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四点的面孔 温暖了一座城市
环卫工人易琪凌晨四时就起床,开始工作。
小区保安谷义强曾经当过兵。
钟晓青在火车站附近卖早餐。
年过六旬的张伏振每天凌晨3时许 就要起床,准备卖菜。
易琪来惠州工作已经很多年。
杨春芳每天起早贪黑准备自己包子铺的生意。
冯小林生活态度很乐观。
扫码为他们点赞
策划君说:
寒潮来袭,有人说自己都快要被寒冷“封印”在被子里。可有这么一群人,当你还没离开温暖的被窝的时候,他们已经顶着凌晨的极寒为了幸福而奋斗:是他们的守护给了我们一个个能安然入睡的夜晚,也是他们的劳作为我们备好了一个个干净美好的清晨……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说: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那些在寒夜中努力前行的普通人,他们在寒夜劳作着的面孔,也许因为夜晚而模糊不清,却照亮温暖了整座城市。
2018年第一场寒潮席卷广东,惠州最低温逼近3℃。在《东江时报》官微的一则关于近期寒潮的推送下,有一位环卫工留言:即便天气再冷,我们环卫也要早上4时起来工作。在惠州这座城市里,和环卫一样的寒夜面孔还有许多,这些普通户外工作者,不管天气多冷,仍然咬牙坚持,东时记者在10日凌晨4点时刻,扫街惠城中心区,记录下他们的面孔,以及他们的故事。寒夜里的他们,在温暖这座城市!
“夫妻一起干环卫,有个照应”
1 姓名:易琪
年龄:44岁 职业:环卫工人
工作时间:凌晨4时许开始
天还没亮,城市的绝大多数人都仍在睡梦中,但是城市街道已经有人在忙碌。凌晨4时许,今年44岁的易琪已经起床,她的起床动静也把丈夫给吵醒了。正好,夫妻二人一同起床。连日来,气温不断下降,又是阴雨天气,易琪全副武装,穿了整整5件衣服,还戴上了帽子、口罩和雨衣。
易琪是河南人,来惠州工作也很多年了,一直都干环卫工作,丈夫也一起从事环卫工作,两人属于夫唱妇随。丈夫在东平的垃圾中转站工作,而她则和其他同事一起负责东湖西路的保洁工作。然而,10日清晨低温无雨,易琪为下雨准备的雨衣没有用上。天气寒冷,易琪最怕的是寒冷的下雨天,“树上的树叶被雨打了下来,很难扫,天又冷”。
如今,夫妻二人也扎根惠州了,两人育有一个男孩,生活压力重,夫妻二人是一刻都不能停。易琪说,环卫工作虽然累,还得早起床,寒冷受冻,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谋生手段,而且夫妻二人一起干环卫,可以相互照应,相互扶持。易琪说,家里经济虽然相对拮据一点,但在他们的小家里,却满是暖暖的亲情。
“我要更努力,为了幸 福生活”
2 姓名:谷义强
年龄:44岁 职业:隆生物业保安
工作时间:前晚8时~次日清晨8时
微风无雨,温度低至6℃。东湖花园零号小区侧门的保安岗亭里,今年44岁的谷义强身子有点发抖。身上穿了4件衣服,还有一件制服大衣,虽然在岗亭内,但呼呼作响的寒风依然无孔不入,让他瑟瑟发抖。尽管如此,他依然目光炯炯地盯着岗亭外的一切动静。谷义强年纪不大,但已经头发斑白,他是广东韶关人,来到惠州工作已经很多年。早年,谷义强有过一段当兵的经历,而且还是空降兵。那些年少热血的日子谷义强很是留恋,也因此他比同龄人更晚成家,而如今他已经44岁了,他的儿子才3岁大。
站在保安岗亭内,连续的低温让谷义强颇感痛苦,暴露在刺骨的寒冷中,不是穿得厚就能够阻挡得了。夜里,谷义强每当无法忍受寒冷时,他就在停车场内巡查,多走走,暖暖身子。然而,他不能离开太久,他知道他的岗位是小区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小区居民的安全以及停车场内车辆的安全都维系在他身上。多年以来,谷义强在前一晚8时到次日清晨8时这段值班时间里,他是一刻都没有合上眼过。
连日来,又是下雨又是降温,是什么力量让谷义强在寒风冷雨中屹立呢?“我刚在惠州买了房子,儿子还小,就我一个人工作。我要更努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谷义强说,他喜欢惠州,要扎根惠州,凭借自己双手努力,他相信幸福的生活离他不远。
“多攒点钱春节给女儿买一双旱冰鞋”
