉得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很好。”吴思寰说,她一直在寻找师傅,而王菊娴是多个朋友共同推荐的。“再加上《东江时报》的报道,我就决定选王师傅了。”
回顾过去的一年,王菊娴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因为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哺乳期妈妈,让她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同时,也因为工作的忙碌,她为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感到遗憾。“我两个小孩,一个8岁,一个3岁,今年太忙了,周末基本都安排满了,有时晚上也不得不出去做通乳。所以很少时间陪他们。”王菊娴说,她只能尽量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多回家陪陪孩子,晚上也尽量少安排工作。
2018年,除了工作室开张和收徒,王菊娴还有新的规划。“我想提升自我,去学习更多的乳腺护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哺乳期宝妈,也能帮助哺乳期之外的妇女。”
祝福
“祝《东江时报》越办越好,祝《东江时报》的读者朋友身体健康。有好的身体,就有一切可能。”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希望多开一家店
人物简介:薛鹭 年龄:21岁 职业:宠物美容师兼启萌宠物店老板新年愿望:创业虽然辛苦但收获丰富,希望宠物店步入正轨。
(今年21岁的薛鹭在不足50平方米的宠物店里,她是绝对的老大。不管是小狗还是小猫,在她手里都是服服帖帖的。然而,光鲜的背后,她自己默默的数着自己手上的伤痕,那些被狗咬伤,被猫抓伤的疤痕犹在。《东江时报》2017年10月29日对其进行报道。)
回首过去一年,薛鹭收获满满。年纪轻轻的她,在2017年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那是去年3月份的事。薛鹭从小喜欢宠物,家中也有她的爱犬陪伴,从她记事起,宠物就陪伴着她成长,她的喜怒哀乐,几乎都和她们分享。去年3月,薛鹭离开她打工的宠物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辛苦是必然的,而这也是我2017年最大的收获,也是最满意的事情。”薛鹭说。
薛鹭正踩着自己的节奏走着自己的路,她在小金口开设了自己的店铺。虽然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薛鹭说,刚开店时,店里缺人手,雇佣了一名员工。但人手仍然紧张。雪上加霜的是,该名员工去年下半年也辞职了,目前,薛鹭是既要当老板,又要当工人,工作特别繁忙。
当然,生活都是有喜有悲的。薛鹭去年收获了事业,但在亲友陪伴方面却有所缺失,尤其是对患病的外婆。薛鹭说,外婆前年已经检查出患有癌症,去年是她最后的日子。“我忽略了陪伴外婆最后一程。”薛鹭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在外婆最后的那段日子,薛鹭只能通过网络视频来和外婆交流。
过去,我们埋藏在记忆深处,未来,才是我们要把握的。展望2018年,薛鹭首先希望自己的宠物店能够步入正轨,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多开一家分店。
祝福
“光阴轮回,在新年之际,祝《东江时报》在新的一年里越办越好。”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摄影:《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创作更多明信片
人物简介:谭启敏 年龄:32岁 职业:立体明信片设计师新年愿望:坚持自己的事业,让惠州更多地方留在记忆中。
(谭启敏是惠州本地人,结合自己的绘画专业,将立体注入到已经属于过期产品的明信片当中,让它焕发新的生命。《东江时报》2017年10月13日对其进行报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又有绘画基础的谭启敏,如今正踩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谭启敏是一个热爱创作的人,也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城市的传统与变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华。”这是谭启敏给自己一手创作的《老惠州立体手绘明信片》的简介。这是一句浓缩的话语,直接点明了明信片记录的就是惠州这座城市的传统与变迁。
生活总是推着我们前进,进入2018年,谭启敏希望努力工作,创作更多不同题材的立体明信片。新的一年里,他也祝福《东江时报》蒸蒸日上,越办越好。
回望2017年,这是谭启敏忙碌的一年。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成功以金带街、府前横街、水东街、惠新西街以及桥东市场为原型,创作了5幅立体明信片。当然,历时半年多的创作是不容易的,为了追求完美的立体效果,谭启敏拍下了数百幅照片,认真校对每一个细节,才有了极富生活味的立体明信片出现。而这也成为了谭启敏2017年最得意之作,也是最满意的收获。如今,他的立体明信片已经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成为朋友圈中的当红商品。
对于一个创作人来说,完美是永远的追求。谭启敏说,2017年虽然制成了5幅立体明信片,但实际上立体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图片的间距、场景的生活化,以及图片的精致度仍提高的空间。对此,谭启敏认为,这5幅图片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而这些瑕疵无疑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遗憾。
新的一年,谭启敏愿望很简单,依旧想继续自己的事业,他希望创作更多题材的明信片,惠州太多地方值得留下。
祝福
“祝《东江时报》每一位读者新年快乐。”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新闻推荐
刚听说刷脸付款 刷手支付又来了 惠企开发“黑科技”通过手掌静脉识别身份几秒就能完成付款
顾客把手掌放在机器上,正在体验无人餐厅自助点餐系统。本组图片《东江时报》记者周楠摄把手掌按上机器,按提示完成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