3 姓名:钟晓青
年龄:38岁职业:惠州火车站站前早餐摊贩
工作时间:凌晨1时30分开始
温度只有5℃左右,但前来赶夜车以及从出站口走出的旅客越来越多,这让寒夜下的惠州火车站多了一些活力。今年38岁的钟晓青守在站前广场左侧靠近惠州大道出口处不停地张望,看有无旅客需要购买早餐。
东时记者发现,钟晓青的早餐车内食材丰富,既有可用于煎煮的水饺、云吞、河粉等半成品,还有不停冒着热气的茶叶蛋。由于钟晓青的餐车所处位置没有任何遮挡,随着一阵阵寒风吹来,就算是头戴绒线帽、身穿厚厚羽绒服,钟晓青还是感到很难熬。
“干我们这一行挣的都是辛苦钱。”钟晓青介绍,她是一位单亲妈妈,由于之前手术造成视力下降,进厂打工不方便,她只好来到惠城区小金口市场附近租下一间民房,在惠州火车站周边起早摸黑卖早餐。她每天下午4时左右要从市场买来材料,开始清洗、剁馅、配料,包云吞和饺子,煮茶叶蛋,一直要忙到晚上8时多。通常在次日凌晨1时30分,钟晓青就要骑着电动车来惠州火车站。
由于昨日比较冷,她一直等到凌晨3时30分才到场。“早来一个小时,也许就能多卖10多元。”钟晓青介绍,她从昨日凌晨3时30分一直熬到凌晨5时30分左右,才卖出了几份煎饺,全部收入仅21元,但遇到好时候也能卖上百块钱,每月刨除材料费,平均每月纯收入也就2000多元。只见钟晓青边说边拉开了挎在身上的挎包拉链,挎包内露出了几张5元、10元的散钱。
虽然很幸苦,但为了生活和照顾两位幼子,钟晓青还是要坚持干下去。“孩子比其他人家的是要懂事一些。”说到这里,钟晓青看起来温柔许多。她说大女儿正在读小学三年级,英语、数学成绩还不错。女儿一直想要一双旱冰鞋,当听说一双鞋要200多元时,钟晓青没舍得给孩子买,但女儿也没有哭闹。目前,钟晓青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攒点钱,在今年春节前给女儿买一双旱冰鞋。
“还摆摊是为不给孩子添负担”
4 姓名:张伏振
年龄:63岁 职业:东平市场菜贩
工作时间:凌晨3时许开始
东平综合市场负一楼大门还没有打开,低温没有打消菜贩的热情,开着电动三轮车的张伏振就已经到了。他夫妻二人在这个市场卖菜已经整整20年,凭借自己一双手,他夫妻二人养大了家里4个小孩,“我这年纪了还工作,那是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自己养活自己啊”。
每天凌晨3时许,张伏振就从家里起床,他家就在东平综合市场附近。市场都没这么早开门,为何这么早起床?“要去湖山村那边拿货呀,晚了就没好货了。”张伏振说,20多年的日日夜夜,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路车从东平到河南岸街道湖山村,然后又从湖山村赶回东平综合市场开市。连日来的降温和下雨天气可把张伏振折腾得不轻,开电动车的时候,风刺骨,雨如霜,但他依然坚守着,将新鲜的蔬菜带给市民。
张伏振是惠城区水口张村村人,早年就在东平综合市场一带居住,已经20多年了。多年来,张伏振和老伴二人一手操办蔬菜摊档,风雨无阻。然而,岁月不饶人,老伴近来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如今拿货、开卖都由张伏振一人操办,到清晨6时许,老伴才过去接班。
生活无尽,岁月轮回。张伏振已经年逾六旬,按道理来说应该退休在家,尽管家中4个小孩都已经成人,但他仍然守着这个蔬菜摊档。他说,孩子生活不易,他自己现在还有能力干活,他还想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给孩子增添负担,而且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会无聊。
“做包子工序多几乎一天都要忙”
5 姓名:杨春芳
年龄:40岁职业:老北方包子店老板娘
工作时间:凌晨3时许开始
平时,我们逛街的时候,很难注意到路边的一些很小的包子店。但现实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包子店主人起早贪黑,把一个个热腾腾的包子送到人们面前。凌晨5时的东湖三街显得特别冷清,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绝大多数商铺都是大门紧闭的状态。然而,位于该条街道中段的一家老北方包子店却早早灯火通明,店里4名工作人员手脚麻利,擀面的擀面,烤馍的烤馍,蒸包子的蒸包子,忙得不亦乐乎。不足40平方米的小店里蒸汽腾腾,仿佛能将冷空气屏蔽在店外。
老板娘杨春芳是湖北荆州人,这个店是她一手开设,到如今,已经开了整整15年之久。杨春芳手脚麻利,在店里主要负责销售包子,拿包子、包装、收钱,手脚一刻不停。10日凌晨3时许,她就起床为开店做准备了,每天如此。包子是杨春芳老家的秘方,自开店起沿用至今,但做包子是一件辛苦事。几乎一天都要忙,揉面粉、发酵、擀面、包包子工序繁多。
杨春芳说,做包子怕热,一天闷热室内跟蒸笼一样,热得要命。虽然这么说,但做包子又怕冷,“冷了,热力聚集不好,包子很难蒸熟”。连日来的低温,也让杨春芳等人烦恼。生活总是不断地前进,杨春芳凭着一双巧手,养大了孩子,也在老家盖起了房子。起早贪黑的生活她早已经习惯,看着蒸汽腾腾的店里,她心里很是满足。
“今天干不完明天接着干”
6 姓名:冯小林
年龄:48岁 职业:出租车司机
工作时间:凌晨4时开始
开车兜了一圈,将一位顾客送到目的地后,冯小林来到市汽车客运总站大门台阶前,并将车辆停稳放好。由于当时气温低至6℃,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薄上衣的冯小林只好坐在车内招揽客人。
“里面穿了一件打底衣,外加一件毛衣、工衣,车里空间小,也不像在外面那么冷。”冯小林介绍,他是四川绵阳人,今年48岁。虽然上的是白班,但每天早上4时就要起床,一直忙到下午4时将车交给对班,才有的休息。现在,出租车生意并不好做,天气冷了,等出租车的旅客更少。凌晨4时至6时近2个小时内,他只拉了一个10多元的单。
虽然生意不太好做,但冯小林却很乐观。“时代在进步,现在买个牙刷、牙膏都有人送上门了。”冯小林认为,网约车是一个时代产物,并非某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就能改变的,但他并没有加入网约车平台,还是坚持采用上路兜客,车站、酒店守候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服务。
东时记者看到,在候客的空闲时间里,冯小林随手点开了位于方向盘左侧的手机屏幕,只见一位婴儿的可爱笑脸跃入眼帘。“这是儿媳发来的小孙子的视频。”冯小林笑着介绍,他唯一的儿子已经成家,并且有了一个6个月大的男孩,儿子、儿媳在绵阳老家工作,也不用他太多操心。虽然还要照顾年过7旬的父母,但他和妻子挣来的钱,也基本够用了。“今天干不完的活,明天接着干,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相关链接
东时粉丝点赞寒夜中的他们
《东江时报》微信公号昨日推送了《你看过寒冬中凌晨四点的惠州吗,他们的人生值得尊敬》,讲述这些常常凌晨就开始工作的平凡人的感人故事,引来了许多网友的评论和点赞,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珊姐姐:凌晨三点下班,吃完宵夜大概四点左右就有看到环卫工在打扫街道,天气寒冷,环卫工人们真的很辛苦,希望不要乱扔垃圾。
@秀龙缝制品:致敬最勤劳的人,你们值得敬佩
@艸嵋洞隐仕:在城市里他们是最辛苦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Maple:致敬平凡而努力的人们。
@童心:为了生活都不容易,(采访的)记者也要顶着寒冬到处跑。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 蔡伟健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朱金赞 摄
统筹 《东江时报》首席记者李向英
新闻推荐
惠城原创组歌《四君子赋》发布 含《梅》《兰》《竹》《菊》四首单曲 音乐电视中不少画面在惠州拍摄
惠城区本土歌手李晶和王丹丹现场演唱了歌曲《兰》。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摄《四君子赋》的DVD光碟。■《东江...